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B技術及其在空管中的發展與應用
ADS-B技術是新航行系統中非常重要的通信和監視技術,把沖突探測、沖突避免、沖突解決、ATC監視和ATC一致性監視以及機艙綜合信息顯示有機的結合起來,為新航行系統增強和擴展了非常豐富的功能,同時也帶來了潛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5270.htmADS-B技術應用
ADS-B技術用于空中交通管制,可以在無法部署航管雷達的大陸地區為航空器提供優于雷達間隔標準的虛擬雷達管制服務;在雷達覆蓋地區,即使不增加雷達設備也能以較低代價增強雷達系統監視能力,提高航路乃至終端區的飛行容量;多點ADS-B地面設備聯網,可作為雷達監視網的旁路系統,并可提供不低于雷達間隔標準的空管服務;利用ADS-B技術還在較大的區域內實現飛行動態監視,以改進飛行流量管理;利用ADS-B的上行數據廣播,還能為運行中的航空器提供各類情報服務。ADS-B技術在空管上的應用,預示著傳統的空中交通監視技術即將發生重大變革。
ADS-B技術用于加強空-空協同,能提高飛行中航空器之間的相互監視能力。與應答式機載避撞系統(ACAS/TCAS)相比,ADS-B的位置報告是自發廣播式的,航空器之間無須發出問詢即可接收和處理漸近航空器的位置報告,因此能有效提高航空器間的協同能力,增強機載避撞系統TCAS的性能,實現航空器運行中即能保持最小安全間隔又能避免和解決沖突的空-空協同目的。ADS-B系統的這一能力,使保持飛行安全間隔的責任更多地向空中轉移,這是實現“自由飛行”不可或缺的技術基礎。
ADS-B技術用于機場地面活動區,可以較低成本實現航空器的場面活動監視。在繁忙機場,即使裝置了場面監視雷達,也難以完全覆蓋航站樓的各向停機位,空中交通管理“登機門到登機門”的管理預期一直難以成為現實[8]。利用ADS-B技術,通過接收和處理ADS-B廣播信息,將活動航空器的監視從空中一直延伸到機場登機橋,因此能輔助場面監視雷達,實現“門到門”的空中交通管理。甚至可以不依賴場面監視雷達,實現機場地面移動目標的管理。
ADS-B技術能夠真正實現飛行信息共享。空中交通管理活動中所截獲的航跡信息,不僅對于本區域實施空管是必需的,對于跨越飛行情報區(特別是不同空管體制的情報區)邊界的飛行實施“無縫隙”管制,對于提高航空公司運行管理效率,都是十分寶貴的資源。但由于傳統的雷達監視技術的遠程截獲能力差、原始信息格式紛雜、信息處理成本高,且不易實現指定航跡的篩選,難以實現信息共享。遵循“空地一體化”和“全球可互用”的指導原則發展起來的ADS-B技術,為航跡信息共享提供了現實可行性。
ADS-B技術在我國應用概況和存在的問題
應用概況
ADS技術的應用方面,中國航空的起步并不晚。1998年,中國航空為了探索新航行系統發展之路,促進西部地區航空運輸發展,在國際航空組織新航行系統發展規劃指導下,抓住中國西部地區開辟歐亞新航路的戰略機遇,啟動了第一條基于ADS技術的新航行系統航路(L888航路)建設。L888航路裝備了FANS 1/A定義的ADS-C監視工作站,并在北京建立了網管數據中心。2000年,新系統完成了評估和測試并投入運行。2004年,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區域管制中心相繼建成。為三大區管中心配套的空管自動化系統都具備了ADS航跡處理能力。經驗證,新系統可以處理和顯示基于ACARS數據的自動相關監視航跡,也可以實施“航管員/飛行員數據鏈通信”(CPDLC)。這標志了中國航空的主要空管設施已經具備了ADS監視能力。隨著我國航空公司機隊規模擴大和機型的更新,近年來許多航空器都選裝了適合新航行系統的機載電子設備,具備了地空雙向數據通信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