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消息,ASML Twinscan EXE:5000 EUV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EUV極紫外光刻機,支持High-NA也就是高孔徑,Intel去年搶先拿下了第一臺,目前已經在俄勒岡州Fab D1晶圓廠安裝部署了兩臺,正在緊張地研究測試中。Intel資深首席工程師Steve Carson透露,迄今為止,兩臺EUV光刻機已經生產了3萬塊晶圓,當然不算很多,但別忘了這只是測試和研究使用的,并非商用量產,足以證明Intel對于新光刻機是多么的重視。Steve Carson還強調,完成同樣的工作,新款光刻機
關鍵字:
ASML 光刻機 英特爾
據路透社2月24日報道,英特爾資深首席工程師Steve Carson在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舉行的一場會議上表示,英特爾已經安裝的兩臺ASML High NA EUV光刻機正在其晶圓廠生產,早期數據表明它們的可靠性大約是上一代光刻機的兩倍。Steve
Carson指出,新的High NA
EUV光刻機能以更少曝光次數完成與早期設備相同的工作,從而節省時間和成本。英特爾工廠的早期結果顯示,High NA EUV
機器只需要一次曝光和“個位數”的處理步驟,即可完成早期機器需要三次曝光和約40個處
關鍵字:
英特爾 High NA EUV 光刻機 晶圓
英特爾24日表示,ASML首批的兩臺先進曝光機已投產,早期數據顯示比之前機型更可靠。英特爾資深首席工程師 Steve Carson 指出,英特爾用ASML 高數值孔徑(High NA)曝光機一季內生產 3 萬片晶圓,即生產數千顆運算芯片的大型硅片。英特爾去年成為全球第一間接收這些設備的芯片制造商,與之前ASML設備相比,這些機器可望制造出更小、更快的運算芯片。 此舉是英特爾策略轉變,因英特爾采用上代極紫外光(EUV)曝光機時落后競爭對手。英特爾花了七年才將之前機器全面投產,導致領先優勢被臺積電超越。 生產
關鍵字:
英特爾 High-NA EUV
近日,英特爾宣布,其18A制程節點(1.8納米)已經準備就緒,并計劃在今年上半年開始設計定案。該制程將導入多項先進半導體技術。18A制程相較于英特爾3nm制程,可將芯片密度提升30%,并提高每瓦性能約15%。英特爾計劃將18A制程應用于即將推出的Panther
Lake筆電處理器與Clearwater Forest服務器CPU,這兩款產品預計將于年底前上市。18A制程的一大突破是PowerVia背面供電技術。該技術透過將粗間距金屬層與凸塊移至芯片背面,并采用納米級硅穿孔(through-silicon
關鍵字:
英特爾 18A 制程
三星顯示與英特爾合作開發下一代顯示解決方案,針對英特爾處理器進行優化三星顯示與英特爾已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提供針對英特爾處理器優化的領先顯示解決方案方面展開合作。三星顯示作為領先的顯示制造商之一,已與英特爾簽署了一份關于合作開發下一代顯示屏的諒解備忘錄(MoU)。由于人工智能 PC 的需求激增,兩家公司希望攜手合作,為市場帶來前沿的顯示屏,為英特爾處理器提供更好的特性和優化。通過此次合作,兩家公司旨在利用三星顯示屏中的英特爾處理器,打造高性能的信息技術(IT)設備和人工智能 PC。三星顯示執行副總
關鍵字:
三星 英特爾 AIPC
《科創板日報》25日訊,英特爾周一表示,去年率業界之先接收的兩臺ASML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EUV已投入生產。英特爾資深總工程師卡森表示,ASML這兩臺尖端機器已生產了3萬片晶圓。
關鍵字:
英特爾 ASML EUV
英特爾前高管拉賈·科杜里(Raja Koduri)表示:“不將產品推向市場就無法獲得經驗教訓”;他詳細剖析了英特爾(“藍色團隊”)存在的問題,以及英特爾是如何受到官僚主義“毒瘤”掣肘的 。
關鍵字:
英特爾
2月24日消息,Intel放棄了廣為看好的傲騰存儲業務,與之合作的美光也結束了3DX Point存儲技術的研發,但是來自中國的新存科技,卻在非易失性存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無論容量還是性能都是一流水準。新存科技2022年7月成立于武漢,是一家專注于新型存儲芯片研發、生產、銷售的高科技企業,主要產品包括阻變存儲、相變存儲、鐵電存儲、磁阻存儲,目前員工約200人,其中約90%為研發人員,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77%。去年9月,新存科技發布了中國首款最大容量新型存儲芯片“NM101”,現在又宣布了非易失性新型存儲芯
關鍵字:
英特爾 傲騰 內存 非易失性存儲 新存科技
近日市場傳出,在特朗普政府的施壓下,臺積電可能考慮與英特爾合作晶圓代工事業,包含合資或收購等方式。 盡管如此,昔日面對與英特爾合作議題時,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或董事長魏哲家的意愿都極低。 外媒引述專家看法,認為臺積電應優先考量擴大在亞利桑那州的產能,同時加強先進芯片封裝的合作,方為上策。美國財經網站Quartz報導,長期關注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新聞平臺Culpium創辦人高燦鳴(Tim Culpa)表示,臺積電并未有意愿入股英特爾,無論是獨立經營或合資英特爾晶圓廠,都毫無吸引力。 (編按:臺積電至今未對合資或入
關鍵字:
英特爾 臺積電
英特爾在國際固態電路會議 (ISSCC) 上公布了半導體制造領域的一些有趣進展,展示了備受期待的英特爾 18A
工藝技術的功能。演示重點介紹了 SRAM 位單元密度的顯著改進。PowerVia 系統與 RibbonFET (GAA)
晶體管相結合,是英特爾節點的核心。該公司展示了其高性能 SRAM 單元的堅實進展,實現了從英特爾 3 的
0.03 μm2 減小到英特爾 18A 的 0.023 μm2。高密度單元也顯示出類似的改進,縮小到 0.021 μm2。這些進步分別代表了
0.77 和
關鍵字:
英特爾 18A SRAM 臺積電
2月20日消息,Jim Keller,一個傳奇般的芯片大神,先后浪跡Intel、AMD、蘋果、特斯拉,作品無算。近日他也對Intel可能出售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果然語出驚人。Jim Keller認為:“Intel擁有偉大的志向,擁有卓越的團隊,他們都在全身心奔赴目標。Intel一直在用最好的工藝打造最好的CPU。(交給第三方代工)不足以釋放股東價值,這是賤賣,讓我很傷心。”他還直言:“我認為偉大的Intel價值1萬億美元。(如果)就這么賣掉也太隨意了。”對于Intel的出路,各路神仙都有各自的建議,美國政府
關鍵字:
英特爾 市場分析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后劍指臺積電,除了威脅課關稅,還傳出要求臺積電技術入股或接手英特爾工廠,韓國學者撰文示警,如果臺美半導體聯盟未來變得更強大,三星代工業務市占率恐受沖擊。根據韓媒《中央日報》報導,傳出特朗普有意利用臺積電,重振陷入困境的英特爾,并確保3納米以下的先進制程技術發展。 南韓半導體產業協會常務理事安基鉉(音譯)認為,特朗普此前試圖提高關稅和重新談判補貼,可能是該提案的前奏,雖然與英特爾合作,對臺積電來說是商業可行性較低的提議,但其要克服美國壓力將十分困難。也有觀點認為,如果臺積電接手英特爾工廠,
關鍵字:
英特爾 臺積電 三星
外媒報道,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可能分拆芯片設計與制造兩大業務,以色列芯片開發和制造中心也會跟著變化。英特爾致力以色列發展,成為英特爾最重要制造和研究中心之一。
但英特爾面臨不確定,報道都說英特爾可能拆分,芯片設計與制造分別出售不同買家,以色列業務命運也懸而未決。
雖以色列為芯片設計和生產領頭之一,但英特爾制造部門可能賣給臺積電,芯片設計部門可能賣給博通,造成重組,對以色列經濟形成長期影響。事實上,幾十年來,英特爾一直是以色列最大的國外投資廠商。 其位當地的大型晶圓廠是該公司全球供應鏈的重
關鍵字:
英特爾 半導體產業
周二(2月18日)美股早盤,美國芯片制造商英特爾的股價一度漲超11%,最高報每股26.25美元,為2024年11月12日以來的最高水平。月初至今,英特爾已經累漲逾33%,上一次月漲幅超過30%還是在2023年3月份。據媒體上周六(2月15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可能被“一分為二”,分別由其競爭對手臺積電和博通接手,目前相關公司正就潛在收購案進行評估。知情人士稱,臺積電已考慮控制部分或全部英特爾的工廠,也可能通過投資者聯盟或其他架構來進行;博通則考慮收購英特爾為計算機和服務器設計半導體的產品業務。報道
關鍵字:
英特爾 代工 美股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最新報告,2024年全球半導體收入總額達到了6260億美元,同比增長18.1%。預計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繼續增長,總收入將進一步增長至7050億美元。Gartner研究副總裁George Brocklehurst表示:“數據中心應用(服務器和加速卡)中使用的GPU和AI處理器是2024年芯片行業的主要驅動力。由于對AI和生成式AI工作負載的需求日益增長,數據中心在2024年成為了僅次于智能手機的第二大半導體市場,數據中心半導體總收入從2023年的648億美元增至112
關鍵字:
半導體 三星 英特爾 英偉達 美光
英特爾介紹
公司簡介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總部位于美國加利弗尼亞州圣克拉拉。英特爾的創始人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們新公司的名稱為兩人名字的組合——Moore Noyce,但當他們去工商局登記時,卻發現這個名字已經被一家連鎖酒店搶先注冊。不得已,他們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