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頭集體漲價!AI能否重塑存儲芯片行業新格局
近期,存儲芯片市場再度迎來“漲價潮”,但整體規模增長卻出現了放緩跡象。
3月17日消息,鈦媒體硅基世界獨家報道,存儲芯片大廠美光(Micron)宣布提高旗下NAND閃存價格,價格漲幅超過10%。同時,閃迪(SanDisk)、三星和SK海力士同樣跟進市場情緒,預計下個月將對NAND閃存價格進行調整,閃迪芯片漲幅也達10%。
不只是海外大廠,國內存儲芯片公司也開始跟漲。鈦媒體硅基世界從產業鏈方面獲悉,長江存儲旗下品牌“致態”也將于今年4月起上調提貨價格,漲價幅度或將超過10%。
一位芯片行業人士對鈦媒體硅基世界表示,近期存儲芯片產量緊缺,拿貨周期變長,下游部分NAND閃存最高已達到原來3倍的價格,而此次上漲的主要原因,還是美光和三星等海外大廠減產,行業供給縮減致使價格上漲。據電子時報,五大原廠NAND累計收縮35%產能。
從全年來看,存儲芯片市場將會出現價漲量跌的周期性趨勢,規模可能出現放緩。
CFM閃存市場數據顯示,在AI服務器的強勁需求帶動下,2024年,全球DRAM和NAND閃存銷售收入創167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比上一年漲85.53%,但去年第四季度,全球NAND閃存規模卻減少8.5%,至174.1億美元。預計2025年,全球存儲市場產值預計僅實現2%的微幅增長。
閃存市場總經理邰煒在MemoryS 2025上表示,AI浪潮下,計算平臺正從CPU轉移到以GPU/NPU為中心,存儲芯片需求也將增長,因此HBM高帶寬存儲在AI時代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HBM在DRAM存儲行業占比已接近30%,今年還會繼續增長,尤其2026年HBM4將會推動行業更多定制化需求。
那么,AI 浪潮來臨,三星、鎧俠、長江存儲、江波龍等存儲大廠們,是否將重塑存儲與內存新的需求格局。
AI是存儲芯片行業的新“救星”
2025年開年,DeepSeek重新燃起了 AI 大模型產業發展新熱潮。
Omdia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生成式 AI 市場規模占總 AI 市場的9%,達68億美元;2024年,生成式AI市場預計增長一倍以上,達到146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生成式 AI 市場規模占比達三分之一,約合73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達38%,市場前景廣闊。
IDC則認為,2025年,生成式AI在企業的落地仍將優先聚集在辦公助手等提升生產力的場景,其次是行業垂直業務場景。金融、能源、零售、制造是最值得關注的傳統行業。從另一個角度,智能體將是大模型應用的重要方向。
而大模型讓 AI 算力需求和稀缺度日益增加,Meta、亞馬遜等大廠大量購買英偉達GPU卡。同時,在“摩爾定律”逐漸失效下,市場對于AI推理算力,以及數據中心的存儲、網絡的需求也顯著提升。
以DeepSeek為例。目前,40%-60%的Deepseek組件都是通過SSD存儲產品來實現的,這些都是屬于基礎設施的部分,這也彰顯出來了DRAM和HBM他們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對于周期性較長的存儲芯片行業來講,在當前消費級市場需求不斷減少下,AI 將成為這一領域的新“救星”。
正如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所言,已經很少有消費者再從京東、淘寶購買硬盤產品,大部分消費者已經是從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當中使用存儲芯片產品。在他看來,存儲芯片已經變成了B2B模式,消費級NAND閃存等市場已經沒有太多的增量需求。
CFM數據顯示,當前,eSSD采購需求出現部分放緩,再疊加移動和PC應用市場需求疲軟,令四季度NAND閃存出貨量環比減少。其中,三星四季度NAND閃存銷售收入達56.54億美元,環比減少9.7%,市場份額32.5%;SK海力士銷售收入達34.01億美元,環比減少8.5%,市場份額19.5%;鎧俠季度銷售收入達29.6億美元,環比減少0.4%,市場份額17.0%;美光四季度(9-11月)銷售收入達22.41億美元,環比減少5.2%,市場份額12.8%。
但與此同時,AI服務器的熱絡,持續推動對HBM以及高容量DDR5的需求,也推動三星和SK海力士的存儲收入創歷史新高,整體來看,四季度DRAM ASP環比依然保持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全球NAND閃存市場規模達700億美元,容量達8330億GB,創歷史新高。
集邦咨詢最新報告指出,自2023年起各家NAND閃存原廠已深刻認識到產能過剩對產業造成嚴重沖擊,尤其是NAND Flash需求年增率從30%下修至10%-15%。集邦咨詢分析認為,隨著今年減產加上價格于第一季逐步觸底,預期NAND閃存在今年下半年可望重回上升軌道。
而在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方面,2024年DRAM市場規模達到970億美元,容量達到2500億Gb。其中,HBM的崛起成為DRAM市場一大亮點。
預計2025年,隨著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多家公司的HBM4將量產落地,HBM產品在全部DRAM產業中的占比將接近30%,市場將達到2880億Gb當量,并且在服務器內存消耗方面,其應用還在持續增長。
“2023年,我們在關心存儲價格會跌多久,2024年大家關心的是價格還會漲多久。而今天除了價格以外,大家可能會更關心存儲的價值還有多少。”邰煒表示,2025年,隨著 AI 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的持續膨脹以及物聯網的廣泛普及,存儲市場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其格局與價值正被重新定義。
三星半導體軟件開發團隊執行副總裁吳文旭表示,AI將會在半導體產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三星正在加速發力 AI 半導體技術。以HBM為例,吳文旭指出,和HBM3相比,HBM4擁有可定制化,客戶希望用不同的技術、不同的IP來進行定制的HBM,所以創新是非常重要的。
據報道,今年1月,HBM4內存已經準備采用4nm試產,待完成邏輯芯片最終性能驗證后,三星將提供HBM4樣品驗證。除三星4nm制造邏輯芯片外,HBM4還導入10nm制程生產DRAM。
三星的HBM4開發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目標是在2025年下半年開始量產。
除了三星,兩周前完成從西部數據的分拆、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上市的閃迪(Sandisk)也開始發力 AI 賽道。
閃迪公司全球產品副總裁Eric Spanneut表示,過去5年,其真的看到了新用戶類別的增長,有了AI,第二波AI發展也來了,全球有3億的內容創作者,他們會創作高清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這種高清的視頻又會花費超大存儲容量,因此,企業需要為創作者提供適合智能手機的SSD,提供1TB或者2TB的容量。
日本鎧俠也押注 AI。鎧俠電子(中國)副總裁天野竜二表示,隨著中國和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加大對 AI 相關領域的資本支出,數據中心建設投入也隨之增加,數據中心對NAND閃存的需求非常強勁。鎧俠預計,2025年NAND閃存市場將實現超過10%增長。
“AI 浪潮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重塑存儲格局的機遇。”鎧俠電子(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岡本成之表示。
長江存儲也正在發力 AI+存儲芯片賽道。長江存儲市場負責人范增緒表示,基于晶棧Xtacking 4.0架構,長江存儲用于 AI 算力中心的全新PCle5.0企業級固態硬盤PE511,性能相較上一代Gen4產品性能提升100%,新增16/32T容量,DWPD可擦寫次數相對于上一代產品提升20%。據范增緒介紹,PE511將于今年晚些時候發布和量產。
聯蕓科技董事長方小玲表示,AI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而Deepseek的橫空出世再一次改變了AI格局,也預示著AI 2.0時代的來臨,Deepseek的AI模型不僅非常高效,而且使用極少的資源從而大幅降低成本,再一次讓我們看到AI未來走進千家萬戶大規模落地應用成為可能。
方小玲認為,AI本地化部署涉及到數據提取、數據整理、數據訓練、數據推理和數據存檔多個環節,整個過程無疑需要對海量數據存儲介質進行讀取和寫入,AI本地部署涵蓋了AI開發和應用的各個階段,需求的是大容量、高順序讀寫、高隨機性能、高并發性能,更快的PCle顯然是這類設備的最佳選擇。此外,由于AIPC、AI手機和智能駕駛的快速崛起,勢必帶來高性能、大容量的PCle 5.0和UFS 4.0存儲模組快速增長。
方小玲強調,聯蕓科技作為閃存存儲主控芯片廠商,會提供完善豐富的產品矩陣,覆蓋AI 2.0全場景應用需求,抓住AI市場機遇至關重要。
存儲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換道超車
潘健成在演講中表示,NAND閃存主控沒有搞頭,成本和利潤都過薄,原廠資本支出開始放緩,認為產業鏈都在加速“惡性內卷”。他稱,這對于行業健康發展有影響。
“回看歷史,半導體大爆發,第一個是PC,第二個爆發是手機,第三個大爆發是AI,未來半導體最少還有10-15年光陰消化 AI 需求。”在潘健成看來,對存儲芯片企業來說,當前 AI 時代下轉型升級非常重要。
據CFM統計,2024年,微軟、谷歌、亞馬遜和Meta四家大型云服務商合計資本支出高達2283億美元,比2023年的1474億美元增長55%。預計2025年,四家大型云服務商資本支出總額將超過320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超40%。
那么,如何在 AI 熱潮中尋找新商機,解決當前漲價帶來的挑戰,并且驅動存儲行業從“配角”到“主角”的蛻變,似乎成為企業重要的戰略發展趨勢之一。
以群聯電子為例。潘健成指出,目前,群聯科技正在研發PQC防偽方案以及手機存儲方案,并且推出aiDAPTIV滿血版 AI 訓推一體機評價方案——全球第一家將NAND應用于AI服務器當中,一周節省了10%人力,從而群聯新的業務發展方向。
潘健成向鈦媒體硅基世界強調,這套 AI 解決方案可以讓很多企業,僅用幾萬元就可以買到大模型推理和訓練服務。
此外,國內上市公司江波龍也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成立于1999年的江波龍,專注于半導體存儲應用產品的研發、設計與銷售。而江波龍的核心業務涵蓋嵌入式存儲、固態硬盤、移動存儲和內存條四大產品線。特別是在嵌入式存儲領域,江波龍是全球最早進入的廠商之一,其eMMC和UFS產品2023年全球排名第四。
此外,江波龍還積極開發小容量NAND閃存芯片,累計出貨量已超1億顆,用于可穿戴、IoT、汽車、安防等領域。
2022年8月5日,江波龍成功上市,被譽為“存儲器第一股”。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實現歸母凈利潤5.94億元,同比增長199.6%,扣非凈利潤5.39億元,同比增長189.1%。
但是,江波龍認為,賣存儲芯片似乎不是唯一的發的方式。江波龍董事長蔡華波在會上表示,公司前十年的標簽是來自華強北,后十五年標簽是一個存儲模組廠。
“我們在去年有跟大家做過匯報要突破存儲模組經營的魔咒,這個魔咒有兩個,一個是20億美元,我們也列入上市公司模組廠的20億美元,第二個是模組廠共同的‘同質化’特點,主要還是看價錢便宜、誰會操盤,所以江波龍要做轉變,因為我們覺得做存儲模組是養不活江波龍的,所以我們也做一些轉變,投入在技術上。所以江波龍從一個存儲模組向半導體存儲品牌公司去做轉變。”蔡華波認為,江波龍需要模仿三星、SK海力士這些海外企業,買Foundry廠替更多企業生產芯片,實現從“賣芯片”轉變為“賣服務”。
2023年,繼收購巴西存儲巨頭后,江波龍再度收購力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70%股權交易,并納入江波龍合并報表范圍,將芯片Foundry廠收入囊中。
蔡華波稱,面對 AI 大模型帶來的本地化存儲需求爆發,江波龍推出“TCM+PTM”雙輪驅動的商業模式,向合作客戶開放核心能力。
其中,TCM(技術合約制造)以最短供應鏈路徑連接原廠與客戶,通過確定性供需模型降低庫存成本,同時實現全鏈路追溯與透明化交易。這種模式推動江波龍汽車存儲業務實現增長;PTM(產品技術制造)則聚焦 “定制化存儲 Foundry”,為客戶提供從芯片設計、固件開發到封裝測試的全棧服務。
蔡華波強調,這幾年公司投入從芯片設計包括合作伙伴、封裝、測試,構建了一個存儲產品的Foundry模式。“江波龍從模組型的價差模式、操盤模式,轉型成服務型。”
上述都不是個例。鈦媒體硅基世界在MemoryS現場了解到,目前多家企業都在從傳統的芯片業務,逐步轉型到基于 AI、服務器等方向的存儲芯片解決方案,以突破天花板實現商業收入增長。
據統計,2024年,服務器存儲芯片容量增長了108%,并且這一比例在2025年預計還將進一步提升,其中AI服務器的占比將達到14%。
目前,存儲市場正悄然發生變化。一方面,三星、美光等原廠在產能投入上更加謹慎,資本支出逐漸向先進封裝和研發傾斜,側重于HBM、1c、1γ(gamma)和更高層數的堆疊等技術方向;另一面,NAND閃存今年將進入300層以上的時代,同時發力混合鍵合技術等,企業通過優化技術架構和材料,克服超高層NAND閃存量產挑戰。
展望未來,存儲芯片市場將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
首先,AI、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持續推動存儲需求增長;其次,新形態存儲產品的不斷涌現,在數據中心領域,低功耗運行變得越來越重要,出現基于LPDDR的新技術,為市場帶來了更多選擇和競爭;最后,AI 熱潮為存儲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但也對廠商的技術創新能力、產品性能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邰煒以DeepSeek為例,“開源和更低成本的AI方案充滿了想象空間,一體化DS機的熱銷帶動了行業大模型的應用和端側的落地加速,內置DS可能真的成為一個推銷員口中的賣點。”
價格方面,隨著需求增加、技術提升以及產能投入減少,存儲產品價格有望在今年三季度實現整體回升。
據統計,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存儲原廠的庫存普遍將維持在大約12至16周的水平,終端制造商庫存預計降至8-10周,屬正常范圍,預計到2025年第三季度,供需緊張的情況下,存儲價格或將實現全面上漲。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