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顯示,2022年電競液晶監視器(定義為刷新率100Hz以上)成長動能將減緩,除了出貨基期已高,最大變因仍是俄烏戰爭的影響,若戰事持續將會沖擊歐洲市場需求,進而影響電競相關產品出貨表現。TrendForce指出,盡管面板和零組件長短料供應問題以及宅經濟效應減退等因素,影響2021年電競液晶監視器(定義為刷新率100Hz以上)出貨量,但第四季多數品牌針對電競產品采取積極降價促銷沖量的策略,仍成功拉抬2021年電競液晶監視器出貨量至2,280萬臺,年成長率為24%。然而
- 關鍵字:
TrendForce 電競 液晶監視器
- 根據TrendForce研究指出,受惠于疫情衍生的宅經濟效應,自去年第二季起至今IT產品需求不墜,然2021年受到三星顯示器(SDC)淡出面板供應行列,以及上游IC等零組件短缺影響,2021年第一季液晶監視器面板(Monitor Panel)出貨量為3,990萬片,季減8.6%。TrendForce分析,今年上半年液晶監視器面板出貨表現受限于兩大壓力,首先是三星顯示器完成今年上半年出貨120萬片的目標后,將退出LCD面板供應行列,相較2020全年1,930萬片的出貨量,年衰退幅度高達93.8%。其次是半導
- 關鍵字:
三星 液晶監視器
- 根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受惠于遠程辦公與教育需求挹注,2020年液晶監視器出貨量高達1.4億臺,年成長率以8.6%,創下近十年新高,而此波需求動能也延續至2021年上半年。第一季液晶監視器出貨表現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34.1%,預期第二季年成長幅度也將超過10%以上,有望推升2021全年度出貨量至1.5億臺,年成長率7.3%。另外,備受市場關注的電競產品,除了本就是液晶監視器品牌廠和面板廠資源聚焦的重點項目,今年同樣持續受惠于宅經濟需求挹注,預估2021年出貨量可達2,590萬臺,占整體液晶監
- 關鍵字:
液晶監視器
- Jul. 11, 2019 ---- 根據集邦咨詢光電研究中心(WitsView)表示,2019年第三季中大尺寸液晶監視器面板價格跌勢難止,主因為第二季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部分液晶監視器品牌廠商已提前備貨,同時拉高北美區域整機庫存水位,加上品牌手上原本面板及整機庫存水位在需求不佳的影響下已偏高,使得品牌廠商下修第三季面板采購量,導致第三季旺季備貨力道下滑。集邦咨詢資深研究經理王靖怡指出,2019年隨著面板產能持續開出,各面板廠寄望液晶監視器面板產品可以協助去化日益龐大的面板產能。其中,23.8寸面
- 關鍵字:
液晶監視器 面板
- 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旗下光電事業處WitsView最新調查顯示,由于目前19.5寸、23.6寸等尺寸面板庫存偏低、供給吃緊,因此,品牌商陸續將需求轉向20寸、24寸等可替代尺寸,帶動需求增加,價格因而上揚。WitsView預期,該情況預計將持續到第3季底,各品牌商須提早準備后續旺季所需的面板庫存。
WitsView研究經理王靖怡指出,目前面板供給吃緊,除了19寸、19.5寸之外,大尺寸面板如20寸、23寸、23.6寸、24寸寬螢幕,甚至27寸寬螢幕面板,都因為面板規格轉換,以及需求替
- 關鍵字:
液晶監視器 面板
- 隨著中國數座8代線面板廠新產能陸續開出,但液晶電視、液晶監視器等大尺寸應用需求成長趨緩,IDC研究經理徐美雯認為,2014年全球液晶面板產業仍將面臨供過于求。惟因面板業市況不好,加上中國(面板)供應商數量多、技術又待提升,或許中國面板業在2014年就會有所整并。不過,具體方向/模式仍須觀察。
根據IDC調查,目前確定將于2014-2015年陸續開出的中國8代線新廠,包括中電熊貓與Sharp合作南京8代線(月投片量8萬片)、京東方合肥8代線(月投片量9萬片)、京東方重慶8代線(月投片量9萬片)
- 關鍵字:
面板 液晶監視器
- 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門WitsView針對全球前十大液晶監視器出貨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2月前十大品牌及代工廠商整體出貨皆從谷底攀升,其中品牌商出貨總量為1,107萬臺,月出貨成長11.1%,而代工廠商出貨總量則為1,135萬臺,月出貨成長9.9%。品牌廠商出貨成長因素為:一、中國農歷假期過后,中國地區拉貨動能回復,二、前期出貨基期較低;代工廠商出貨成長則是因2月份工廠復工,生產逐漸恢復正常。然而大多代工廠商長假過后,人工及部分料況還需時間恢復,加上2月工作天數較少,因此出
- 關鍵字:
液晶監視器 UltraBook
- 進入9月份,持續數月的平板電視需求疲軟并未改善,雖然受中國大陸十一需求帶動,8月下旬面板廠業績略有提升,但整體需求仍相當疲軟。研究機構的調查報告也顯示,9月份大尺寸液晶面板三大應用均較上月下跌。
據WitsView最新報價顯示,包括液晶電視面板、液晶監視器面板、筆記本電腦面板等三大應用面板,今年9月份報價幾乎全面下跌。同時,業界還傳出,部分面板大廠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只有50%左右。
- 關鍵字:
WitsView 液晶監視器
- WitsView全球前十大液晶監視器出貨調查顯示,前十大品牌廠商2011年七月出貨如WitsView預期,在終端需求尚未明朗及六月基期已高下,MoM下滑4%,為1,137萬臺。前十大系統廠商七月出貨總量為1,201萬臺,MoM衰退5.1%。展望系統廠商八月出貨,隨著接獲的第四季短單逐漸出貨,預計MoM將有6-8%成長;而以消費市場為主的品牌廠商則將在9月開始較大動作鋪貨到市場,預計九月品牌MoM出貨亦有6-9%成長。
- 關鍵字:
WitsView 液晶監視器
- 根據WitsView的第二季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貨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貨,較第一季成長12.7%,達177百萬片,較去年同期成長8%。但WitsView也發現,若不計算今年成長力道強勁的平板計算機裝置,第二季小筆電/液晶監視器/大尺吋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的面板出貨YoY分別為4.9%/-0.1%/-5.7%/0.01%。在今年各應用別需求皆比去年有所成長的預測前提下,出貨YoY表現竟如此疲弱,顯見歐美信債問題及通貨膨脹現象,導致上半年主要消費市場對各相關液晶裝置需求冷卻。而面板產能大于需求的現象
- 關鍵字:
面板 液晶監視器
- 近日消息,據WitsView最新公布的全球前十大液晶監視器出貨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4月份前十大品牌廠商出貨相較于3月份衰退13.3%,為1,119萬臺;代工廠商出貨相較于3月份則衰退7.7%,總量為1,323萬臺。
- 關鍵字:
Dell 液晶監視器
- 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門WitsView全球前十大液晶監視器品牌商10月出貨調查顯示,隨著液晶監視器面板價格呈現觸底反彈態勢,品牌廠商對于面板跌價損失風險隱憂已然消失,10月品牌廠商及通路商之策略轉為著手積極為歐美第四季需求做策略性備貨。其中以歐洲地區通路廠商拉貨最為積極,原因除了為第四季需求備貨外,歐元持續升值使得歐洲區廠商進貨成本相對低,因而更增進歐洲通路商拉貨力道。因此,2010年10月份出貨總量約達1,242萬臺,相較于9月份MoM持續增加1.2%。
- 關鍵字:
液晶監視器 面板
- 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門WitsView最新調查資料顯示,2010年6月份全球液晶監視器前十大代工廠商出貨總量達1,201萬臺,MoM相較于5月份減少8.3%,連續3個月出貨持續負成長,而第二季出貨總量達3,865萬臺,比上季僅成長0.8%。
6月份為傳統IT淡季需求不佳之外,品牌廠商在通路庫存節節升高,尤其歐洲市場在債信風暴沖擊后需求疲軟乏力,加上目前面板價格何時落底反彈的態勢并不明朗,使得品牌客戶拉貨趨于保守,目前傾向以消化庫存為優先。面對第三季的到來,雖然現階段終端
- 關鍵字:
顯示 液晶監視器
- 市場研究機構門WitsView最新調查報告顯示,今年5月份全球液晶監視器LCD Monitor代工廠商與品牌業者之出貨量,均較4月份下滑,出貨表現持續走軟。其中,全球前10大液晶監視器品牌商出貨量約1075萬臺,月減4.2%;全球前10大液晶監視器代工廠出貨量1310萬臺,月減3.4%。主要系受到傳統淡季影響,廠商以去化庫存為優先。但因時序已進入季底,加上下半年旺季將至,預估全球6-7月液晶監視器出貨量可望有5%-8%的回升空間。
品牌方面,今年5月份全球前10大液晶監視器LCD Monitor
- 關鍵字:
液晶監視器 LCD
- 集邦科技旗下研究部門WitsView說,由于對第3季面板供需可能失衡的預期心理,下游廠商5月積極備貨,為第3季預做準備。5月大尺寸面板出貨5580萬片,創新高,較4月成長8.5% 。
WitsView表示,第2季傳統淡季,面板需求卻未見明顯減弱,面板廠在產能調節,以及庫存控管更為謹慎。在需求支撐以及有效控制供給下,面板價格雖然在4月開始下跌,卻呈現緩跌態勢,出貨則穩健成長。
另外,從5月面板出貨量來看,各應用別皆較4月成長,因韓廠出貨量大幅提升,12.1吋以下小筆電面板出貨片數達400萬片
- 關鍵字:
液晶監視器 面板
液晶監視器介紹
液晶監視器發展史
1985年,NEC開發出世界上第一臺多頻跟蹤技術的監視器。該突破性的技術被冠名為“MultiSync”,現在已經成為監視器的行業標難。
1986年,NEC又一次突破技術障礙,設計制造出第一臺l 5英寸的平面直角監視器。
1993年,NEC開發出業界第一臺真彩有源矩陣液晶監視器MultiSync LCDl280;開發出OptiClear屏幕涂層技術,使監視器在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