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ES談開去:誰將定義新十年
舊金山時間1月6日晚,熱鬧非凡的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將在拉斯維加斯開幕,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是眾多大牌中受邀第一位演講的嘉賓,但頗具反諷的是:在《哈佛商業評論》剛剛出爐的“全球百位表現最出色的首席執行官”名單中,這位重要的“高個子、大光頭”竟不在其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2784.htm為什么沒有鮑爾默?
這是個好問題。至少他符合入選標準──在1997年至2007年執政、必須是上市公司、須名列1997年以來標準普爾全球1200指數或金磚四國前40位名單。但參照最基本的一條──“作為領導者,入選者如何向公司股東交付回報率”,鮑爾默被徹底拉下水。
來看看自2000年1月鮑爾默上臺后微軟的股價表現:從此前穩步攀升突然進入一條水平線;而被《哈佛商業評論》推為全球CEO之冠的喬布斯自1997年重返蘋果后,不僅為蘋果增加市場價值1500億美金,還創造了高達3188%的行業調整收益(Industry-Adjusted TSR)。
在這份名單中,亞馬遜CEO名列第八,Google的施密特緊隨其后。
IT界有句話:5年去看,你會覺得技術發展太慢,但從10年去看,一切又都變化得太快。上述名單,可視為是這句話的又一注腳。
過去人類技術史上的每個十年,仿佛都由其中一個重要廠商來定義:例如上世紀80年代是IBM,上世紀90年代是微軟,以及被蘋果所塑造的剛剛過去的十年。
1997年,當喬布斯重返蘋果后,蘋果開始采用英特爾技術、推出iPod,并對最佳客戶體驗進行調整,甚至在iPod和iPhone領域有效帶走了曾是微軟上世紀90年代的主要合作者。盡管現在微軟仍擁有最廣泛的到達率,但蘋果卻具有更高影響力。曾記否?當年在蘋果首次于CES上展示iPhone時,業界開始質疑微軟模式。在2000至2010年這十年中,喬布斯是NO.1。
而蘋果去年四季度財報,則可謂喬布斯的代表作。當季,蘋果凈利潤增加47%,為16.7億美元或每股獲利1.82美元,不僅高于2008年同期,也優于分析師預期;而蘋果去年四季度總營收增長25%,至98.7億美金,也優于此前市場預估。
目前,蘋果即將推出的平板電腦Apple Tablet(已確定命名為“iSlate”)仍在刺激股市遐想,不過2010年已經到來,誰將定義這即將開始的十年?
很多人可都會說:Google。的確,隨著內容以驚人速度從紙張轉移至網絡,媒體傳統形式正失去資金的青睞,市場已很清晰地向Google移動。但就在舊金山時間1月5日,Google在Mountain View正式發布自有設計和品牌手機——Nexus One、并以比蘋果更開放姿態進入智能手機市場時,這一答案可能才更為確定一些。
“本周CES展將打響兩者的第一場重要戰爭。如果Google發布Nexus One、蘋果發布iSlate等傳言都屬實,那么這將是一場混戰的開始。”科技博客TechNewsWord撰文評論。現在,Nexus One已經到來,而iSlate的謎底,則將等至1月26日的蘋果軟件大會才能揭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