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購權事件 看中國芯如何面對未來
龍芯,曾經是國人的驕傲。從2001年5月龍芯課題組正式成立之日算起,龍芯走過了風雨飄搖的8年。在國人的關注中,龍芯不斷成長,圍繞它的是眾人的褒獎,當然也不乏另類的指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6095.htm2009年6月17日,全球老牌處理器架構企業美國美普思(MIPS)表示,中國龍芯背后的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近日獲得其MIPS32與MIPS64架構的授權。此事隨即在互聯網上被傳得沸沸揚揚,很多人想起了2006年的漢芯事件,大罵龍芯欺騙國人感情,自主戰略宣告失敗。面對國人的憤怒,龍芯究竟如何解釋,龍芯的未來又會如何?
正確認識授權事件
其實,中科院計算所早有購買MIPS授權之意,從2005年就開始和MIPS洽談合作,只是由于資金不足一直無法實現,2006年中科院曾與擁有美普思授權的意法半導體達成合作。而之所以選擇現在收購授權,是因為受金融危機影響MIPS公司的授權價格有很大幅度下調,雖然具體數值不得而知,但絕對低于MIPS堅持的500萬美元。
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關于“龍芯自主戰略失敗”的觀點作出解釋:我們現在談處理器結構是指指令系統,這是一種語言,負責處理器硬件與軟件的溝通。處理器最核心的技術是架構,即“微體系結構”。指令系統對架構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大。龍芯經過8年的研究,這方面已經申請了近百項專利,我們擁有完全的自主性。
由于我國自主研發處理器起步較晚,龍芯自然難以與AMD、Intel、MIPS等國際知名公司相比,這些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我們所邁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觸犯他人的知識產權。龍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已經被別人設置了太多的“收費站”,有些可以繞過,而對于“主干道”,只有付費才能通過。
龍芯的購權事件并不像很多人所說的“拿來主義”、“賣國”,只是避免了彎路,加速了自身的發展。購權后的龍芯,可以與MIPS相應的硬件配套,并能夠運行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如果完全的“自主”開發,那么定會消耗更多的人力財力,即使龍芯成功的創造并應用了屬于民族的新技術,那么我們又到哪里去找民族的硬件和軟件去與之配套?如果失去了應用價值,龍芯的作用又何在?
授權事件后 看龍芯究竟意義何在
經過8年,耗資過億,龍芯的意義究竟何在?在龍芯研究之初,其實就已經定位了龍芯的最大意義——國家安全,這點不必多說。而龍芯的商業價值卻因此而淡化,Intel偶爾也會夸獎一下龍芯,這總會使國人興奮不已,盼望著若干年之后,我們能夠普及龍芯的電腦,把奔騰酷睿踩在腳下。然而實際上,龍芯商業化的道路還很遠很遠,拋開性能不說,龍芯所支持的Linux及Android操作系統就很難為大眾所接受,在微軟Windows獨霸全球的情形下,操作系統是龍芯商業化最大的阻礙。
龍芯的另一大意義在于人才的培養,中國的集成電路人才十分欠缺,對于高精尖的技術向來依靠進口,龍芯的研究無疑為國家人才的培養邁出了艱難的一步,這一步若能走好、走穩,那么未來必將是一片光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