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不參與MEMS紅海競爭
機遇與挑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5832.htmADI開創了產業化先河之后,MEMS才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與廣泛應用
MEMS產品的覆蓋范圍廣,在中國主要應用還是手機方面
“ADI公司一直大力進行研發投資,會為未來三到五年做準備。”ADI公司MEMS事業部亞太/大中華區市場經理Stephen Wu表示,“技術令ADI區別于其它公司。”
MEMS產業化先鋒
2005年,塔克商學院教授Vijay Govindarajan與其助手Chris Trimble共同撰寫了《戰略創新者的十大規則—從創意到執行》,通過ADI MEMS商業化成功案例,總結了十條戰略創新者的法則。文中指出,MEMS技術從賦予希望的開始、多次瀕死的體驗、勇敢的面對風險、奇跡般的突破以及最終實現盈利,這是戰略創新者十大法則的完美示例。
實際上,MEMS的成功早在2002年就已成為塔克商學院MBA經典案例之一。該案例詳細介紹了ADI MEMS商業化的發展史。ADI芯片設計師Steve Sherman產生了將移動零件設計到半導體元器件中的靈感,之后將其分享給Richie Payne。Payne是ADI最天才的工程師之一,是一位兼有設計、制造以及商務運營能力的人。Payne將此事報告給ADI副總裁、正在尋找全新利潤增長點的Tom Irwin。
當時的研究表明,盡管汽車行業整體增長緩慢,但汽車電子產品增長幅度大約為10%,汽車傳感器增幅更是達到20%以上。因此,在1989年Fishman(ADI CEO)與Ray Stata(ADI 創始人)正式決定投資該項目之時,確定了安全氣囊為研發方向之一,但并沒有明確其他MEMS應用領域。
ADI公司的加速度計為5美元,而機電傳感器的總費用超過100美元,MEMS的天然價格優勢已嶄露頭角。1991年與西門子成功簽署了第一個基于MEMS的合同,為Saab設計安全氣囊制動裝置。
1992年,作為重組的一部分,MEMS被調整至另外一個新成立的部門,盡管MEMS在價格上有著優勢,但整條產品線依然虧損。在ADI,從來沒有盈利過的部門很少,很多產品經理開始懷疑此項目,并且建議ADI放棄MEMS計劃。
Stata危急中臨時接管了MEMS業務,1997年其親自操刀MEMS部門管理,通過強勢的領導地位,挺過了虧損危機。到1999年,MEMS宣布開始清楚地走向盈利,2002年,收入接近1億美元,只不過幾乎全部來自于汽車合同。
加速度計相關文章:加速度計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