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面板廠商抱團抗韓:技術博弈新課題
技術博弈“新課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3418.htm對于國內面板產業來說,臺系面板廠向下游品牌商積極滲透的動作也許不是一個好消息。盡管國內目前僅有的3條五代面板生產線尚不能提供適合彩電廠商的面板,但在加快更高世代線投資的背景下,臺系面板廠對下游品牌廠商的控制力的加強,將加大國內面板產業進入彩電市場的難度。
與積極結盟下游品牌商的動作相比,大陸面板業對中國臺灣面板產業有著更多期待。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臺系面板廠內部人士說,此輪大陸對中國臺灣面板的采購金額其實并不算多,大陸下一步要發展自主面板業,這個時候增加對中國臺灣面板的采購“應該也有一些目的”。
去年國臺辦陳云林赴臺時,就點名要去新竹科技園看看,友達就是陳云林親點的公司。而在去年12 月21日在上海舉行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大陸國臺辦主任王毅更提出兩岸應攜手促進面板產業發展。在向中國臺灣面板產業釋出采購善意后,大陸有關部門和中國臺灣當局還達成了6項戰略合作共識,除了確定今后大陸業者要持續擴大對中國臺灣面板的采購外,更強調兩岸產業合作上,面板業要更領先金融業,開啟兩岸合作的新模式。
對于大陸面板業來說,目前除了投資規模和產業優惠政策有待加強,技術一直是難以突破的瓶頸。此前國內兩大面板企業上廣電和京東方,都試圖通過合資(上廣電成立廣電NEC)以及收購(京東方收購韓國現代TFT-LCD部門)的方式獲取技術,然而均以失敗告終。在日本及韓國對面板制造技術輸出嚴格控制的時候,中國臺灣是否有可能幫助大陸突破技術上的瓶頸?在千億投資驅動、家電下鄉以及兩岸“三通”的大背景下,大陸和中國臺灣面板產業能否有更多合作空間?
中國臺灣TFT-LCD產業協會執行長邱華樑認為,中國臺灣的優勢在于IP和研發、關鍵材料部件和面板制造,大陸的優勢在于后段模組配套成熟、終端市場龐大以及品牌和渠道豐富。在此情況下可以思考,中國臺灣缺乏市場經驗,發展品牌容易與既有客戶產生沖突,雙方是否可以就此結合?大陸建造前段面板生產線需要人才技術管理資本,中國臺灣比較成熟,能否可以就此結合?
不過,中國臺灣面板業者普遍認為,技術層面的合作恐怕短期內實現。因為中國臺灣面板業不希望“親手培植自己的競爭對手”。這也是中國臺灣當局遲遲不向大陸開放面板制造投資的主要理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