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面臨兩大發展機遇
作為貼近民生的電子信息產業細分行業之一,醫療電子產業無疑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中的重要一環。隨著日前《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出臺以及國家新醫改方案的公布,我國醫療電子產業無疑面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日前,東軟集團全資子公司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醫療)自主研發的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裝置)在沈陽研制成功,并獲得了美國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使得東軟成為中國第一家能夠生產并面向國際市場銷售PET的公司。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博士就我國醫療電子產業面臨的發展機遇、如何把握自主創新與開放式創新的關系以及國內醫療電子企業如何“走出去”等問題接受了《中國電子報》記者的采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5440.htm醫療電子產業面臨兩大機遇
記者:目前,我國的醫療電子產業面臨著《規劃》的出臺以及國家新醫改方案公布的兩大發展機遇,這對我國的醫療電子產業將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東軟公司又將如何把握這些機遇?
劉積仁:第一,國家新醫改方案的公布,尤其是8500億元醫改的投入,對于醫療電子行業來講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我國醫療電子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已越做越大,這次國家在醫改方面的投入將更進一步加大在基層醫療設備方面的投入。第二,《規劃》強調了要加強在醫療電子產業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這無疑為我國醫療電子產業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對于東軟醫療而言,要緊緊抓住這個發展機遇,作出應有的貢獻。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醫療信息系統領域。東軟有自主研發的遠程醫療系統,而加強我國基層衛生水平建設需要提高遠程醫療水平,這將依賴于信息的傳輸和管理,東軟遠程醫療系統將發揮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在醫療電子領域。醫療電子產業的涵蓋領域非常廣,包括電子成像、電保溫箱等應用電子設備都屬于醫療電子領域。東軟醫療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不可能全面覆蓋所有應用,我們主要是集中在醫學成像這個領域,把它做深做透、做大做強。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PET就是我們整體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外還包括開發CT、磁共振、超聲、放射治療等設備。
全球化和開放式成創新趨勢
記者:我國醫療電子產業領域走自主創新道路是必然的發展方向。而目前對于企業而言,自主創新和開放式創新是其正在走的一條道路,在這過程中,如何能夠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
劉積仁:對于創新而言,我們看到在過去幾年中,創新這個概念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個變化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創新的全球化,即任何一個企業在其創新的過程中,已經不僅僅把創新視為技術的領先,還著重速度、成本以及與區域需求的融合等。所以,創新的全球化趨勢使得創新不只由跨國公司來進行,也給新興市場國家的新興公司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會。
因此,東軟醫療電子的發展基本上采取了一種開放式的創新模式。我們不能發展涵蓋所有層面的產品,但是我們要擁有最具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產品的知識產權。另外我們要集成許多別人創新的成果,使得我們在獲得利潤的同時,也擁有了自己的技術和知識產權。我認為自主創新和自己創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把自主創新理解成自己創新就是一種狹隘的表現,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由自己創造所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因此,這也是東軟過去幾年中能夠在醫療設備技術領域不斷創造新成果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還將堅持這樣一條路線,不斷走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