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獎”背后的期望
“24萬人民幣?這么高的獎金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6103.htm幾乎所有看了“時代民芯”杯電子設計大賽獎項設置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驚嘆之語。然而這是事實,重獎之下的這一電子設計大賽,在短短的10天內報名參賽的隊伍已經超過了100支。在如今各種電子大賽林立的背景下,得到如此的追捧實屬不易。
這是一個怎樣的設計大賽呢?
“時代民芯”杯電子設計大賽,是北京時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主辦、《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協辦的面向廣大電子工程師的電子設計競賽。
作為一家本土企業,為何要花這么大的本錢呢?會不會是為了炒作?這么做值得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有幸采訪到了北京時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元富。
做產品不易,賣出去更難
據趙元富總經理介紹,2005年11月,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和長征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重組航天微電子資源而成立了北京時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雖然系出“名門”,但是當時代民芯踏入民品市場后,還是遇到了本土IC設計企業所曾遇到的共同難題。
首先是做什么的問題。時代民芯公司沒有走高舉高打的路線,沒有去搞當時最為火爆的多媒體SoC芯片,而是選擇了手表電路、霍爾電路等低端產品。
產品做出來了,如何賣出去是趙元富考慮的另外一個問題。他認為,相比跨國半導體公司,本土公司在技術上并沒有什么特殊優勢,反而在價格和本地化服務方面使得本土企業在低端市場中更容易生存。替代是最為有效的一個途徑,如今在手表電路市場,時代民芯的產品基本取代了其他競爭對手,成為絕對的老大。同時,經過在低端市場的競爭,鍛煉出了一支可以打硬仗的隊伍。
拿什么來做敲門磚
國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發展至今,現狀并不樂觀。凡是做高端IC的,基本都在燒錢,無論媒體上的報道是多么光鮮亮麗;而做低端替代的,雖然可能囊中羞澀,但是解決了最起碼的生存問題。
經過在手表芯片等市場上的打拼完成技術積累后,時代民芯開始跨入更高技術層次。8位MXT8051單片機(MCU)就是該公司推出的諸多新產品之一。好產品是做出來了,但是如何能夠敲開用戶的大門呢?
“東西做出來了,可是我們沒有成熟的系統應用環境、沒有完善的產業生態鏈。一個企業還是勢單力薄,我們怎么去發掘更多的應用領域?怎么讓系統廠商迅速了解和接受我們的產品?......”一大堆問題又擺在趙元富的面前。
趙元富認為,要想打開用戶的大門,除了好的產品質量和有競爭力的價格外,還要有被人所認知的品牌。其實相比一些其他IC設計公司而言,時代民芯有著航天出身的背景,因此用戶還是相對容易接受的,畢竟航天品質以可靠著稱。但是在MCU領域,時代民芯品牌卻并沒有被市場所熟識。
“擴大品牌知名度,也是這次“時代民芯”杯電子設計大賽的目的之一。”趙元富說,“當銷售人員向用戶介紹產品之前,就要讓用戶知道時代民芯公司,知道公司的品牌。”
做次先行者有何不可
自從2000年“18號文件”實施以來,中國先后出現了500余家IC設計公司,大批的IC產品被設計推出,但是絕大多數產品都遭遇到了產業化的瓶頸。
這次時代民芯公司以8位51單片機為核心舉辦的電子設計大賽,就是想借這款通用電路來敲開市場大門,借以形成圍繞該技術的生態圈。
巨額獎金的設置,可以說是開創了電子設計類大賽的先河。也許有人會說錢這樣花得有些不值,但是趙元富卻表示,此舉就是為了探索出一條本土IC產品的產業化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