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喜院士等詳述:運行一周年,是什么讓北斗閃耀全球?
作者 | 楊元喜 任夏
自2020年7月31日,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三號)正式向全球用戶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PNT)服務,至今已穩定運行一年有余。
根據國際監測評估中心的評估結果,北斗三號單頻定位精度優于6米,其中水平方向優于3m,高程方向優于5m,授時精度優于14.7ns,遠優于系統設計指標。
高精度的PNT服務是一流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標志,然而,特色的設計和特色的服務才是讓北斗系統耀眼全球的最大亮點。
具備六大特色功能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僅可以提供基本PNT服務,還具備六大特色功能,即基于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的四大特色服務和基于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的兩大特色服務。
北斗GEO衛星主要提供無線電測定(RDSS)、區域短報文通信(RSMC)、星基精密單點定位(B2b-PPP)和星基增強(BDSBAS)四類區域服務;北斗MEO星座可覆蓋全球,主要提供全球短報文通信(GSMC)和國際搜救(MEOSAR)服務。
RDSS服務屬于有源定位,是用戶獲取PNT信息的另一種方式。RDSS用戶需要主動發送定位請求,并向兩顆GEO衛星發送測距信號;主控站收到請求后,根據測距信息和地面高程數據,即可求得用戶的位置信息并發送給用戶。
北斗三號的廣義RDSS定位模式,是指用戶利用上行鏈路向運控中心發送觀測信息(包括對GEO、IGSO和MEO的觀測),運控中心利用衛星精密軌道和鐘差計算用戶位置,完成用戶的快速定位。
這種廣義RDSS定位不僅有利于群組用戶間的位置交互,其安全性、傳輸速率以及定位精度與北斗二號相比均有顯著提升。
此外,用戶也可以在RNSS和廣義RDSS服務之間進行自由切換。運行一年來,RDSS服務性能得到全面驗證,所有性能均滿足設計指標。
RSMC是沿襲自北斗一號和北斗二號的另一項特色功能,其服務區域為東經50度至160度,北緯0度至60度。
根據需要,服務區內的用戶不僅可以進行點對點通信(點播模式),同一編組內的用戶(不超過127個)還可進行群內信息交互(組播模式),上級用戶也可對多個下屬用戶進行消息廣播(通播模式)。
運行一年來的試驗與驗證充分證明,RSMC單次通信最多可發送1000個漢字,實測點播成功率大于99.9%,通播成功率大于97.7%,優于設計指標(成功率大于95%)。
星基增強系統(SBAS)是為民航安全飛行與精密進近提供的具有健康安全性質指標的服務。
與國家星基增強系統不同,BDSBAS服務嵌入北斗系統,是北斗系統服務的一部分。
BDSBAS通過BDSBAS-B1C和BDSBAS-B2b信號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增強信息,實現對標準導航定位服務精度的改進和提升。
BDSBAS服務不僅滿足國際民航組織(ICAO)標準,而且具備四大系統(BDS、GPS、Galileo和GLONASS)的單頻和雙頻多星座增強能力。
運行一年來,測試與試運行結果表明,BDSBAS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優于1.5m,高程方向優于2.0m,滿足民航飛機精密進近等要求。
精度達厘米級
北斗三號將國際GNSS服務中心提供的精密單點定位服務內容嵌入北斗GEO衛星,簡稱B2b-PPP。
B2b-PPP服務直接由北斗三號的GEO衛星發送精密軌道和精密衛星鐘差改正數,無需Internet支持,于是,既使用戶身處沙漠、戈壁、海上等無Internet網絡的地區,也可以獲得北斗系統的GEO衛星提供的B2b-PPP服務。
運行一年來,B2b-PPP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收斂時間一般在30min內。
北斗全球短報文(GSMC)功能可實現全球地面及以上1000km范圍內任意兩個用戶間的通信。
用戶發出的信息只要被任何一個搭載有短報文載荷的MEO衛星接收,即可通過星間鏈路在星座內“接力”傳遞,發送給另一用戶。
一年來的用戶使用結果表明,單次短報文可發送40個漢字,信息一旦發出,系統會在1min內作出響應,成功率優于95%。
北斗MEO衛星提供的國際搜救(MEOSAR)服務功能滿足國際海事組織相關標準,但是北斗系統的MEOSAR還特別設計了返向鏈路,即求救信息發出后,系統會在2min鐘內通過返向鏈路向呼救者確認,可以起到穩定呼救者情緒,避免重復呼救的作用。
經過一年來的運行服務,搜救信息的落地成功率優于99%,超出國際海事組織項標準要求。若與北斗的RNSS定位、短報文通信功能相結合,搜救精度可達到米級,可顯著提升搜救效率。
推廣應用至各行各業
如今,北斗PNT服務已深入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無人駕駛、電力輸送、災害監測、智慧牧業、精密農業、新冠疫情防控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已推廣應用至120個國家。
隨著北斗系統功能的完善,特色功能和服務可以喚起人們對北斗應用更豐富的想象。
北斗短報文服務和B2b-PPP嵌入各類災害監測系統,可以進行高精度監測和告警,實現偏遠地區,尤其是無網絡覆蓋地區無人值守的災害實時預警。
短報文和定位服務嵌入車輛、漁船等平臺,可在用戶遇險時及時發送求救信息并報告精確位置,提高沙漠、海上等特殊環境下的救援成功率。
5G+北斗的融合模式,可確保城市、室內等環境下定位的可用性,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可見,北斗的創新設計和特色功能不僅提升了北斗系統的服務性能,拓展了服務功能,而且顯著提升了北斗系統的全球競爭力。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特色的功能和服務會為北斗贏得更廣闊的應用市場。
(楊元喜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斗導航系統副總工程師;任夏系西安測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輯 | 宗華
排版 | 志海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