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目標是隨時隨地提供千兆比特每秒的數據傳輸速率。通過萬物互聯,我們的生活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人們使用數據的習慣也正在改變。網絡語音與視頻,數據上傳與下載都已經司空見慣,未來的語音與視頻數據若要更加清晰與快速,功率消耗降低,數據干擾減小,數據更加安全,網絡體驗得到提升,都將對目前的網絡傳輸與承載能力提出挑戰,而這也正是5G時代將要得以解決的問題?! ”姸喙踞槍?G的技術展開了多方位研究。MIMO,密集組網,新型物理層研究,毫米波研究,等等。但無論如何,在現實的物理世界中,理論研究時的一些假設往往會證
關鍵字:
National Instruments MIMO LabVIEW 5G
正當全球4G建設方興未艾之時,5G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在MWC2015大會上進入人們的視線。三星與SK電訊的全球首個5G網絡演示賺足了眼球,倒逼日本NTT docomo與諾基亞宣布合作,將5G商用網絡部署到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華為、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中興等全球頂級設備商紛紛展示最新的5G技術和研究成果,仿佛誰不談論5G,“都不好意思跟記者打招呼”。搶先宣布商用時間表,加緊5G戰略布局,移動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的熱情令5G在本屆大會上火熱。
傳輸速率千倍于4G、虛擬現實對
關鍵字:
5G MIMO
1 系統模型
OFDM 系統的發射機如圖1所示。發射機首先將二進制信源映射為固定星座圖上的復數點,并轉化為并行數據流,每個OFDM 符號的并行數據的數目由系統的子載波數決定。然后在中插入位置及大小均預先確定的導頻信號,為指定的導頻位置。這些導頻信號所發送的信息對于接收機來說是 己知的,因此可以用來估計外界環境對發送信號的影響,如時變信道作用等,本文將其用于對失真信號的估計。將數據流做IFFT運算變換為時域信號,最后轉換 為串行數據流并通過數模轉換器和功放,變成模擬信號被發送出去,如圖1所示。
關鍵字:
OFDM 數模轉換器和
OFDM(正交頻分復用)是一種高效的多載波調制技術,其最大的特點是傳輸速率高,具有很強的抗碼間干擾和信道選擇性衰落能力。OFDM最初用于高速MODEM、數字移動通信和無線調頻信道上的寬帶數據傳輸,隨著IEEE802.11a協議、BRAN(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和多媒體的發展,數字音頻廣播(DAB)、地面數字視頻廣播((DVB-T)和高清晰度電視((HDTV)都應用了OFDM技術。
OFDM利用離散傅立葉反變換/離散傅立葉變換(IDFT/DFT)代替多載波調
關鍵字:
OFDM FPGA
0 引言
正交頻分復用(OFDM)是一種多載波傳輸方案,它的特點是各子載波相互正交,擴頻調制后頻譜可以相互重疊,不但減小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還大大提高了頻譜利用率。OFDM系統能夠很好地對抗頻率選擇性衰落和窄帶干擾。MIMO(多人多出)是一種革命性的天線技術。MIMO系統的特點是將多徑傳播變為有利因素。它有效地使用隨機衰落及多徑時延擴展,在不增加頻譜資源和天線發送功率的情況下,不僅可以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間復用增益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時還可以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間分集增益提高信道的可靠
關鍵字:
MIMO OFDM
O 引 言
隨著各種FFT算法的出現,DFT在現代信號處理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B3G和4G移動通信中所采用的0FDM技術,更是以IDFT/DFT來進行OFDM調制和解調制,IDFT/DFT的精度直接影響基帶解調的性能。
在硬件實現中,通常影響定點化FFT算法精度的有量化誤差、舍入誤差和溢出誤差。一旦決定了量化方式和數據位寬后,量化誤差和舍入誤差都是可估計的,而溢出誤差則隨著輸入信號功率的增大而急劇增加,造成SNR嚴重惡化。
中射頻接收時,通常使用AAGc和DAGC來改善ADC正
關鍵字:
OFDM FPGA
O 引言
正交頻分復用(OFDM)是一種正交多載波調制技術,它將寬帶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轉換成一系列窄帶平坦衰落信道,在克服信道多徑衰落所引起的碼間干擾,實現高數據傳輸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但是由于OFDM信號頻譜重疊,對信道變化很敏感,在高速移動下,信道的時變特性更加明顯,此時OFDM系統載波間的正交性會遭到破壞,出現載波間干擾(ICI),這會導致系統性能明顯降低。為了消除ICI,必須采用適當的均衡技術以補償ICI。國內外許多學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得到了一些階段性
關鍵字:
OFDM FPGA
跳頻技術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抗截獲、抗衰落性能,特別是在軍事無線戰術通信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傳統的跳頻系統一般采用非相干解調的MFSK作為數字基帶調制方式,優點就是能夠通過降低對硬件速度的要求來降低硬件復雜度,但是這種調制方式的致命缺點就是頻譜利用率低,難以實現高速的數據傳輸速率,這一缺點使得跳頻技術很難適應未來的信息化、數字化高速數據傳輸的要求。
OFDM調制是一種高效的數據傳輸方式,通過串/并變換將高速數據流分散到多個正交的子載波上傳輸,一方面使各個子載波的符號率大幅降低,相應的符號持續時間變
關鍵字:
GUI OFDM
固定WiMAX標準基于正交頻分復用(OFDM) 技術,使用256個副載波; 該標準支持1.75~ 28 MHz范圍內的多個信道帶寬,同時支持多種不同的調制方案,包括BPSK、QPSK、16QAM 和64QAM。
1 主要芯片完成功能
本設備采用超外差時分雙工方式來完成設計,在符合WiMAX 標準的射頻套片推出之前,成功選用SIGE 公司生產的中頻芯片SE7051L10 和 Texasinstruments 公司生產的射頻芯片TRF2436 來完成設計。中頻頻率固定為380 MHz,射頻頻率
關鍵字:
OFDM WiMAX
利用電力線作為信道進行通信是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然而電力線作為通信信道,存在著高噪聲、多徑效應和衰落的特點。OFDM技術能夠在抗多徑干擾、信號衰減的同時保持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在具體實現中還能夠利用離散傅立葉變換簡化調制解調模塊的復雜度,因此它在電力線高速通信系統中的應用有著非常樂觀的前景。文中給出一種基于正交頻分復用技術(OFDM技術)的調制解調器的設計方案。
1 OFDM原理
OFDM全稱為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
關鍵字:
DSP OFDM 調制解調器
在迎接2015到來之際,我們有必要花時間來評估和預測未來的一年中將會出現的技術挑戰和突破創新。通過與眾多戰略客戶、大學合作伙伴以及TI產品線的技術專家進行探討后,我們認為TI將在一些重要技術趨勢中發揮戰略性作用。這些技術趨勢正推動著汽車和工業等多個市場的發展,而在此過程中,TI的工程師將幫助應對半導體技術領域的獨特挑戰,并利用先進技術改善我們的生活。
2015年5大技術趨勢:
1-工業物聯網:
雖然物聯網的商業模式在消費應用中仍處于發展階段,很多工業型企業已經開始利用傳感器、機器和設
關鍵字:
物聯網 以太網 MIMO
本文基于Virtex-5FPGA設計面向未來移動通信標準的Gbps無線通信基站系統,具有完全的可重配置性,可以完成MIMO、OFDM及LDPC等復雜信號處理算法,實現1Gbps速率的無線通信。
引言
隨著集成電路(IC)技術進入深亞微米時代,片上系統SoC(SySTem-ON-a-Chip)以其顯著的優勢成為當代IC設計的熱點?;谲浻布f同設計及IP復用技術的片上系統具有功能強大、高集成度和低功耗等優點,可顯著降低系統體積和成本,縮短產品上市的時間。IP核是SoC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字:
FPGA MIMO SoC
摘要:“天線越多覆蓋越廣,天線越多信號越強,總之天線越多路由就越好”——覺得很“常識”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看正文了,覺得小編弱爆了小編是那個什么的估計也不會點進來。還是那句話,我們的干貨帖大多數是為了掃盲,歡迎各位大神補充、指正。
首先,大家也應該注意到了,老一代無線路由器的天線肯定不會超過一根,這里的“老一代”指的是802.11n協議以前的802.11a/b/g路由,老的 54M產品就只有一根天線。這
關鍵字:
無線路由器 MIMO
根據無線領域的專家們表示,預計在2020年以前,5G蜂巢式網路可望產生兩種新的空中介面,以及基于新興大規模 MIMO (Massive MIMO)技術的新天線設計。與此同時,LTE將突破Gbit/s瓶頸。
在日前由Wi-Fi業者Quantenna舉辦的‘The Future of Wireless Summit’大會上,英特爾(Intel)首席無線技術專家Kenneth Stewart在發表專題演講時指出,“我們應該為毫米波頻段開發一種新的空中介面。同時,用于
關鍵字:
5G MIMO Wi-Fi
802.11ac Wave2(802.11 2.0)標準問世,讓新一代Wi-Fi裝置得以享受多用戶MIMO(MU-MIMO)帶來的裨益;為搶得市場先機,網通晶片大廠高通創銳訊高通創銳訊(Qualcomm Atheros)近日已率先發布符合802.11ac 2.0標準的晶片方案。
高通創銳訊業務拓展經理林健富表示,采用MU-MIMO技術的802.11ac Wave2標準,讓無線網路基地臺(Access Point)、路由器(Router)等設備能透過多重空間串流(Spatial Stream)通道
關鍵字:
高通 Wi-Fi MIMO
wimax-mimo-ofd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wimax-mimo-ofdm!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wimax-mimo-ofd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wimax-mimo-ofdm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