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消息,近日,因英偉達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及《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附加限制性條件批準英偉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公告〔2020〕第16號),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英偉達公司開展立案調查。根據通報提及的公告,2020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對英偉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作出附加限制性條件批準決定。根據申報方提交的附加限制性條件承諾方案,市場監管總局要求英偉達、邁絡思和集中后實體履行如下義務:(一)向中國市場銷售英偉達GPU加速器與邁絡
- 關鍵字:
英偉達 反壟斷法 AI GPU
- 無論是在出貨量巨大的消費電子市場,還是針對特定應用的細分芯片市場,差異化芯片設計帶來的定制化需求也在芯片設計行業中不斷凸顯,同時也成為了芯片設計企業實現更強競爭力和更高毛利的重要模式。所以,當您在為下一代SoC、ASIC或FPGA項目采購設計IP,或者尋求更適合的驗證解決方案(VIP),以便更快更好地完成您的芯片設計項目的時候,SmartDV都可以快速且可靠地在其多元化的產品組合之上進行IP定制,以滿足您期待的差異化設計需求。當大型IP供應商將其客戶鎖定在使用商品化的通用內核時,SmartDV就已經提供了
- 關鍵字:
IP Your Way SmartDV 定制IP
- 12 月 3 日消息,據臺媒工商時報報道,市場傳出英偉達下一代 Blackwell 架構芯片 GB200 的量產計劃再度遭遇技術瓶頸,而微軟將削減訂單。供應鏈透露,這次出現問題的是背板連接設計,因美國供應商的 Cartridge 連接器測試良率不佳,量產時間恐再推遲至 2025 年 3 月。英偉達正積極尋找替代者,不過礙于專利障礙及產能爬坡等問題,恐怕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解決。英偉達 GB200 采用臺積電最先進的 CoWoS-L 先進封裝技術,并整合高度復雜機柜設計。然而因設計復雜命運多舛,量產時間幾經延遲
- 關鍵字:
英偉達 GPU 計算平臺 GB200
- 據稱,有關 Nvidia 的 GB200 NVL72 服務器機架過熱的報道被夸大了。Business Insider 報道稱,Blackwell 的冷卻設計錯誤已經得到解決。據稱,Semianalysis 的首席分析師 Dylan Patel 告訴 Business Insider,已經存在了幾個月的 Blackwell 的設計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并表示過熱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被夸大了。Semianalysis 的五位監控半導體行業的分析師報告說,觸發幾家供應商“返工”的冷卻系統問題是一個“微小”的變化。Bl
- 關鍵字:
Nvidia Blackwell AI GPU 過熱問題
- Nvidia 的 GB200 NVL4 解決方案通過在單個主板上實現四個 B200 GPU 和兩個 Grace CPU,將事情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Nvidia 發布了兩款產品:GB200 NVL4,這是一款具有兩個 Grace CPU 的怪物四通道 B200 GPU 模塊(超級芯片有四個 B200 GPU和兩個 Grace CPU)以及針對風冷數據中心的 H200 NVL PCIe GPU。GB200 Grace Blackwell NVL4 超級芯片是標準(非 NVL4)雙 GPU 變體的更有效的變體,
- 關鍵字:
Nvidia CPU GPU AI 處理器 GB200
- 公司創始人季宇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是「華為天才少年」,主攻體系結構、AI 芯片方向。
- 關鍵字:
GPU
- 英偉達Blackwell芯片曝出發熱問題,需要重新設計機架并可能導致客戶延誤。據The Information周日報道,英偉達下一代Blackwell處理器安裝在高容量服務器機架時面臨著過熱的挑戰。發熱問題導致了設計變更和延遲,并引起了Google、Meta 和Microsoft等客戶的擔憂,他們擔心自己是否能按時部署Blackwell服務器。此前,由于芯片出現設計缺陷,英偉達已不得不將Blackwell GPU的生產和交付推遲至少一個季度。這兩起事件凸顯了英偉達在滿足客戶對AI硬件的需求方面所面臨的困難
- 關鍵字:
英偉達 Blackwell 芯片 GPU
- 11月15日消息,近日,摩爾線程在在北京證監局完成輔導備案登記,正式啟動A股上市進程,也是今年第三家啟動IPO的國產GPU廠商了,公司定位和產品也都頗為相似。摩爾線程的創始人、靈魂人物張建中已在GPU行業摸爬滾打近20年,曾是NVIDIA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核心創始團隊也大多來自NVIDIA。正是得益于這樣的扎實基礎,摩爾線程成立僅僅一年,就完成了首顆全功能GPU的研發,隨后發布了全新的MUSA架構、首顆芯片“蘇堤”、PC和工作站顯卡MTT S50、數據中心加速卡MTT S2000,成立兩年發布第二
- 關鍵字:
摩爾線程 燧原科技 壁仞科技 GPU AI加速卡
- 11月13日消息,據國內媒體報道稱,今天起摩爾線程正式辦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國內GPU獨角獸摩爾線程今日在北京證監局辦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正式啟動A股上市進程,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之前,摩爾線程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建中給公司全體員工發出一封信,信中寫道:在這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間點,我想說的是,中國GPU不存在“至暗時刻”,只有星辰大海。摩爾線程從始至終只有一項事業:打造中國最好的全功能GPU,我們會將這項事業進行到底,任何事情都不會影響我們堅定走下去的決心。按照摩爾的說法,加快自主研發與創新。目前他們的
- 關鍵字:
摩爾線程 GPU IPO
- 全球領先的硅知識產權(IP)提供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以下簡稱“Imagination”)近日宣布:其最新專注汽車領域的 Imagination DXS GPU IP 已通過 SGS-TüV Saar(SGS旗下,世界領先的測試、檢驗和認證機構)的全面審核與評估,正式獲得 ISO 26262 標準的 ASIL-B 級別認證。根據ISO 26262 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ASIL),所有車輛執行的功能都根據潛在風險進行分級。ASIL-B 標準要求處理器對單點故障的診斷覆蓋率超過
- 關鍵字:
Imagination GPU ASIL-B
- 11月11日消息,據國內媒體報道稱,臺積電通知中國芯片設計公司,將從11月11日起暫停向人工智能和GPU客戶提供7nm或以下的芯片。報道中提到,按照消息人士的說法,并非所有大陸IC設計公司從此以后都無法獲得臺積電的先進制程工藝支持,目前最新的管控僅限于AI/GPU相關,手機、汽車等芯片不在管轄范圍內。至于AI/GPU相關芯片,則需要等到臺積電與美國商務部協商出臺具體管控細則,符合條件的芯片依舊有望通過申請許可的方式在臺積電繼續流片生產。這一決策對中國大陸AI和GPU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無法再使用臺積
- 關鍵字:
臺積電 人工智能 GPU 7nm
- AMD發布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營收達68.2億美元,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17%;凈利潤達到7.71億美元,同比大增158%,毛利率達50%。第三季度的業務表現強勁,實現創紀錄的季度營業額,主要得益于EPYC(霄龍)處理器和Instinct系列數據中心產品的銷售增長,以及市場對Ryzen(銳龍)PC處理器高漲的需求。
- 關鍵字:
AMD 英偉達 AI GPU 數據中心
- 10 月 28 日消息,近年來隨著 RISC-V 的蓬勃發展,RISC-V 設備逐漸走入了大眾視野。然而,一直以來 RISC-V 設備無法使用高端顯卡,僅能搭配一些低端顯卡。這是因為舊款 AMD Radeon 顯卡可以與 RISC-V 上的開源 AMD GPU 驅動程序配合使用,但依賴 Display Core Next(DCN)功能的較新顯卡由于依賴浮點支持而出現問題。最新的 Linux 6.10 新增了 RISC-V 內核的浮點支持,因此 RISC-V 對高端顯卡的適配也提上了日程。深圳市群
- 關鍵字:
RISC-V GPU AMD
- 10月25日消息,NVIDIA今年3月份就發布了新一代高性能GPU Blackwell,8月份宣布出樣,隨后開始大規模量產,目前已經開始批量交付客戶。但就在年中前后,有傳聞稱Blackwell GPU存在架構設計問題,投產交付不得不延誤,但是NVIDIA始終沒有正面回應。近日,黃仁勛在接受采訪時確認,Blackwell GPU確實存在設計上的重大缺陷,不影響正常功能,但導致良品率非常低。他透露,為了解決這個缺陷,NVIDIA重新設計了多達7顆芯片。黃仁勛強調,這個缺陷100%是NVIDIA自己的設計問題,
- 關鍵字:
黃仁勛 blackwell GPU
- 10 月 23 日消息,消息源 Moore's Law is Dead 在最新一期 YouTube 視頻中,曝料英偉達正向其合作伙伴分發 GPU 樣品,并分享了一張可能是 RTX 5080 筆記本 GPU 的圖片。圖片顯示樣本名為 N22W-ES-A1,明確標記為工程單元,Blackwell GB203 GPU 芯片采用長方形設計,相比較 Ada 的 AD104,明顯更長。注:英偉達 Blackwell GPU 系列共有 6 個版本,分別包括 X11、X9、X7、X6、X4 和
- 關鍵字:
筆記本電腦 英偉達 GPU RTX 5080
gpu ip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gpu ip!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gpu ip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gpu ip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