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立冬過后,蘇州仍是一片綠景。進入納芯微蘇州總部新搬遷的大樓里,工作人員井井有條,位于10層的媒體接待區,精心陳列著最新產品的演示案例,從精密的開發板到全面的集成方案,涵蓋電機控制至逆變器等多個領域,預示著納芯微即將邁入一個嶄新的產品發展歷程。凌冬將至 重現生機正式進入媒體分享會,納芯微CEO王升楊大膽開題,首先介紹了當下半導體的寒冬行情。在全球半導體版圖中,模擬芯片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海外的模擬芯片廠商,以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廣泛的市場布局,長期占據著行業的領先地位,一直以來國際大廠引領著行業發展的
關鍵字:
納芯微 模擬器件 MCU 芯弦
筆記型電腦的配備功能越來越多,就需要大功率的
Power Delivery,PD是 USB 協會想要透過 USB Type C
來統一連接頭而發展出的統一供電協議,理想中只要裝置支援PD,不管你是筆電、平板還是手機或是其他產品都可以透過一根 USB Type C 線與
PD 充電器來充電/供電,并可以使用在支援快充上,那以筆電來說,較為高性能的筆電可能就需要100W的電源提供,那么透過 PD
協議,筆電就可以向電源申請 20V/ 5A 的 profile,那么電源就會提供筆電 20V,最高
關鍵字:
Lead trend LD7798 LD8526 LD6612 USB PD3.0 Type-C 100W適配器
實時微控制器 (MCU) 在幫助高壓汽車和能源基礎設施系統滿足電源效率、功率密度和安全設計要求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車載充電器 (OBC) 還是不間斷電源 (UPS),這些設備都必須在惡劣環境中為時間關鍵型任務提供快速、確定性的性能。F29H85x系列C2000TM MCU基于 TI 的 C29 內核,專為應對高壓系統中嚴苛的處理和安全設計挑戰而設計。這 些 MCU 性能顯著提升,是前代 TI C28 內核及市場上其他 MCU 的兩到五倍,并配備先進的集成式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元件,可幫助工程師優
關鍵字:
C29內核 MCU 高壓系統 德州儀器
當前關于人工智能(AI)和神經網絡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生成應用(生成圖像、文本和視頻),很容易忽視AI將為工業和基礎設施應用中的電子產品帶來變革的實際示例。不過,雖然在電機驅動器、太陽能(如圖 1 所示)和電池管理應用的實時控制系統中采用 AI 不會像新的大型語言模型那樣引起大量關注,但使用邊緣 AI 進行故障檢測可以顯著影響系統的效率、安全性和生產力。圖1 太陽能電池板陣列本文中將討論集成式微控制器 (MCU) 如何增強高壓實時控制系統中的故障檢測功能。此類 MCU 使用集成神經網絡處理單元 (NPU) 運
關鍵字:
邊緣AI MCU 微控制器 故障檢測 CNN TMS320
編者注:本文轉載自NXP的應用文章。1. USB 接口演進歷史1996 年,眾所周之的通用串行接口(USB)初次問世。當時,版本 1.0 的 USB 接口僅可在低速(LS)模式和全速(FS)模式下,分別提供 1.5 Mb/s 和 12 Mb/s 的速率。2000 年, USB2.0 面市。新的高速(HS)模式可提供高達 480 Mb/s 的速率,并且依然向下兼容低速模式和全速模式。2. USB3.0 系統概述2008 年 11 月, USB3.0 技術規范發布。USB3.0 不僅包含了 USB2.0 的全
關鍵字:
USB TVS
在嵌入式系統和實時控制領域,德州儀器(TI)的C2000系列微控制器(MCU)一直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著稱。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德州儀器在C2000系列上持續進行技術創新,推出了新一代產品,以滿足工業和汽車應用中對高性能、高可靠性和智能化的日益增長的需求。穩坐MCU屆30年頭把交椅C2000系列自1994年推出第一顆TMS320C10處理器以來,已經走過了30年的輝煌歷程。從最初的16位運算位寬,到如今的64位運算位寬,C2000系列不斷迭代升級,加入了浮點運算單元、數學運算協處理器、三角函數運算器、向
關鍵字:
德州儀器 MCU 工業控制
新聞亮點:●? ?全新 TMS320F28P55x 系列 C2000? MCU 集成了邊緣人工智能 (AI) 硬件加速器,可實現更智能的實時控制,故障檢測準確率高達 99%。●? ?全新 F29H85x 系列中的新型 64 位 C29 內核的實時控制性能比現有各代產品提高了一倍多,其完整性等級可達到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 ASIL-D 和 SIL-3。德州儀器 (TI)近日推出了兩個全新系列的實時微控制器,這些產品的技術進步可幫助工程師在汽車和工業應用中實現更智能、更安
關鍵字:
德州儀器 MCU
新聞亮點:●? ?全新 TMS320F28P55x 系列 C2000? MCU 集成了邊緣人工智能 (AI) 硬件加速器,可實現更智能的實時控制,故障檢測準確率高達 99%。●? ?全新 F29H85x 系列中的新型 64 位 C29 內核的實時控制性能比現有各代產品提高了一倍多,其完整性等級可達到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 ASIL-D 和 SIL-3。德州儀器 (TI)近日推出了兩個全新系列的實時微控制器,這些產品的技術進步可幫助工程師在汽車和工業應用中實現更智能、更安
關鍵字:
德州儀器 MCU 邊緣AI 實時控制
據國芯科技官微消息,近日,國芯科技與廣東賽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昉科技”)合作研發的高性能AI MCU芯片產品CCR7002已成功通過了內部性能和功能測試,實現了RISC-V+AI技術的新應用。據悉,本次研發成功的高性能AI MCU芯片新產品CCR7002芯片采用多芯片封裝技術集成了高性能SoC芯片子系統與AI芯片子系統,實現了高性能SoC芯片系統與低功耗AI芯片系統的有效結合。其中,高性能SoC芯片子系統搭載64位高性能四核RISC-V處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高安全性的特點,工作頻率最高可達1
關鍵字:
國芯科技 賽昉科技 AI MCU
i.MX RT700系列提供了高性能、高集成度、先進功能和高能效的優化組合,為支持智能AI的邊緣端設備賦能,例如可穿戴設備、消費電子醫療設備、智能家居設備和HMI設備。在i.MX RT500 和i.MX RT600 跨界MCU 的成功基礎上,恩智浦宣布推出i.MX RT700,超低功耗、集成多核和eIQ? Neutron 神經處理單元(NPU)。新一代i.MX RT700系列組合了前兩個系列的優勢,進一步降低了功耗,同時通過增加內核和其他架構增強功能提高了性能:●? ?集成了恩智浦eI
關鍵字:
202411 AI邊緣 RT700 跨界MCU MCU
USB Type-C??(USB-C?) 是一種業界通用連接器,支持通過單個接口傳輸數據和電力,適用于個人電子產品、汽車、工業和企業系統等應用。USB Power Delivery (PD) 是使用 USB-C 連接器來增加 USB-C 接口功能和特性的標準。直到最近,USB PD 3.0 規范才允許高達 100W(20V、5A)的功率雙向流動,此功率范圍現在稱為標準功率范圍 (SPR)。最新的 USB PD 3.1 規范通過 USB-C 電纜將功率范圍增加至 240W(48V、5A),此功率范
關鍵字:
電池供電 USB Type-C USB Power Delivery
據報道,11月21日,意法半導體在投資者活動現場宣布,公司正和中國晶圓代工廠華虹公司開展合作,將與華虹合作在中國生產40nm節點的微控制器單元(MCU)。據悉,雙方將在中國大陸就40nm制程MCU,圍繞OFT(氧化物填充溝槽,一種半導體制造技術),BCD(集成雙極型晶體管、CMOS、功率DMOS晶體管于同一芯片的半導體工藝),以及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開展合作。意法半導體相關負責人在活動現場表示,和國內晶圓代工廠的合作旨在通過互補的方式,加強意法半導體為中國大陸客戶服務的能力,并支持半導體區域化和
關鍵字:
意法半導體 華虹 MCU ST 40nm
近日,納芯微宣布聯合芯弦半導體(ChipSine),推出NS800RT系列實時控制MCU。該系列MCU憑借更加高效、功能更強大的實時控制能力和豐富的外設,使工程師能夠在光伏/儲能逆變器、不間斷電源、工業自動化、協作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大/小三電、空調壓縮機等系統中,實現皮秒(萬億分之一秒)級別的PWM控制,從而顯著提升系統運行精度和效率。NS800RT系列實時控制MCU的首發型號包括NS800RT5039,NS800RT5049和NS800RT3025,分別采用單顆主頻為260MHz和200MHz的Arm
關鍵字:
納芯微 芯弦 MCU
近年來,隨著工藝與IP的逐漸成熟,32位的MCU增長迅速,風頭之勁乃至16位的MCU基本上被跳過了。現在說嵌入式MCU,要么就是8位,要么就是32位,16位的MCU產品型號屈指可數。那么8位的MCU的情形又如何,很多嵌入式工程師都有一些誤解,下面來簡單分析下。一、8位MCU正在被淘汰這是最常見的誤解,先說事實,根據最新的Gartner的市場報告,8位的市場營收額和增長額跟32位的相比都僅僅差幾個百分點。考慮到8位的單個芯片比32位芯片要便宜很多的事實,8位的出貨量其實遠高于32位的。打個直觀的比方,現在我
關鍵字:
MCU 8位MCU
usb pd mc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usb pd mcu!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usb pd mc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usb pd mcu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