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半導體三季度成績單:2成凈利潤翻倍 半導體設備延續漲勢
0月26日,半導體板塊上漲近3%,個股方面,納芯微、萬潤科技上漲約10%,聚辰股份、通富微電、納思達、國芯科技、卓勝微等跟漲。低迷頗久的半導體板塊似有復蘇之勢。
受外部環境和行業周期影響,半導體在經歷了兩年的狂飆突進后,自去年年底進入低迷階段。今年上半年,“砍單潮”彌漫行業,不少細分芯片都出現價格、需求大量下滑,三季度已過,相關企業的業績表現如何?
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有62家半導體企業發布了三季報或者業績預告,總體來看,業績增速放緩甚至下滑已是半導體行業的普遍現象,但也有企業逆勢增長,盡管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放緩,但仍然實現了翻番。而這些業績堅挺的企業或與細分行業景氣度有關,或與產品結構調整有關。
13家企業凈利潤翻倍
在62家已公布業績的半導體企業中,至少有13家前三季度凈利潤實現同比翻倍,包括國芯科技、復旦微電、力合微、中來股份等。其中,海光信息、通威股份、艾比森、ST天龍、中來股份等5家企業的凈利潤增速超過2倍。
目前來看,海光信息的業績增速最快,前三季度預計實現凈利潤約6.1億元-7億元,同比增長392%-465%。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海光通用處理器(CPU)和海光協處理器(DCU),主要應用在服務器、工作站等計算、存儲設備中。
對于業績增長,海光信息解釋稱,海光系列芯片生產穩定,出貨量穩步增長,很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的產品需求;市場需求旺盛,銷售情況良好;前期在手訂單得到順利執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海光信息凈利潤均實現同比翻倍增長。而這段時間以來,恰是芯片行業“砍單潮”四起的階段,為何海光實現逆勢增長?
記者從接近海光信息的人士了解到,“海光主要提供的是服務器芯片,并不是服務于終端消費市場,芯片需求一直比較穩定。加上信創需求提速,服務器企業也更傾向于國產芯片,所以公司業績增長較快。”
另一家凈利潤增速靠前的是中來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6.24億元,同比增長84.48%;歸母凈利潤3.43億元,同比增長365.9%。
中來股份主營光伏背板、N型高效電池組件及光伏應用系統。在“整縣推進”政策催化下,戶用分布式光伏市場需求不斷釋放,中來股份光伏應用系統業務增長明顯。公司通過子公司中來民生為國電投旗下上海源燁提供EPC服務,僅上半年驗收交付量就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中來股份的業績高增是新能源行業高景氣度的一個注腳,今年前三季度,光伏產業鏈上的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東方日升、ST天龍等均實現高速增長。其中,通威股份凈利潤實現約214億元-218億元,同比增加259.98%-266.71%,公司稱,高純晶硅產品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價格同比上漲,疊加新產能快速爬坡達產,實現量利大幅提升;同時,電池片業務產銷兩旺,產量同比大幅增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盈利能力同比提升。晶科能源的光伏組件出貨量也快速提升,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約16.5億元-17億元,同比增加128.77%-135.70%。
信達證券電新團隊指出,“光伏板塊凸顯配置性價比,歐洲隨著假期結束整個庫存周轉加快,需求正在回暖。往2023年看,隨著產業鏈成本下降、新技術突破、集中式起量,中歐需求有望延續高增、美國需求有望回暖,全球光伏需求增速有望增長。目前一體化組件、逆變器、核心輔材環節等估值已經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行業結構性分化
新能源行業的快速崛起帶動產業鏈賺得盆滿缽滿,相較之下,此前備受市場追捧的芯片板塊顯得有些“熄火”,如全志科技、捷捷微電、富滿微、聚燦光電等上年高增的公司均在今年出現業績下滑。但從產業鏈細分來看,芯片上游材料、設備環節仍然堅挺,一些芯片的細分賽道也表現出韌性。
比如信創國產化帶來的機遇,使得對云服務器等領域的芯片需求變得旺盛。不僅是海光信息,國芯科技的云安全芯片產品也主要面向服務器、路由器等,公司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約9364.76萬元-9964.76萬元,增加155.78%-172.17%,公司稱報告期內調整產品結構,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汽車電子和云安全應用等重點領域積極開拓市場。
力合微是物聯網通信芯片設計企業,面向物聯網、智能家居等市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約5000萬元-5400萬元,同比增長188.16%-211.21%。公司稱,電力物聯網市場業績大幅增長,同時公司芯片技術及相關產品在物聯網各個市場方向上的應用開拓也積極推進。對比上年同期,公司訂單充足且穩步增長,同時芯片產能有效保障。
半導體設備三季度仍然維持上半年的強勁****。設備龍頭北方華創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約15.5億元-17.9億元,同比增長136.16%-172.62%。華海清科主要從事半導體CMP設備研發生產,前三季度實現主營收入11.33億元,同比上升108.4%;歸母凈利潤3.43億元,同比上升131.41%。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盡管半導體供應鏈有所變化,但半導體設備仍有望快速發展。半導體設備是制約國內芯片制造自主可控的核心環節,目前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依然處于較低的水平,未來預計能更多承接本土需求,實現份額提升。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