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項目騎虎難下 銀行轉戰中下游
大半年了,5億元的項目貸款還沒拿到,而幾天前國務院抑制多晶硅等行業產能過剩的最新表態,更讓老陸心里沒了著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7776.htm老陸是四川省一家多晶硅港資企業的財務負責人,為了這筆貸款,他先后向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提交了貸款申請。“三家銀行都做了盡職調查,但省分行都還沒有明確表態(是否給予信貸支持)。”他告訴記者。
實際上,銀行目前的處境比老陸更左右為難。成都一資深銀行人士表示,現在絕大多數多晶硅項目的資金鏈都十分緊張,這些在建項目相當于已經把銀行“綁架”了。一旦銀行把信貸收回來,項目馬上會變成半拉子工程;如果加大信貸投放,讓項目盡快投產,又會面臨政策及市場風險。
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多晶硅等新興產業出現重復建設傾向,強調要從金融政策、市場準入、環境監管、供地用地、信息發布等方面,加強對該行業發展的指導。
多晶硅新項目獲貸難
老陸工作的企業成立于2008年1月,由一家港資投資公司全資控股,首期注冊資金是3000萬美元。當年9月,該公司用自有資金建設的400噸多晶硅生產線投產。當時,多晶硅現貨價格在300美元/公斤以上。
殊料,時至2009年中旬,多晶硅陡降為50—60美元/公斤。不僅市場行情不樂觀,整治產能過剩也被相關部門提上議程。
現在,該公司的二期項目正在籌備當中,計劃總投資25億元,其中自籌資金20億元,另5億元希望從銀行貸款。不過,這筆貸款至今沒有申請成功。
老陸的資金困境,不過是眾多多晶硅項目新進者所遇的縮影。
中投證券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蘇、云南等20多個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設、擴建和籌建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逾17萬噸,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
“較早進入這個領域的企業,由于前兩年的暴利,積累了不少資金,在銀行有不錯的信貸記錄。但是這兩年新進的企業,由于項目投資尚未完成,很多停轉了,資金鏈相當緊張。”一位國有大型企業負責太陽能項目的高管說。
“這種情況(指未投產出現資金鏈緊張)對于銀行的信貸來說,風險是很大的。”某大行四川分行的人士說,對于正在建設的多晶硅項目,銀行只能采取追加擔保、增加母公司在項目的資本金、減少貸款額度等方式最大程度規避風險。
老陸表示,現在其他地區的多晶硅企業要想獲得貸款也很難,雖然他們去年獲得不少銀行貸款,但達產率、產品質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加深了銀行的顧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