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芯聞(21-05-31)
業界動態
1. IC Insights:全球TOP15廠商Q1半導體營收共1018.63億美元,同比增長21%
半導體分析機構ICInsights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TOP15半導體廠今年第1季半導體營收共1018.63億美元,同比增長21%。
從國家和地區來看,TOP15中有8家廠商總部位于美國,韓國、中國臺灣地區及歐洲各有2家,日本則有1家。該排名包括6家無晶圓廠公司(高通、博通、英偉達、聯發科、AMD和蘋果)和1家純晶圓代工廠臺積電。
從廠商排名來看,英特爾以186.76億美元的營收穩居龍頭位置;三星以161.52億美元排名第二;臺積電排名第三,營收為129.11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該榜單有兩個新進入者,分別是聯發科和AMD,取代了去年同期海思和索尼的位置。
(來源:路透社)
2. SEMI:北美設備連續五個月創紀錄,4月出貨金額年增49.5%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25日公布,4月北美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出貨金額為34.1億美元,月增4.1%,年增49.5%,連續五個月創紀錄,凸顯整體半導體市場需求持續增加的趨勢。SEMI并樂觀預期,今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將持續攀上新高峰。
中國大陸去年首次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臺灣地區緊追在后。由于半導體已是重要戰略性產業,全球各地區近來紛紛規劃擴大本地半導體制造產能,對相關設備與材料廠是一大利多。臺灣是半導體晶圓制造最大的地區,在臺積電、日月光等廠商領軍下,今年有望重回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市場龍頭。
(來源:經濟日報)
3. 消息稱晶圓代工大廠格芯籌備IPO,估值或達300億美元
據《彭博社》報導,晶圓代工廠GlobalFoundries(格芯)計劃和摩根士丹利(大摩)合作,展開赴美首次公開發行(IPO)的籌備工作,估值規模約達300億美元。
阿布達比政府的主權基金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InvestmentCo)是GlobalFoundries母公司,GlobalFoundries計劃在2022年在美IPO成為上市公司,但近月GlobalFoundries投資提高產能,外界認為,GlobalFoundries的IPO時程有望提前至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
穆巴達拉一直在與潛在顧問就GlobalFoundries上市事宜進行初步討論。據悉,上月有報道稱,穆巴達拉已開始為GlobalFoundries的IPO做準備,并正與潛在顧問進行洽談。
(來源:彭博社)
4. SEMI:2020年到2024年全球200nm晶圓廠產能將提高17%,每月達660萬片
據SEMI中國消息,SEMI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半導體制造商有望從2020年到2024年將200mm晶圓廠的產能提高17%,達到每月660萬片晶圓的歷史新高。
SEMI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jitManocha表示:“200mmFabOutlookReport顯示,在同一時期,晶圓制造商將增加22個新的200mmfab廠,以幫助滿足對5G、汽車和物聯網(IoT)設備不斷增長的需求,這些依賴于集成了IC、MOSFET、微控制器單元(MCU)和傳感器的模擬、電源管理和顯示驅動器。”
該報告顯示,今年foundry將占全球晶圓廠產能的50%以上,其次是模擬,占17%,離散/功率占10%。2021年,中國大陸將以200mm的產能居全球領先地位,其市場份額將達到18%,其次是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分別達到16%。另外,該報告指出全球200nm晶圓廠設備支出在2020年突破30億美元大關,預計將在2021年達到近40億美元。
(來源:SEMI中國)
5. 半導體短缺推動各國競相實現自給自足
5月24日消息,StrategyAnalytic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半導體短缺刺激全球和國家投資計劃》指出,半導體短缺推動了各國為實現自給自足而進行的新一輪大規模投資。報告指出,汽車等細分市場的需求早于預期復蘇、疫情驅動的需求、晶圓代工廠產能投資不足、庫存不足、雙重訂單和自然災害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半導體短缺,促使許多國家展開大規模投資競賽,以確保供應。
StrategyAnalytics分析師稱,半導體短缺已經推動包括美國、中國、歐洲、韓國和臺灣在內的國家和地區為半導體制造業提供政府激勵和直接投資。半導體在消費電子、通信、航空航天和國防系統、汽車、金融服務以及幾乎所有產品的制造和交付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培育自己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以確保供應不受意外貿易中斷的影響,符合各國和地區的利益。
(來源:StrategyAnalytics)
6. SK海力士就收購英特爾NAND閃存和SSD業務獲得歐洲聯盟委員會批準
SK海力士就擬收購英特爾NAND閃存和SSD業務的交易獲得了歐洲聯盟委員會(EuropeanCommission)的無條件批準。這是繼去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U.SFederalTradeCommission,簡稱FTC)的批準以及今年3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批準后,該項目取得的又一份許可。
根據歐洲聯盟委員會(EuropeanCommission)的初步審查決定,歐盟(EU)批準了SK海力士收購英特爾NAND閃存和SSD業務的交易,不附加任何條件且無需進行進一步審查。此次交易將有助于SK海力士擴大其全球業務網絡,強化存儲技術。SK海力士希望通過此次收購提高其專業性,以實現更多的突破,并為客戶帶來更高價值的產品。
(來源:SK海力士)
7. 量子點技術商Nanosys收購Micro LED公司glō
近日,美國量子點發光材料和技術供應商Nanosys宣布收購瑞典MicroLED顯示技術商glō。本次收購將顯著擴大Nanosys的知識產權組合和技術產品組合,并加快推動其MicroLED和納米LED顯示技術廣泛應用于未來顯示器的進程。
Nanosys成立于2001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硅谷,擁有全球最大的量子點納米材料工廠,目前擁有1000多項(已頒發及正在申請中)全球專利。glō成立于2003年,通過獨特的方法和工藝開發出xGaNMicroLED。本次收購之前,glō已投入2億美元以上的資金用于開發最前沿的MicroLED外延、器件和轉移技術,在MicroLED性能上處于領先地位。
Nanosys將與glō共同開發最小、最亮、成本最低的MicroLED解決方案,推動MicroLED滲透主流電視市場,并打開AR、車載等新興應用市場的大門。
(來源:LEDinside)
8. 長三角四大產業鏈聯盟揭牌
27日,在江蘇無錫舉行的第三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長三角集成電路、生物醫****、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四大產業鏈聯盟揭牌,多個重大合作事項簽約。
在論壇現場,揭牌的還有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辦公室、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和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水鄉客廳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同時,長三角“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地圖及高頻服務事項啟動上線。包括《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合作備忘錄》《共同做好2022年杭州亞運會服務保障合作協議》《深化5G創新應用,服務長三角數字化轉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研究型大學聯盟戰略合作協議》及《共同建設環太湖科創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內的多個重大合作事項現場舉行簽約儀式。
(來源:新華網)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