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世界各國的運營商和制造企業大多將完善LTE技術產品的時間點設定在2010年,但在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尤肖虎看來,即使是NTTDoCoMo這樣的急先鋒,將LTE推向真正商業化還需要至少2年以上的時間。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也認為,“LTE正式商用可能在2015年左右,當然也不排除個別運營商提前的可能。”
遵循移動通信技術十年一代的普遍規律,與TD-SCDMA試驗網建設和試商用過程中不斷在終端、測試、網絡優化等各環節取得突破類似,LTE勢必將經過較長時期的優化
- 關鍵字:
LG LTE 測試 芯片
- 近日,由TD-SCDMA技術論壇主辦的“2009TD-SCDMA&TD-LTE國際峰會”在北京舉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在致辭中所說的那樣,“中國移動承擔的TD-SCDMA(以下簡稱TD)已全面步入商用”。在TD加速發展的同時,TD-LTE已經在運營商、設備商等產業鏈企業的推動下進入外場概念驗證階段。如何處理大力發展TD與加速TD-LTE演進之間的關系?下一步中國移動將主要采取哪些策略加速TD發展?
TD進入市場
- 關鍵字:
TD LTE
- 瑞典電信運營商Telia宣布,世界上第一個商業4G網絡的第一個無線基站剛剛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啟動.
Telia是全球少數幾個建設LTE網絡的公司(最大的是Verizon),Telia與Verizon的4G基站、IP網絡和測試網絡設備均來自瑞典電信設備廠商愛立信,預計Verizon的LTE網絡在美國商用時間預計不會早于2010年,全面覆蓋時間要到2015年,而Telia明顯走在了前面.
Telia表示,新的4G網絡可以帶來比目前3G快10倍的速度,這意味著他們已經實現了60-100Mbps
- 關鍵字:
4G LTE 無線基站 IP網絡
- 在今天舉行的2009TD國際峰會上,備受關注的國產3G標準TD-SCDMA的下一步演進研發及測試安排得以披露,據透露,我國已成立TD-LET工作組,計劃在明年下半年啟動規模試驗。中國移動副總裁沙躍家透露,目前國家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重大專項中的TD-LTE產業化項目已經全面起動,工信部的TD-LTE工作組正推動TD-LTE實驗測試工作,中國移動在做好TD-SCDMA工作的同時,也積極推進其后續演進技術TD-LTE的發展。
他同時表示,中國移動通過3GPP等國際組織,以國際成熟的運作手段,推動TD-
- 關鍵字:
3G TD-LTE TD-SCDMA
- 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蘭濤今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從公司近期的訂單及出貨量看,預計整個市場回暖將會在2010年。 蘭濤談及中國市場時表示,將致力推動LTE在中國的發展。
在被問及在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力推OMS類型的手機操作系統中的角色,安捷倫扮演的角色時,蘭濤指出,安捷倫只做設備硬件的測試,如基帶信號等,對于應用系統方面,不做涉獵。
蘭濤是在今天在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飯店舉行“2009 TD-SCDMA & TD-LTE國際峰會”期間作出上述表述。
今天的
- 關鍵字:
安捷倫 LTE OMS 醫療儀器
- 3G(third-generation)無線系統正在全球展開部署。W-CDMA通過在下行和上行中增加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以保持著中期競爭優勢,它使得小區峰值速率可達到7.2Mbps, 并期望單用戶數據速率達到1.5 Mbps。為了確保未來的競爭力,LTE (long-term evolution)第一次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UMTS 規范的第8版本中指明,為滿足下一個十年對新興的“移動寬帶
- 關鍵字:
安捷倫 LTE 3G
- Light Read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 旗下電信調研機構 Pyramid Research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在2010年至2014年間,全球長期演進 (LTE) 的用戶數量將以404%的年復合增長率 (CAGR) 增長,該速度比先前包括 3G 在內的任何移動標準都快。
這篇名為《LTE's Five-Year Global Forecast: Poised to Grow Faster than 3G》(對 LTE 在全球的五年預測:將比 3G 發展更快)的
- 關鍵字:
Pyramid LTE 3G
- 阿爾卡特朗訊全球無線網絡集團總裁蕭美蕾(Mary Chan)日前接受比特網專訪時指出,阿爾卡特朗訊已經通過實際的商業部署合同證明了在LTE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她同時預測,中國在2010年下半年將會有實際的LTE規模性測試網絡出現。
提前入局獲運營商認可
蕭美蕾此次來華參加和LTE技術和發展有關的某峰會,并在會議期間接受了比特網專訪。
她告訴比特網,“阿爾卡特朗訊從18~24個月前就開始了商用版本LTE的研發,對技術的跟蹤更早,領先的研發得到了運營商的認可。”
- 關鍵字:
阿爾卡特朗訊 LTE
- 雖然設備商在積極研發LTE產品,但目前還只是停留在試驗的階段,而LTE產品是否與現有的2G、3G網絡融合,是目前運營商部署該網絡面臨的最大困難,而這也對LTE測試設備及技術提出了挑戰,需要考慮與現有2G、3G網絡設備互聯互通的測試方案。
目前,三大主流3G標準WCDMA、TD-SCDMA、CDMA2000不約而同地選擇了LTE(長期演進)作為下一代演進的方向,因此,無可辯駁,LTE將成為最主流的下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對于未來LTE幾乎一統天下的局面,包括測試儀器廠商在內的通信領域各廠商都躍躍欲
- 關鍵字:
3G LTE 測試儀器
- 當前,我國的手機產業在電信重組、3G牌照發放以及經濟危機等三大因素的影響下,呈現出了一種特殊的局面,運營商開始主導整個手機產業的發展,終端定制與產業合作共贏成為現階段手機產業的關鍵詞。在第七屆天津國際手機產業展覽會上,這些特點被充分體現,特別是在同期舉行的“2009中國手機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手機定制峰會”上,來自三大運營商和重點手機廠商、芯片廠商、業務提供商、配件廠商的專家就3G時代終端定制和產業合作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合作共贏已是我國手機產業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的共同目標
- 關鍵字:
手機 3G TD-LTE
- 中新社上海五月十七日電(記者 ?;萦?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十七日在此間披露,中國移動將在上海世博園區投資十億元人民幣,建成十三個室外宏基站,并創建全球第一個TD-LTE(3G演進技術)示范網,運用射頻識別等新技術,開展世博手機票、手機支付、無線視頻監控等世博移動信息化綜合應用。
據悉,TD-LTE與3G相比,其主要特性體現在高數據速率、分組傳送、靈活帶寬和向下兼容。全球第一個TD-LTE示范網在滬創建,可為海內外世博游客提供一流的便捷服務。
上海移動方面介紹稱,今年將投資三十六億元人民幣完善網
- 關鍵字:
中國移動 TD-LTE
- 通信市場和底層的語音和數據服務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在同一頻譜上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本文綜述了多入多出(MIMO)傳輸機制的底層標準,包括802.16e mobile-WiMAX Wave 2、HSPA+和LTE。其中涉及廣大工程師們在設計基于多射頻/天線技術的產品時用到的MIMO信號發生、調制質量測量、信道仿真和波束賦形理論
- 關鍵字:
HSPA LTE 測試 挑戰 WiMAX MIMO 未來 始于 今天 無線通信 音頻
-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華為就有關剽竊競爭對手技術的指責予作出回應,華為瑞典公司總經理陳浩表示,華為公司超過40%的雇員從事研發,華為有相當多自己的專利,在LTE領域華為的專利數量排在全球第三位。
一年半前就任的華為瑞典公司總經理陳浩在接受采訪時稱,2004年初他到歐洲時更多的是會見運營商并向其介紹華為,構建彼此了解和信任。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華為公司從亞洲地區開始進行海外拓展,2000年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拓展。瑞典是其中最早的一站。2001年華為在瑞典設立了研發中心,兩年后建立了銷售公司。目前華為在瑞
- 關鍵字:
華為 LTE
- 當前移動數據業務迅猛發展,運營商不得不面對移動數據業務猛增帶來的數據流量需求劇增、成本壓縮等挑戰。為了應付挑戰,并進一步在移動數據業務中盈利,運營商積極準備現有移動網絡的升級演進。而作為全球主要移動通信技術之一的CDMA技術未來向何處走,一直是業界非常關心的問題。
CDMA產業對未來的演進策略,曾一度在LTE與UMB之間徘徊,在兩種技術的發展進程中,美國Verizon、日本KDDI、韓國SK電訊和韓國電信KTF等主流CDMA運營商紛紛宣布轉向LTE陣營,使LTE的產業鏈在未來注定要比UMB更加成熟完備。
- 關鍵字:
CDMA LTE
-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北電網絡已決定放棄中國區的LTE部門,有傳聞稱該部門已被諾基亞西門子(簡稱:諾西)收購。中國區LTE部門員工或被裁員,或面臨轉移至新公司。
該消息稱,據北電中國廣東地區的員工透露,北電已決定中止在中國的LTE研發,LTE項目全部遷回北美。而中國的LTE項目則會賣給諾西。但目前由于雙方在價格方面存在分歧,交易尚沒有進行。但據北電廣東員工介紹,其部門可能會有100人將被裁員,200多名工齡較長、技術過硬的研發人員轉移至新公司。
而此前,4月9日,北電廣東已于4月9日公布了第一批裁員的1
- 關鍵字:
北電 LTE
tdd-lte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tdd-lte!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tdd-lte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tdd-lte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