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Displaybank發布的報告,該公司預測明(2008)年度LCD面板的出貨量可望達到4億4770萬,比今年成長18%。其中,應用于電視的面板將有最大幅度的成長26%,其次為筆記本電腦面板的14%與監視器面板的12%。LCD電視面板的價位在2007/2008年間預測將下跌4%至11%;另外明年面板制造商的營運利潤可望比今年有所改善。由于明年度應用于電視的面板需求強勁,占有最大宗的尺寸將迅速從32吋移轉到40/42吋與46吋領域;而52吋面板可能打開新的市場,在50吋領域與電漿電視捉對廝殺。監視器
關鍵字:
液晶面板 LCD 電視 液晶顯示 LCD
液晶面板持續供應緊缺給等離子電視提供了反撲機會。但等離子面板也將出現10%左右的供應缺口。液晶和等離子的爭奪從32英寸到50英寸全線展開,這一競爭在2008年將呈上升趨勢。
液晶面板持續的供應緊張給了等離子電視反撲的機會。不過,等離子電視需求的上漲也給等離子面板的供應帶來壓力。調查數據顯示,等離子面板供應缺口在10%左右。這一空隙為我國發展等離子面板產業提供了良好機遇。
日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所屬的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年產12萬片50英寸高清晰蔭罩式等離子(PDP)面板產業化”項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面板 等離子 PDP 等離子顯示 PDP
據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稱,2007年12月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場進入了供過于求的狀態。這種情況將持續到2008年第一季度。從2008年第二季度開始,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需求將恢復增長。
這篇報告稱,2008年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出貨量將首次突破1億塊大關。到2011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將從2006年的5320萬塊增長到1.811億塊,復合年增長率為27.7%。
大尺寸液晶面板2007年的出貨量將達到8050萬塊,2008年的出貨量將達到1.025億塊。按銷售收入統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面板 數字電視 奧運會 液晶顯示 LCD
資策會MIC發表液晶面板產業報告指出,全球液晶電視及筆記型計算機的成長率于2011年,預估將降至20%以下,其中液晶監視器將只有9%的成長率,筆記型計算機的成長率為16%,液晶電視的成長率為17%。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周士雄表示,面板業者對次世代生產線的投資步伐趨緩,是全球液晶面板整體產能成長率逐漸下滑的原因,若建廠投資時間持續延后,預估至2008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成長率將降至17.9%。
2007年液晶監視器的滲透率已接近90%,筆記型計算機約35%,液晶電視也超過40%,液晶電視已成為傳統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面板 監視器 投資 顯示技術
10月31日DisplaySearch發布了針對低溫多晶硅液晶面板的研究報告,2007年全球低溫多晶硅(LTPS,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的面板產值可達70億美元,占所有液晶面板產值840億美元的8%。由于低溫多晶硅持續而穩定地在手機、數碼相機等小尺寸的面板領域不斷增長,加上電視用OLED顯示器也逐漸轉向以采用低溫多晶硅做主動矩陣的背板,預計低溫多晶硅的市場仍會穩定地成長,2011年時,全球低溫多晶硅液晶面板的產值可達94億美元。
DisplaySearch表
關鍵字:
多晶硅 液晶面板 硅基液晶 LCoS
資策會信息市場情報中心(MIC)針對臺灣液晶面板產業發表最新預測報告指出,今年第四季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出貨率仍將創出佳績,但同時也會受到明年第一季為傳統淡季的供過于求、價格松動的預期心理影響,出貨將比第三季衰退3.7%。另外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隨著2007年第四季傳統消費性產品旺季的來臨,預期全球手機、數碼相框、數碼相機、PND等產品的終端市場需求將持續增加,并順勢帶動臺灣中小尺寸面板出貨增長。
價格持穩大尺寸液晶面板產值表現亮眼
MIC預測,第四季臺灣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仍然可達到4,81
關鍵字:
消費電子 臺灣 液晶面板 TFT 液晶顯示 LCD
近日關于“液晶面板緊缺”的話題甚囂塵上,起因是前不久DisplaySearch發布研究報告稱,明年液晶面板產能面積的年增長率為21%,但需求面積的年增長率為28%,保守估計液晶面板缺貨的現狀將延續到明年年底。
不過記者深入了解發現,液晶面板緊缺現象多半出現在20英寸以下的小尺寸市場,對液晶電視影響最大的只有32英寸這一級別,對其他尺寸并沒有明顯影響。有專家甚至表示,這段時間頻繁出現的液晶面板緊缺,很有可能是日、韓面板廠商的鼓噪,因為緊缺維持周期越長,面板廠商贏利的時間就會變得相對長久。
緊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面板 20英寸 彩電 顯示技術
從臺灣媒體處獲悉:臺灣奇美電子公司高層日前表示,到明年,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產量將翻一番;明年初,觸摸屏分公司將投產。
奇美電子公司日前召開投資者會議,公司總裁何朝陽做出了上述披露。
何朝陽說,目前公司有一條三點五代線和一條四代線主要生產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他們四成的產能用于中小尺寸液晶面板。
何朝陽說,未來,他們將會把筆記本液晶屏專用面板的生產轉移到五代線上,這樣四代線更多的產能可用于中小尺寸產品。
何朝陽說,目前公司還沒有打算用五代線生產中小尺寸面板,不過,如果針對七英寸顯示屏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奇美 液晶面板 觸摸屏 消費電子
從1998年第4季以來,目前大尺寸TFTLCD面板的供不應求現象,屬于第5個較正式循環的「供給<需求」階段,這一階段可望持續至2008年。能否延長景氣時期,關鍵在于勿讓面板價格漲幅過大及控制產能增加,此將攸關面板廠在這波景氣上升階段可創造多大利益。
液晶面板企業的盈利決定于產品價格與成本的比較,全球范圍內產能擴張與全球對液晶面板的需求決定價格,而零組件材料及其運輸成本、折舊等決定面板成本。
全球新增液晶面板產線主要是7.5代以上大尺寸液晶面板產線,特別是夏普和三星的8代線相繼投產,L
關鍵字:
模擬技術 電源技術 電子器件 液晶面板 TFT-LCD 半導體材料
全球新增液晶面板產線主要是7.5代以上大尺寸液晶面板產線,特別是夏普和三星的8代線相繼投產,LPL8代線也將于2008年開建,2009年投產,2009年底夏普10代線也將投產,這些產線主要面向40吋以上液晶面板,夏普、三星、LPL8代線投產會帶來40-52吋級液晶面板價格快速下滑,而夏普10代線的投產則會帶來57-65吋級液晶面板價格下降,下降幅度取決于相應吋級電視的需求。
由于友達與奇美電等一線大廠擴充的產能以及資本支出有限,而二線廠華映已偏重于中小尺寸面板與IT面板的出貨,彩晶則著重在IT面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面板 DVD播放器 GPS 液晶顯示 LCD
韓國平面顯示器(FPD)市調機構DisplayBankCEO權商世日前預計,顯示器產業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將持續成長。
權商世預計到2015年,液晶面板年出貨規模將達到7.48億片,等離子將達3200萬片,OLED下代顯示技術則可望增長至7.15億片。
另據DisplayBank預計,液晶面板應用市場成長,將于2015年成熟并達到巔峰,其后將進入緩成長期。
此外權商世還預計,液晶面板進入緩成長期后,取而代之的新興顯示器技術將是OLED。他認為,OLED很有機會繼液晶面板之后成為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平面顯示器 FPD 液晶面板 液晶顯示 LCD
最新消息,*ST京東方今年上午發布公告稱,2007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報告經過修正,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在4.9億元到5億人民幣。
從2007年年初,全球液晶面板的價格就開始走強。
DisplaySearch的液晶面板價格數據可以看出,五月份的液晶面板價格與一月份基本持平,二、三月份液晶面板呈直線下降趨勢,四月份液晶面板的價格就已經開始反彈,到五月份達到了一個新高,到六月后,液晶面板價格上漲的趨
關鍵字:
液晶面板 京東方 TFT
熱點解析: 2007年3月以來,國際液晶面板價格開始持續井噴,各種尺寸、各種用途的液晶面板陸續被卷入瘋狂的漲價風潮中,3-6月,17、19英寸面板漲幅分別達到了23.2%、21.4%!國內液晶大佬ST京東方借此行業復蘇之機業績狂飆,不但迅速走上高速增長的康莊大道,并計劃定向增發募集資金31億元繼續加大投入以擴大勝利果實。受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 京東方 液晶面板 液晶顯示 LCD
影像顯示產業是我國政府推動二兆雙星計劃中的一項兆元產業,在產政學研的齊力推動下,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但面對未來環境的發展與市場變遷及競爭者的挑戰,我國影像顯示產業仍然有許多課題亟待克服
關鍵字:
LCD 液晶電視 液晶面板
依據DisplaySearch第三季出刊的大尺寸TFTLCD產品規劃的報告,我們發現液晶面板市場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以筆記本電腦用液晶面板為例,目前主流的應用尺寸如14.1”寬及15.4”寬屏幕均為16:10長寬比。然而由于高清晰度內容的持續增加及高清晰度DVD播放機的陸續推出,創造了16:9筆記本電腦用液晶顯示屏的市場機會。同時我們看到三星電子(Samsung)、奇美電子(CMO)、友達光電(AUO)及其它面板制造商已推出16:9長寬比的產品。另外1366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面板 筆記本 16:9 消費電子
液晶面板介紹
液晶面板與液晶顯示器有相當密切的關系,液晶面板的產量、優劣等多種因素都連系著液晶顯示器自身的質量、價格和市場走向。其中液晶面板關系著玩家最看重的響應時間、色彩、可視角度、對比度等參數。從液晶面板可以看出這款液晶顯示器的性能、質量如何?小林在網上找了一下液晶面板的資料,只要是針對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讓大家在購買液晶顯示器時心里有一個底。
VA型:VA型液晶面板在目前的顯示器產品中應用較為廣泛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