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科學家創業,找誰合伙?

科學家創業,找誰合伙?

發布人: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1-10-20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作者 | 沈春蕾


“20多年前,我參與創辦了一家軟件公司。今年,我再次與中國科學院軟件所(以下簡稱軟件所)合作,創辦了第三家軟件公司。多年的創業經歷讓我相信,人定勝天。”10月15日,安捷中科(北京)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捷中科)CEO黃思源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如是說。
黃思源說的“人定勝天”是指,志同道合、胸懷理想的初創團隊可以戰勝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安捷中科的技術核心源自軟件所人機交互北京重點實驗室主導的安捷實時數據庫系統。該系統經歷了20多年的研發積累,最終實現落地轉化。
然而,創業不是實驗室里的一項試驗,只有專業的核心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一支可以打硬仗的創業團隊。那么,科研人員創業,會找誰來合伙?

“我的學生是合伙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國平是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源量子)的創始人。當記者問及為什么要創業時,他告訴《中國科學報》:“當年,我的博士生在畢業的同時就面臨著失業,因為國內沒有做量子計算的公司。
2017年,郭國平創辦了本源量子,他創業的初衷是希望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不要丟棄自己在讀學位期間積累的知識和技術,繼續投身量子計算的攻關研究。
為此,本源量子不僅收留了“找不到工作”的量子計算專業的博士畢業生,還吸納了量子科學之外的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一支聯合創業團隊。這也推動了量子技術走出實驗室,加速產業化。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汪曉軍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用自己掌握的精細化學品技術知識,成為一名“星期六工程師”,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2009年,汪曉軍與學生一起創辦了廣州市華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并交由學生管理。2018年,隨著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順德創新園開園,學校鼓勵教師和學生前往創業。汪曉軍再次與學生合作創業,成立了佛山化爾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解決了學校實驗室不夠用的難題。
“我的學生是合伙人。”在汪曉軍參與創辦的公司里,初創團隊成員大多是他的學生。他認為,科技類公司的初創團隊應該以研發為主。通過市場的推廣應用,實驗室里的技術得到實踐檢驗和認可后,再引入社會的力量,這樣的科創公司比較容易形成良性互動的發展局面。

“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們創業初期的合伙人大多是課題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中科聞歌創始人之一王磊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他告訴《中國科學報》,“關于合伙人,我們當時沒有太多考慮和選擇,就想著大家可以在一起干點事情。
2017年,中科聞歌成立,希望將實驗室里多年積累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與行業進行深入結合,發揮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創業初期,中科聞歌的核心合伙人有五位,現在增加到十一位,新增加合伙人分別擁有財務、市場和管理專業的背景。王磊說:“隨著公司發展步入商業化和規模化,我們的合伙人也面臨著優化和重組。中科院背景的創始團隊懂技術、懂專業,但公司的發展壯大還需要懂產品、懂金融、懂運營和懂市場的合伙人。”
“我們是一家講求品質的公司。”作為軟件所科研團隊選擇的創業合伙人,黃思源這樣評價安捷中科的初創團隊,“我們團隊的成員既懂技術,又懂市場。”
安捷中科工業軟件服務事業部副總裁王華龍在2007年加入GE(通用電氣公司),開始接觸工業互聯網。他認為,作為一家服務于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公司,不應該是一個軟件銷售者,而應該持續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
王華龍道出了安捷中科的宗旨,也是軟件所技術團隊創業的心愿——聚焦“人機物”融合的基礎性軟件技術,實現更多“從 0 到 1”的突破,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
“一晃20多年過去了,當年我們一起做軟件的小伙伴有的去了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公司,而今我們能重新出發,除了志同道合,還有國家對國產軟件的支持。”黃思源回憶自己過往的創業經歷表示,“安捷中科正處于一個全新的賽道,在科研團隊技術積累的基礎上,軟件所給出了一個創業的題目,答案需要我們這群人自己去尋找。”

與投資人結伴推動技術落地



技術是否有市場化應用前景?科研團隊是否與股權結構掛鉤?這兩點是大多數投資機構選擇項目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創勢資本創始人湯旭東告訴《中國科學報》:“我們需要的是能夠拿到市場訂單的項目,但一些實驗室里的前沿技術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湯旭東遺憾地發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往往更關注技術的高精尖,而忽視了市場需求。這些年來,他結交了很多科學家朋友,先是嘗試了解他們在研究什么、哪些技術能夠解決相關行業的痛點,而后再幫助科研人員推動實驗室里的技術落地實現產業化。
天使投資人已經成為科研人員創業的重要合伙人之一。中科創星是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安光機所)孵化的投資機構,根植于科研院所的基因讓其對技術和市場具有雙重敏感性。
在2011年深圳的高交會上,一個名叫朱瑞的年輕人掌握的光學相干斷層造影術(OCT)讓后來的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印象深刻。在米磊的引薦下,朱瑞不僅順利加入西安光機所,還獲得了中科創星提供的天使投資,實現自己多年的創業心愿。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情。郭國平認為,核心技術必須由科研人員來主導,但市場推廣還得交給專業的運營人員。“創業初期,科研人員的話語權較大,因為這時候技術很關鍵;創業后期隨著技術走向應用市場,科研人員需要將決策權移交出去。”
核心技術團隊徹底放權也不是一件好事。湯旭東早年投資的一個失敗項目讓他印象尤為深刻——技術很前沿,但團隊只對技術負責,對市場毫不關心,最后的結果就是實驗室里的前沿技術在市場上遭遇“水土不服”,創業以失敗告終。
湯旭東說:“科研團隊不僅要參與創業,還需要真正投入創業,股權就是一種捆綁激勵方式。”而科研團隊和天使投資結伴,正是創業該有的樣子。

《中國科學報》 (2021-10-20 第3版 轉移轉化)


編輯 | 趙路
排版 | 志海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電流變送器相關文章:電流變送器原理


關鍵詞: 創業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