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創業公司的扯淡
1. 有合適的產品(產品)
2. 有現成的客戶(客戶)
3. 有產品交付客戶的能力(交付)
產品包括實物、平臺,也可以是服務或知識產權等等。
客戶,也包括客(Jiu3)戶(Rou4)關系,指隨時準備掏錢的人或機構。
交付能力,綜合指生產、銷售、質量和售后服務等相關資金能力和供應鏈能力。
一、
舉幾個例子:
賈躍亭的汽車,只有1,沒有2和3,失敗。
特斯拉早期,有1和2,2含馬老師鐵粉,但3弱。按上述理論已構成了生存要素。上海工廠極大補足了3,變成NB公司。
小米和特斯拉比較像,由1和2起家,解決了3的供應鏈問題后,成為世界500強。
錘子手機是個比較有趣的案例,同樣由1和2起家,3很弱。錘子第一款T1發布價格3000元,比小米第一款1999元足足高了50%,而其粉絲群體的消費能力并不屬于高端,所以這不是一款合適的1。后來錘子靠堅果拿回1時,2已經大量流失了,更糟糕的是3從來沒解決過。
那么反過來,只有2和3可以成功嗎?
答案是肯定的。
大量的關系型公司,哪怕沒產品,中標后外包即可,只要自己資金鏈不出問題,還是能成功。(核酸公司算不算此類,留作課后作業。)
二、
最常見的創業公司,是在只有1的情況下做A輪融資。
這時,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已經不在創業者了,戰略投資者反而是關鍵,因為他們可以帶來2和3。
頭部風投最大的能量,是遍布社會的關系,他們即使投了二三流產品,也可以成功。
有時并不是那些投資人的判斷力是神,而是這些關系是神。
然而,互聯網公司仍是有趣的話題。比如說長期虧損的B站、知乎等算不算成功,巨虧的優酷、美團等算不算成功。從財務角度上看,他們仍沒有合適的產品,但他們有2和3。
三、
這兩年最熱門的投資標的是半導體公司,我們簡單分成三類來看:
A. 晶圓廠:中芯、華虹等代工廠和長鑫長存華潤微士蘭微等IDM
理論上他們1、2、3全都有。只是因為原材料、生產設備和設備服務存在卡脖子的風險(卡了3),市場不肯給出NB公司的估值。
B. 設備商、材料商、軟件商:名字敏感暫略
他們普遍有3,但2必須在有1的情況下才成立。而1究竟好不好用,有沒有外國零件和原料,業內磚家都有不說的默契。反正在對外宣傳上各家都宣稱有1獨立自主,這樣邏輯上1、2、3齊全,所以市場時常會追捧。
C. Fabless:
這類公司通常有1, 風投帶來了2, 晶圓廠又提供了3的大部分。所以這個類別的成功簡單直接有說服力,比如兆易創新、卓勝微、晶晨、圣邦微、思瑞浦等很多。最近這個3上面也飄著一點陰云,雖然不足為慮,但也有時搞點羊群效應。
回過頭來看,網友們經常嘲笑的醬香科技,那才是真的1、2、3齊全毫無短板,毫無卡脖子風險。
四、
這幾天,美國最大的幾家科技公司如亞馬遜谷歌微軟META等業績紛紛爆雷,顯著高于GDP增長率的美元利率迅速打擊了實體經濟。
全球一體化的蛛連,讓任何一個脫鉤者都受到株連。政客們非黑即白的二元邏輯和宏大敘事,唯一的作用是讓民眾高潮。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Harry G. Frankfurt有本有名的小書《論扯淡》,他認為撒謊的人都知道自己在撒謊,扯淡的人壓根不關心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他們只關心聽眾是不是能被忽悠過去。
想到本文也是一本正經的扯淡,寫到這里寫不下去了。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電容器相關文章:電容器原理
負離子發生器相關文章:負離子發生器原理 離子色譜儀相關文章:離子色譜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