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數據量交互的需要,硬件系統對PC總線傳輸速率、數據完整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應用要求。傳統的PCI總線技術雖然經過不斷的改進,開發出64b,66MHz的并行協議PCI-X標準,但由于并行總線整體
- 關鍵字:
Express Virtex PCI 高速采集
- 引言 近年來軟件無線電(SDR)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很多領域已顯示出其優越性。本文的項目背景是通過軟件無線電方式實現數字音頻廣播(DAB)的基帶信號處理,這要求軟件無線電平臺具有高速實時數字信號處理與傳輸
- 關鍵字:
Express FPGA PCI 模式
- 摘要:稱為第3代I/O接口技術的PCI Express總線規范的出現,從結構上解決了帶寬不足的問題,有著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基于Verilog HDL硬件描述語言及可綜合化設計理念,完成了PCI Express IP核RTL代碼的設計。IP核代
- 關鍵字:
Express PCI 協議
- 新漢目前已成功推出COM Express設計項目,該COM-E項目的成功實施很大程度上了得力于專業的技術支持。在整個開發周期階段,新漢COM技術服務中心(CCC)提供的一系列開發工具包和專業的技術支持,使每一項設計都勝券在握。
- 關鍵字:
新漢 COM Express
- 高速PC總線技術為高性能虛擬儀器系統提供了所需的帶寬。隨著商業化總線技術在性能上的提高,虛擬儀器技術的功能也隨之增強。近十年來,PCI Express標準概述白皮書>PCI總線已成為高帶寬、即插即用外設的標準。現今,
- 關鍵字:
Express PCI 虛擬儀器技術 發展
- 前言
PXI/PXIe系統是追求穩定度與嚴苛環境的量測與自動化測試系統的最佳平臺。系統散熱的設計,對于系統的穩定度扮演重要的角色,包含風流與流場的規劃,該如何避免氣流通道吸入不必要的熱源?如何將散熱孔在安規的
- 關鍵字:
PXI Express 系統 散熱設計
- 從PCI、PCI-X到PCI-Express之間的連接,本內容介紹了PCI總線/PCI-X接口及PCI-PCI-Express的知識,講解了從PCI、PCI-X到PCI-Express之間的連接PCI總線PCI總線是一種不依附于某個具體處理器的局部總線。從結構上看,PCI是在CPU和原來的系統總線之間插入的一級
- 關鍵字:
連接 之間 PCI-Express PCI-X PCI
- 電阻溫度探測器(RTD)模塊進一步擴展了測量性能,能夠提供更高的溫度精度。
工程師可使用NI SC Express 產品家族中的NI PXIe-4357 RTD模塊,PXI以及LabVIEW實時模塊來創建穩定的傳感器測量系統,其通道數可從十擴展至數千
SC Express將數據采集與信號調理集成在一個PXI模塊中,從而實現高性能、穩定的傳感器測量,以及速度和精度的優化
- 關鍵字:
NI 測量 SC Express
- PCIExpress總線技術白皮書1.1PCIExpress總線的起源和現狀PCIExpress總線技術的演進過程,實際上是計算系統IO接口速率演進的過程。PCI總線是一種33MHz@ 32bit或者66MHz@64bit的并行總線,總線帶寬為133MB/s到最大533
- 關鍵字:
Express PCI 總線技術 白皮書
- 業界領先的高速連接、時鐘和信號調節芯片及晶振解決方案供應商百利通半導體公司(Pericom,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代碼:PSEM)日前宣布:增加一個全新的PCI Express 2.0 (GEN2) SlimLineTM 和 ExtremeLoTM小線道數封包交換器產品系列,它們提供諸如全內置的時鐘緩沖器、可配置線道、業界最小的封裝尺寸、以及在最先進的PCI Express規格中定義的“下一代”先進的節能、管理功能選項等等功能。新的封包交換器產品系列專為滿足移動平臺的功耗敏感需求而設計,這些平臺如筆記本電腦、平
- 關鍵字:
Pericom PCI Express
- 利用Nport Express實現單片機的接入網絡,1 引言單片機傳輸數據有兩種方式:串行和并行。并行傳輸只能應用于近距離的通信,而對于大部分單片機測控系統來說,分布范圍廣,距離中央處理機遠,因此只能采用串行傳輸。串行傳輸需要經過電平轉換,一般有兩種方案
- 關鍵字:
接入 網絡 單片機 實現 Nport Express 利用
com express compact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com express compact!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com express compact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com express compact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