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國產半導體設備的幾點蛻變

國產半導體設備的幾點蛻變

發布人:芯謀研究 時間:2024-03-16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芯謀2024開年調研



國產半導體設備經過幾年潛心發展,已經到出成績的時候。最近密集調研,在產業一線看到國產設備一些可喜可賀的跡象。

半導體設備進入國際市場

我聽到的第一個好消息是,最近有兩個國際12吋廠已經準備評估國產半導體設備。為什么對設備品質要求苛刻的國際廠現在開始青睞國內設備?如果中國設備在國內12吋產線上大批量被驗證,價格又比國際設備便宜30%,為何不試試呢?

國際企業的認可不會摻雜商業和技術之外的任何因素,只有質量過關,價格優惠它們才會給你機會。所以整條產線的中國設備獲得國際大廠的肯定是一件大事,這是中國半導體設備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低端向高端,從成熟向先進,從單兵突進到齊頭并進的標志。

以前半導體設備進軍國際市場的只有北方華創中微這兩家,現在北方華創、中微、盛美、晶盛、華海清科、正帆、先導等中國設備企業開始成建制地進軍國際市場。無論是現實意義還是對未來的指向意義都令人無比振奮。

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從制裁后全面啟動到現在也就短短的五年,現在取得如此大的進步出乎所有人意料。這大概是中國產業史上最為高效的一次國產替代浪潮。假以時日,全產業鏈的自立自強一定可以實現。

可以肯定地說,半導體設備是所有制造領域中最難進入的市場。前些年中國半導體設備要解決的還是有和無的難題,根本沒有人去想有朝一日中國設備進入全球晶圓產線。得益于半導體產業對設備企業的支持,得益于國內晶圓廠擴產拉動國內半導體設備需求,2023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達到創紀錄的342億美元,增長8%,全球占比達到30.3%。芯謀研究預計,2024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375億美元,增長9.6%。

當成建制的國產線不斷被測試,當國產設備陸續被充實到產線上穩定運行后,國產設備拿到了進入市場的門票。接下來要做的只是打磨產品,做精質量,降低成本。如同其它中國制造一樣,只要拿到入市的門票,中國設備一定是全世界最具性價比的產品。在晶圓制造成本日益高漲的今天,整個國際市場需要成本管理大師——中國設備企業的入場。這是國際晶圓大廠樂見的,也是美國沒有能力禁止的,更是全球制造業屢試不爽的產業規律。

國產設備兜底國際設備

我聽到的第二個好消息是,國內設備廠家供貨給國內12吋產線時,在做好自己產品的服務和維護的同時,開始為國際設備公司“兜底”。

如果國際設備公司無論因為何種原因,在后續的服務、維修和零部件供給上不能繼續提供服務,國內的設備公司要頂上去,現在已經不少國內設備公司能做到了。

當一個國產設備平替進口設備進入生產線,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接下來在設備運行階段,后續的運維管理要伴隨設備整個生命周期,自然也要包括零部件的更換。后期運維十分關鍵,這也是設備大廠有數量眾多的駐場工程師全程服務產線的原因。

當國產設備能夠做到平替進口設備,能夠支撐正常運維,也就意味著國產設備完全吃透了進口設備,在所有方面能夠無縫替代進口設備。此時,國產設備企業為進口設備兜底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資本繼續看好設備產業

第三個讓我吃驚的消息是,在當下的融資環境下,一個成立不到三年的中國半導體設備公司,估值接近500億,竟然還被投資人哄搶。

多年前在半導體產業方興未艾時,在一個產業會議上,我說半導體產業是大風口、長賽道、金產業。今天資本變冷、內卷加劇,半導體依然是“大、長、金”產業。

半導體是中國唯一沒有完成國產替代的大產業,是中國制造最后一塊拼圖。在目前供應受限的情況下,半導體設備的國產替代是中國傾舉國之力、再苦再難也必須完成的任務。但今天的設備自給率不到25%,所以在中國半導體依然有很大的機會。

這些機會不是政策給的而是市場給的。中國半導體國內設備市場正在快速增長,正如前文所述,只要打進國產線,意味著中國設備被整個產業接納,接下來就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當中國設備的未來是全球市場,而且設備沒有被卡脖子的風險,自然會被資本看好。

國際合作更進一步

某國際頭部公司對中國半導體供應鏈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據悉相關方面數次高規格會晤該公司,雙方進行密切溝通。盡管美國政府不斷對其施壓,但該公司堅持供應中國。說明中國市場依然具有強大吸引力,相關措施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于如何維持與國際企業的合作,中國半導體還是有很大的騰挪空間,同時也有很多經驗和教訓需要總結和反思。

最近彭博也報道,美國繼續施壓荷蘭日本企業與中國劃清界限,但是收效不大。美國要求日本公司對華斷供光刻膠等材料,但東京對華盛頓的最新要求反應冷淡。

目前的形勢也有利于推動國際企業繼續供應中國半導體,因為國際企業對美國的制裁已經失去耐心。在芯片法案出臺后,美國總統專門造訪這些盟友,為制裁中國畫下紅線,這些非美國際企業不得不聽命于美國指令。而后美國為了制裁中國先進存儲和人工智能芯片,又畫下新的紅線,經過曠日持久的談判這些企業又從了。這一次當美國再將紅線下移到成熟制程,盟友們說不了,因為這已經觸及這些國際企業的紅線。

2023年東電來自中國的收入占其營收的46.9%,達到該公司有史以來最高記錄,成為日本第四大最有價值的公司;日本半導體清洗設備大廠迪恩士公布財報顯示,中國營收占其總銷售額達44%,較上一財年增長了19個百分點。2023年ASML中國大陸營收在第三季度高達總營收的46%,全年中國大陸貢獻了ASML總收入達29%之多。

新的禁令如果得以實施,足以改變這些公司的基本面。剔除中國市場,從營收構成上這些企業可以說一家新的公司。這不僅僅是制裁中國,也是制裁日本和荷蘭,所以盟友不從是自然而然的事。其實不要說盟友們冷臉以對,就連兩家美國設備巨頭也嘗試越過紅線供應中國企業。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國際供應縱有波動,但也逐漸趨于穩定。

結語

中國設備企業的快速成長是足以改變中美對抗形勢的決定性力量。或許有些環節暫時難以實現國產替代,但相當多的環節很快就可以實現國產替代,繼而進軍國際市場。這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新變量,所有參與制裁中國的國際企業都明白,越是嚴厲制裁中國的領域,越要面臨中國企業的逐底競爭。ASML總裁擔心的事正在成為現實。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國產半導體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