操控面板報價案件僅剩友達仍在進行中
由于被美國司法部依反托拉斯法調查,指控面板廠操控面板報價的案件,臺灣面板廠包括奇美、華映、友達等三家公司都在被告之列,其中華映與奇美已經先后與美國司法部完成協商,目前僅剩友達仍在進行中。業內估計,這三家面板廠最后合計的罰款金額,恐將超過新臺幣200億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5083.htm面板業內人士指出,這項罰款的內容,是依據面板廠銷美(直接加間接進口美國)產品的金額以一定比例為基礎,再加入部分認罪協商內容等條件去進行復雜的計算,其中甚至包括認罪時間的早晚等,各家面板廠所接受的罰款條件都不同,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晚協商的條件恐怕只會更差。
先前已經認罪的華映,遭到罰款的金額為6,500萬美元,在去年12月也宣布認罪并與美國司法部完成協商的奇美,罰款金額則為2.2億美元。
由于這項來自美國司法部的反托拉斯指控,是在2006年底針對夏普、日立、LGD、奇美、友達、華映等面板廠所提出,指稱在2001年9月至2006年底期間,涉嫌聯合控制全球面板的報價,因此影響到包括戴爾、惠普等公司。
其中LGD由于面板營收規模龐大,銷美的比重也高,因此被判4億美元的罰金,夏普被罰1.2億美元。業內人士推估,若以2006年奇美當年度的營收約新臺幣1,870億元,被罰2.2億美元,目前尚在協商中的友達,當年度營收金額已經高達新臺幣2,931億元,加上銷美的比重恐怕更高,完成協商的時間又更晚,因此雖然近期外資認為友達可能提列2.5億美元的罰款金額,不過這恐怕僅是準備金,未來的罰款金額有可能會超過3億美元。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臺灣三家面板廠的罰款總金額恐將超過新臺幣200億元,雖然可以分成5年以分期付款方式給付,不過由于今年全球的面板景氣預估相當不錯,因此包括奇美在內,都選擇在去年第四季采一次認列的方式,將此罰款列為非營業損失。
法人估計,友達應該也會采取這樣的模式進行,目前唯一的癥結在于,調查與協商的進度不明,因此會顯得比較尷尬,不容易拿捏友達認列此項損失的時間點會落在何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