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重組提速:浙江省、阿里巴巴和智路建廣進入下一輪競標?
據財新網報道,紫光集團破產重整持續推進,潛在戰略投資人范圍逐步縮小。10月28日,財新記者從兩個知情人士處獲悉,參與紫光重組的七家意向投資方中有兩家進入下一輪競標,分別是浙江省國資和阿里巴巴聯合體以及北京的智路建廣聯合體。
紫光集團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主要以現階段的芯片產業和大數據產業為主。目前,紫光集團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占比百分之五十一,由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占比百分之四十九。
芯片產業包含:紫光展銳、紫光國微、長江存儲、紫光存儲四大版塊。其中紫光展銳生產研究的就是現今最為火熱的5G基帶芯片產業。而其他三家公司分別在智能卡芯片、集成電路、閃存和3D等領域研發生產。云產業則是紫光股份,負責儲存系統服務器。
從2010年,趙偉國成為紫光集團董事長,紫光集團多方面發展,他上臺以后主導產業整合,大規模收購企業。使紫光集團從不到七十億發展成現今三千億的龐然大物,但是在擴大的同時,負債也不斷地增加。
自去年十一月份起,紫光集團就暴露出債務弊端,支出大于收入。雖然紫光集團仍具備還債能力,但是收入資金和債務相差巨大,被迫進行資產重組。
7家意向“接盤”
10月18日,紫光集團官方發文稱,在北京市一中院的主持下,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下稱“一債會”)于當天召開,表決了兩項程序性議案,披露共計七家意向投資人報名參與戰略投資。 前5家分別是代表廣東國資的廣東恒健、北京地方國企北京電控、代表無錫國資的無錫產業發展集團、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兩家投資機構聯合組成的智路建廣,新增的兩家企業,其中一個是央企中國電子,另一個則是武岳峰科創與代表上海國資的上海國盛組成的聯合體。 據媒體報道,會議紀要文件顯示,目前紫光集團已確定債權規模1081.81億元,預計2022年2月27日前會給出償付方案并由債權人表決。 對此,紫光集團方面指出:“未來集團司法重整成功的關鍵在于引入有實力的戰略投資人。” 另外,文件顯示,紫光旗下子企業不受重整影響,保持正常生產經營,可以正常還本付息;芯片和云、網之外的非核心業務會納入整體重組,但視戰投意向。如果戰投不積極,積極尋找其他資產意向方。 重組方案制定的先決條件需要待到債權審查工作結束,審計工作結束并出具報告,戰投出具最終報價方案。清償方式將希望現金、留債延期清償、股債結合等方式,也希望戰投提供更多的現金資源。 另根據紫光集團之前發布的公告,擬報名參與本次重整的意向戰略投資者需要符合具備整體承接紫光集團或紫光集團核心產業的規模和資金實力,具備確定性的投資資金來源。 原則上,戰略投資者的財務指標應滿足最近一年經審計的資產總額不低于500億元或者最近一年經審計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資產不低于200億元的要求;在相關產業領域具備優勢戰略地位或豐富產業經驗的,可適當放寬。 紫光國微三季度盈利創歷史新高
10月26日,紫光國微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3.33%;實現凈利潤14.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2.9%。若統計單季度盈利情況,可以發現該公司因各業務下游需求旺盛延續,單季度盈利再次刷新了歷史新高,14.97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74.93%;5.82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05.87%。 進一步對公司業績進行分析,可以看到,三季度末公司存貨為12億元,較期初增長了34.7%;預付款項為3.57億元,較期初增長了99.44%,這一數據表明公司目前正在積極備產,業績仍有望持續釋放。 同時,公司合同負債為2.23億元,較期初增長了47.68%,這表明公司在手訂單仍充足。隨著公司集成電路業務規模的迅速增長,公司應收賬款較期初也增長了83.24%至30.51億元。在利潤增長以及存貨周轉率的加快下,公司前三個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也大幅增加達3.39億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則流出了1.12億元。
來源:摩爾芯聞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