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巨頭集體爆發中年危機
已經或正度過最輝煌時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9740.htm巨頭商業危機頻發,讓公眾不禁疑問,光環籠罩的背后,非要藏著一些不堪嗎?為什么歷經幾十年輝煌、引領行業風潮的巨頭危機頻發,而且集中在過去4年?是偶然現象,還是產業壓力促成的中年危機集體爆發?
仔細審視上述企業,一個共同特征是:都已創立多年,屬第一代IT巨頭。比如西門子,這個創立于1847年的企業,已經162歲。而最小的則是戴爾,但也已經有25歲。
另一個共同特征是,它們已度過或正在度過最輝煌時期,正在經歷或已經歷過戰略轉型。比如西門子、飛利浦,過去幾年加速淡化了IT產業色彩。前者剝離半導體、手機,目前有望賣掉合資PC業務,聚焦自動化、醫療、高端家電等領域;而后者則剝離半導體、面板業、手機,正朝能源、醫療、娛樂生活等民生領域延伸。
而AMD、蘋果、英特爾等巨頭身上的變革同樣明顯。其中,AMD剝離制造業,標志著全球半導體業IDM模式進一步為代工模式蠶食,而英特爾也已委托生產,并已進入太陽能領域。倔強的喬布斯,三年前就將公司名由“蘋果電腦”改為“蘋果”,淡化了PC。
變革的背景是,以PC、手機周邊硬件為主的傳統IT及通訊業,早已進入微利時代。移動互聯網、新能源等應用成了追逐的新領域。在轉型過程中,上述企業不約而同地發生過組織結構與人事調整,其中幾家甚至出現了大規模裁員,并引發動蕩。
官僚、低效、人心動蕩
企業中年危機特征基本雷同,比如體制與文化官僚化、組織效率低下、戰略模糊,導致獲利下滑、人心動蕩等。
以英特爾、戴爾、惠普為例。過去三年的變革中,其高層均表示過,要對抗大企業病,消除官僚文化,提高效率。比如,原惠普CEO卡莉在自傳中就說,公司變得太大,結構復雜,國際化程度太高,已不能用個人魅力、強權或法令管理,必須借改革派力量打破它。
企業轉型,意味著中年企業要釋放它們的焦灼。企業轉型過程中,原有業務模式調整,影響著財務穩定、高管薪水及職位的變動。比如前不久,英特爾戰略調整,就導致原CTO帕克·基辛格離職,AMD剝離制造業,也伴隨著魯毅智的出局。
許多高管大都是企業走向輝煌期的功臣,但隨著內部利益再分配,他們對職業及利益產生了焦慮。以魯毅智為例,他從AMD董事長兼CEO職位,淪為被剝離的制造業負責人,顯然名望上大為受損。或許,這正是他對那家基金公司經理透露信息的緣由,既然無法左右公司走勢,不妨直接拿點利益。
而體現在市場層面,由于營銷壓力增大,某些企業借助市場地位,在傳統領域實施壟斷。它被調查的集中時間段,正是市場遭受最大威脅的時期。而此次投資主管拉吉夫·戈爾參與內幕交易的時間段,即2007年上半年,也是英特爾轉型的最關鍵時期。而戴爾的財務危機,同樣發生在直銷開始變動的轉折點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