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將投資廈門300億建光電項目
據臺灣媒體報道,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日前公開表示,2009年將在廈門海滄區投資300億元臺幣建鴻海產業園,打造光電產業集群,并欲將大部分制造部門遷往廈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4841.htm從有關渠道獲悉,早在2008年,郭臺銘就與廈門市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廈門建立光電項目。據廈門方面透露,除了光電項目外,郭臺銘在廈門的多個投資項目目前正在討論中,預計總投資金額將達數百億元臺幣。
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在工作報告中指出,群康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和群富創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已注冊成立。群康公司正是鴻海集團旗下的群創光電在廈門的投資項目,前期已經投資5500萬美元,有望在近期投入生產。該公司目前已開始在廈門進行大規模的人員招聘。
據了解,郭臺銘早前曾被廈門市政府聘為經濟顧問,2007年在廈門考察期間,他就曾表示,“廈門是下一個發展區域”,“廈門是內地和臺灣地區交流的一個點,因為有‘小三通’之便,廈門在今后兩岸經貿交流中一定會扮演更加舉足輕重的角色”。
2008年1月,關于廈門富士康光電產業基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聽證會在廈門海滄區舉行,在此之前,這項被當地政府命名為“T”計劃的大規模投資已經在秘密進行。隨后,郭臺銘帶領十余人的團隊在廈門各大工業園進行考察,并初步明確了投資計劃。在2008年廈門市政府的有關報告中,把“大型光電項目富士康等一批高新項目落戶海滄”視為海滄工業產業結構轉型的標志。
據報道,鴻海將在廈門投資數個項目,其中高端光電僅一期工程用地就達80萬平方米,初期招收工人4萬名。郭臺銘圍繞光電相關產業的總投資將遠遠超過現有翔鷺、友達等臺企在廈門的投資規模。
有消息指出,目前,深圳富士康的部分業務已經移往廈門,和已扎根在廈門的戴爾形成產業鏈銜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提速和福建當地的稅收等優惠政策或許是吸引郭臺銘的主要理由。
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志猛表示,臺商雖然在珠三角較多,但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將龐大的加工制造基地搬往廈門,“在人力資源、土地稅收、物流運輸方面,廈門更具優勢;而且在廈門生產更貼近合作伙伴與市場”。
2008年底,鴻海集團傳出消息,準備將富士康深圳龍華工廠16萬員工轉入湖北武漢及山西晉城等地。目前,富士康在長三角、珠三角進行業務轉移的步伐似乎正在加快。“面對全球惡劣的經濟環境,鴻海早在兩年前就已開始進行內陸地區工廠和人力的重新布局”,鴻海集團發言人丁祈安對工廠內遷如此表示。
此外,內地相關政府部門提出的優惠政策應該也是吸引富士康的一大因素。郭臺銘曾公開表示,伴隨客戶的腳步,鴻海也積極在全球布局,目前,祖國大陸已成為鴻海集團的生產重鎮,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地市場則是近年來鴻海努力經營投資的新目標。鴻海集團近年來持續加碼在大陸的投資,在約17個城市都有布局。
郭臺銘簡介:
鴻海集團董事長,1974年以30萬元臺幣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 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富士康自有品牌。鴻海發展過程中,與戴爾、蘋果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合作,目前為中國臺灣最大的企業集團。
1988年,郭臺銘開始在祖國大陸創業,在深圳買下500畝廠房用地,成立了富士康集團,專業生產電腦接插件、精密零組件、機內線纜、精密模具及電腦整機。此后20年間,郭臺銘在祖國大陸的投資項目一路覆蓋杭州、武漢、昆山、天津、山西晉城、沈陽等地,擁有包括深圳、昆山、北京在內的多個科技工業園,產業鏈從東南部沿海省份向東北以及內陸地區延伸。
2008年,富士康首個軟件基地落戶南京,其在祖國大陸的投資完成了從硬件向軟件的跨越。“鴻海不能沒有郭臺銘,而郭臺銘不能沒有祖國大陸”,很多臺商這樣評價祖國大陸市場對于鴻海集團郭臺銘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