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錯位發展 IPTV凸顯“中國優勢”
上海IPTV正通過技術、內容、產品定價、市場定位等措施確保與有線數字電視差異化定位:上海IPTV的市場定位在家庭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年齡在12-35歲的年輕、高端用戶;IPTV與寬帶捆綁收費在175-275元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7306.htm據調查,因為IPTV的互動性優勢,點播內容、互動業務、客服服務都普遍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同時,在上海90%以上的用戶家庭擁有多臺電視。因為數字電視和IPTV都是一個機頂盒對應一臺電視機,用戶更愿意分別使用IPTV、數字電視兩個機頂盒享受兩種服務。
全國的情況類似,經過四年多的實踐,IPTV不僅沒有影響有線數字電視的發展,反而促進了有線數字電視在全國的迅速發展,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從04年的不足1000萬,發展到08年近5000萬,而IPTV用戶200萬,只占4%。
東方有線公司董事長劉亞東曾表示,有線網絡開展彩票、網銀這一類的業務有優勢,廣電網可以保證安全,預期有很好的市場機會。
據CBN記者調查,我國地方有線網絡由于能普遍獲得政府補貼,因此可以提供更低價格的服務。此外,有線網絡的本地化電視服務優勢也很明顯。
業務定位迎政策利好
數字電視和IPTV有各自的優勢定位。傳統電視在多年的積累下,在傳播范圍和傳播效果上更占優勢,并形成品牌價值。而IPTV主打互動性,在功能上,突出點播、回看和時移,其視頻點播功能,可以讓用戶不受頻道和時段的束縛,隨時看自己想看的節目。
上海IPTV針對不同用戶做了細分,設置了電影、電視劇、財經、體育等內容專區,其數量和內容均會應用戶喜好而逐步增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收視需求。目前數據表明,78%的用戶主要使用IPTV的點播和時移功能,收看直播主要還是通過有線電視。
在用戶構成方面,傳統電視的用戶大多集中在40歲以上。60%左右的中國觀眾是低文化水平(初中文化以下),大學以上學歷觀眾占收視人口的12.1%。因此傳統電視要兼顧所有電視觀眾,平衡大眾的口味,以提供大眾文化為基礎。
來自尼爾森的調研數據表明,IPTV的用戶以12-35歲的年輕人居多,占到58%。在用戶中,31%是大專及以上學歷,再結合IPTV特有的互動功能,因此能夠細分受眾,根據不同受眾群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包。
另外,對于傳統電視,黃金時間一般指19點到21點,這一時間段的收視率是一天中最高的。而IPTV收視曲線表明,新媒體平臺的黃金時段為21:00-23:00。IPTV用戶定位較高端,往往在深夜使用IPTV,也因此較多使用點播與回看功能。
IPTV能有目前的發展,除了堅持與有線電視差異化發展之路,2009年在政策領域也利好頻傳,使堅守者再燃激情。
4月,《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發布,IPTV被作為新興服務業的典型業務代表,出現在正式的國家規劃之中。緊接著5月國務院首次對廣電和電信的雙向進入問題做了明確指示,要求“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實現廣電和電信企業的雙向進入,推動‘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廣電負責內容運營、電信負責網絡傳輸的業務模式在全球被視為中國“三網融合”業務典型,這對于一直被視作“三網融合”最佳切入點卻處于政策圍墻中的IPTV來講,是實現發展的良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