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四屆中國通信網絡運維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左奇偉表示,隨著我國電信行業重組、電信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電信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的發展期,每年電信業投資規模保持在2000億以上。但是,應急通信的發展,卻進入了一個振蕩期。
左奇偉表示,在應急通信建設上,我國之所以基本上處于停滯的狀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分析這個方面產生的原因。一方面,電信政企分開以后,業界對于應急通信的定位問題產生了比較大的爭議。并由此引申出應急通信的建設發展,應該是由政府來承擔,還是由電
- 關鍵字:
通信網絡 工業和信息化部 應急通信
- 11月10日-12日,作為國內最大的特種計算機領軍企業研祥智能盛裝出席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跨越 融合 新征程”改革開放30周年電子信息產業成就展覽會。本次成就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在北京海淀展覽館舉行,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做好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總結宣傳工作精神的一次重要活動。
深圳展位全貌
研祥攜特種計算機產品參加了此次展會,在本次展覽上展示了平板電腦、FSN-
- 關鍵字:
電子信息產業 研祥 工業和信息化部 特種計算機
- 周一,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題為“跨越融合新征程”的改革開放三十年電子信息產業成就展,回顧了三十年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歷程,科學總結了七個方面的發展成就。
(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2007年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6萬億元,相當于1978年(14.5億元)的3851倍,年均增長32.9%。
工業增加值1.3萬億元,相當于1978年(28.8億元)的455倍,年均增長23.5%。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0.7%上升
- 關鍵字:
工業和信息化部 電子信息
-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日前表示,作為光纖通信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光纖接入技術近年來蓬勃發展。在光纖接入產業鏈各環節的共同努力下,未來5年,我國光纖接入建設規模將有望超過4000萬線,成為一個規模超數千億元的新興產業。
婁勤儉指出,光纖接入技術具有帶寬高、傳輸距離長、節約銅材、避免輻射、安全性好、成本低等特點。“光進銅退”的趨勢已不可避免。發展光纖接入技術能加快普及寬帶網絡,提升國民經濟和信息化水平,改善人們生活和工作質量,同時還可以促進三網融合。當前,我國寬帶業
- 關鍵字: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光纖接入
- 在“ICT中國2008高層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巡視員周健表示,在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引導下,通過大力推動標準化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企業聯盟建設,信息通信產業在國家重大產業化專項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是,周健指出,我國信息通信技術的整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創新體制不完善,產業鏈各環節發展不平衡。研發投入不夠等。對此,周健提出了五點建議。
第一,組織實施好重大專項,集中力量突破一批
- 關鍵字:
工業和信息化部 信息通信技術 自主創新
-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聯合奧維咨詢公司在深圳舉辦了第九屆中國彩電行業研究季度發布會。會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表示,目前本土品牌都在積極切入上游模組,行業整體競爭力將取得一定改善,企業可以發揮的空間因此提高了10%-15%;垂直化整合和上下游合作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彩電業的重要工作方向,而在現階段,標準建設對行業的重要性和作用會更加顯著,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將會同有關部門一起推動相關標準的建設和完善。
白為民指出,根據近10年的彩電購
- 關鍵字:
工業和信息化部 彩電 奧維咨詢
- 10月12日下午消息,聯想集團與創維集團12日下午在深圳聯合宣布,聯想IdeaPad筆記本與創維液晶電視將在產品、市場推廣、服務三方面啟動閃聯產品的聯合營銷。這是閃聯成立以來的首次跨行業營銷,被業內視為閃聯大規模產業化的關鍵一步。
聯想創維啟動閃聯聯合營銷
借助正在召開的深圳第十屆高交會,聯想與創維12日共同宣布了基于閃聯產品的聯合營銷計劃。這一計劃涵蓋產品、市場推廣及服務三個方面。閃聯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C協同領域首個國際標準,它可以實現各種3C產品之間的無線連接與內容共享
- 關鍵字:
聯想 閃聯 創維 工業和信息化部
- 記者12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了解到,為客觀、公平、公正地制定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重點管理目錄,以目錄管理方式禁止或限制在電子信息產品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質,我國日前發布《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重點管理目錄制定程序》。
制定程序規定,重點管理目錄的制定過程采取政府主導、各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的公開、透明的方式。確定產品進入重點管理目錄應當遵循的原則包括:選擇產量較大,應用廣泛,其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威脅、破壞大,對人體健康損害大的產品及材料;選擇含有有毒有害物質被無毒無害物質或低毒低害物質替代技術上
- 關鍵字:
工業和信息化部 電子信息產品 污染
- 10月8日消息 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陳英今日表示,由于互聯網發展日漸復雜,綠色上網形勢嚴峻,工信部正在抓緊制定基于網關和的技術。
陳英副司長是在“綠色上網過濾軟件測試試點工作啟動儀式”上作上述表態的,這一活動由工業和信息部推動,會合了地方各界力量,首先在鄭州開展試點工作。
陳英副司長表示,原信息產業部通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扶持了一系列綠色上網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互聯網發展日漸復雜,同時伴隨的是我國青少年網民的迅猛增長,要保證健康綠色的網絡環境,
- 關鍵字:
工業和信息化部 過濾軟件 電子信息產業 移動
- 9月27日14:00,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王志勤、通信信息研究所副總工庾志成做客新浪聊中國歷程。
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電信研究院將于2008年10月15-16日在北京南粵苑賓館舉辦“3G在中國”2008全球高層論壇,這也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后、3G在中國啟動后召開的第一個大型高層論壇。
嘉賓簡介:
王志勤,現任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的副所長,長期在移動通信領域方面進行開拓性的研究和實踐,在GSM、GPRS和UMTS科研標準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 關鍵字:
3G TD CDMA 工業和信息化部 電信研究院
-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31日發布的統計顯示,1至7月,全國移動通信收入和數據通信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6.2%和40.4%,而固定本地電話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減少6.8%。
統計表明,1至7月,固定電話的本地通話時長比去年同期下降6.8%,而手機本地電話通話時長比去年同期增長32.3%;固定傳統長途、IP電話通話時長分別下降15.6%和5.0%,而手機長途電話通話時長增長35.5%。
從用戶數量上看,截至7月底,手機用戶數超過6億戶,前7個月增量達6107.3
- 關鍵字:
工業和信息化部 手機 3G 固定電話
- 受國際能源、資源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以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影響,加工貿易企業近期紛紛發出“日子不好過”的感慨,更有部分企業停產倒閉。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中,加工貿易企業占70%以上,長期以來的“低水平”制造模式,導致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已達6%以上。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測算,匯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加工貿易企業的運營成本將提高0.5個至0.8個百分點。統計顯示,僅人民幣升值一項,我國上半年電
- 關鍵字:
電子信息產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 制造 自主創新
- 各相關機構最近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彩電市場整體仍在保持增長勢頭,但采用不同技術的彩電生產銷售情況卻大大不同。由于缺少液晶電視的核心技術,利潤不見增長,本土企業紛紛重新選擇方向,加入等離子陣營。
彩電銷售有喜有憂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我國1-6月份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產品產量指標的完成情況,其中電視機產量為3981萬臺,而去年同期是3493.6萬臺,同比增長了14%。具體情況是,液晶電視累計生產1030.6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5.8%;等離子電視累計生產78.3萬臺,比去年同
- 關鍵字:
彩電 工業和信息化部 等離子 液晶 奇美電子 TCL集團
- 新浪科技訊 8月14日消息,繼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宣布各司局負責人名單后,知情人士介紹了此次任命的一些詳細情況。據悉,此次任命的正副司局長為77人,分別來自信產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信息辦和國防科工委。來自原信息產業部的相關司局長部分留任,有的則調整到其它崗位。
平均一個司局3個司局長
據悉,正的司局長名單實際上在7月中旬已經確定,此次任命的實際上包括副司局長們。
從此次公布的司局長總數來說,多達77名,但實際上這并非工信部司局長們的全部,工信部的紀檢部門、黨群部門、離退休老干部局負責
- 關鍵字:
工業和信息化部 信息產業部 軟件服務業司 電子行業
- 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整治風暴過后,珠三角的山寨機產業靜中觀變。
今年8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在深圳召開全國移動電話生產企業會議,其間,一則消息在深圳山寨機業者中不脛而走——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位于深圳的南方分院(中國南方手機檢測中心)將正式開展手機進網檢測業務。
“這是迄今為止,除北京泰爾實驗室外,唯一一個設在地方的手機入網檢測機構。”一位與會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長久以來,由于地處北京的泰爾實驗
- 關鍵字:
工業和信息化部 手機 GSM CDMA
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工業和信息化部!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