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一成、趙輝,國防大學
來源:中國軍網
軍事智能技術
軍事智能技術已成為改變戰爭形態和作戰規則的顛覆性技術,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搶占這一新的制高點。美國國防部首席數字和人工智能辦公室(CDAO)于今年6月形成完全運行能力,成為五角大樓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監督者和推動者。俄羅斯成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部門,致力于開發人工智能武器,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軍用武器和特種裝備模型制造方面的應用。今年7月,英國成立國防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以支持國防部6月發布的《國防人工智能戰略》,加速人工智能的軍事應用。
無人自主技術
隨著無人化武器裝備在戰場上大量使用,各國對無人自主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今年4月,英國陸軍宣布計劃在2025年之前組建第一個機器人自主系統(RAS)增強旅。8月,法國海軍投入400萬歐元,用于開展高級無人潛航器(HUGIN)的海上航行,提升探測能力及深海工作能力。今年年底,美國宣布,將自主系統與無人機、彈****相結合的“天空博格人”和“金帳汗國”項目已成功完成多輪試驗,將于2023年正式納入采辦序列。
高超聲速技術
高超聲速技術通常是指可使飛行器的飛行速度超過5倍聲速的技術,其在導彈、飛機上應用,被視為未來大國博弈的重要領域。1月,朝鮮兩次成功試射高超聲速導彈,相關技術取得突破。8月,日本成功****一枚小型火箭,測試了一款由日本自主研發高超聲速導彈發動機原型機。9月,印度成功試飛了自主研制的高超聲速試驗演示驗證飛行器,標志著印度高超聲速武器研發計劃已進入關鍵階段。
反導技術
隨著探測、識別、****技術的發展,各國軍隊的先進反導系統日趨成熟。1月,以色列成功完成“箭-3”導彈防御系統對大氣層外導彈****試驗。12月,俄空天軍成功試射一款新型反導導彈,以超過3千米/秒的速度,精確摧毀了假想目標。同時,各國對支撐反導的預警能力高度重視。8月,俄羅斯軍工企業發布消息稱,將建成最新型的“沃羅涅日”導彈預警系統,分別部署在俄南部、北部、遠東和西北四個方向。

定向能技術
被稱為“未來戰爭撒手锏”的定向能武器成為各國競相發展運用的重點,并向實戰化發展,融入作戰體系。當今世界已有超30個國家擁有定向能武器。10月,英國開展了首次“龍火”遠程高能激光定向能武器(LDEW)測試,提高英國在高能激光武器及其相關領域的技術儲備。俄媒報道,俄羅斯新一代激光武器“尋釁者”已研制成功并服役部署,其可以迅速鎖定和摧毀敵方無人機等,與現有“佩雷斯維特”激光武器系統高低搭配。
指揮控制技術
指揮控制是現代戰爭軍事力量體系的核心和大腦,其核心內容包括信息獲取、計算分析、指揮決策、算法能力等。3月,美國國防部簽署《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JADC2)》戰略實施計劃。該技術以云計算、戰場網絡、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關鍵支撐,將戰場傳感器、武器平臺連接到同一網絡,旨在推動數據實時共享,使軍兵種之間以及美軍與盟軍之間,能夠無縫通信,實現“從傳感器到射手”的OODA殺傷鏈。
增材制造技術
增材制造技術是通過材料的逐層累加形成零件的技術,可實現特定零件的按需快速生產,有效減少部隊對供應保障體系的依賴。7月,美國海軍將施樂液態金屬3D打印機安裝在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第2號艦上,這是美國海軍艦艇上部署的第一臺金屬3D打印設備,是美海軍使用增材制造提高艦隊戰備狀態戰略的最新一步。
低軌星座通信技術
由于低軌星座通信具有全球覆蓋、高速度、大容量和低時延等特點,這一技術已成為當前全球爭奪空間戰略資源的“新戰場”。比較著名的有美國的“星鏈”、英國的OneWeb等。10月22日,俄羅斯“球體”衛星星座的首顆實驗衛星“斯基泰人-D”成功入軌。該星座由超過600顆衛星組成,具備衛星通信服務、對地觀測等不同功能,一旦部署成功,將使俄羅斯擁有“最現代化的太空通信和監控系統”。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