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元件/連接器 > 業界動態 > 光伏業冰期主旋律是并購

光伏業冰期主旋律是并購

作者: 時間:2009-03-24 來源:國際新能源網 收藏

  月17日,在上海舉行的“2009第五屆中國太陽級硅及發電研討會”上,依然人潮涌動,但最為熱烈討論的話題已從“融資和上市”變成“機遇和挑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2723.htm

  盡管業者在論壇上依然呼吁“產業前景無限光明”,但多少有些底氣不足。資料顯示:無錫尚德第四季度凈虧損6590萬美元,毛利率為0.6%;賽維第四季度凈虧損1.331億美元,毛利率為負29.7%;晶澳太陽能第四季度凈虧損1780萬美元,毛利率為1%。

  這已不再是一個貼著“暴利標簽”的產業,隨著市場環境深度惡化,曾經被捧上天的光伏巨頭重重摔在地上,不僅將先期利潤回吐,還將面臨巨額負債。

  洗牌

  與此同時,半導體業者紛紛“搶食”光伏,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因為與境況更慘淡的半導體行業相比,光伏仍然具有深遠前景。正如晶澳太陽能董事長楊懷進所說:“如今太陽能光伏產業就像當初發展半導體產業一樣,前景與商機都是無限光明的。”

  因此,展會上出現了美國應用材料、中芯國際、華虹NEC擺設的攤位。“現在半導體行業不景氣,只好拿一些報廢的殘片用來做光伏產品,并且出現很多半導體人才跳槽去做光伏。”一家國內半導體公司主管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在幾年前是沒有的。”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華虹NEC的前總裁方朋,受彭小峰邀請,擔任彭名下從事薄膜光伏的百世德太陽能的執行總裁。另外,正泰太陽能、新奧光伏能源、賽維、無錫尚德等知名光伏企業中,都不乏半導體業精英加盟,并擔任中高層職位。在展會現場,記者還看到,一些約有5年半導體從業經歷的求職者,向心儀的光伏企業遞投簡歷。

  “半導體產業經歷過數次經濟衰退,從業者了解產業周期。對于光伏來說,很多人是外行進入,是第一次受到挑戰,不知該如何應對。”半導體業內專家莫大康說,人才的融合可幫助光伏業者更趨于理性。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目前令光伏企業最為擔憂的是庫存問題,在短短幾個月內,多晶硅價格一路從每公斤400美元狂跌至110美元。由于訂單延后、流失,企業產品也有嚴重產品積壓。無錫尚德第四季財報顯示,其年底庫存總額已高達2.319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價格再持續下跌,企業并購隨時可能發生,而且會由投資最大的上游多晶硅環節開始。

  金融風暴分界點

  以金融風暴為時間節點,之前多晶硅企業希望實現規模效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在建的硅料項目約33個,總投資近千億元。但很多企業并未如期收獲產能,處在停產或限產狀態。2007年8月,賽維總投入近10億美元,啟動上游多晶硅料項目的生產,當時計劃今年年產能實現16000噸。如今,這一計劃進行了調整,延期至2010年。

  甚至有廠商干脆徹底取消了硅料項目建設計劃。常州天合光能就是在去年第二季度,宣布停止開發此前宣布的多晶硅生產設施,總成本約為10億美元,也因此,其與GTSolarInc.的設備供應合同流失。”我們是在認真評估我公司的原材料需求,以及近期長期多晶硅市場和供應環境的有利變化后作出這一決定的。“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天合光能成為中國海外光伏上市中股價最高的企業。尤其在金融危機下,光伏企業由激進調整至保守,反而更受到投資者的認同。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一家多晶硅生產線有半年無法開工,這大約要耗掉1/3投資成本,而每生產1000噸大約需要7億元人民幣。而且很多企業還要承受著巨額信貸的利息,以及即將到期的銀行貸款的償付。

  大多與會光伏企業,更擔心多晶硅市場價格還會從現在的每公斤110美元,繼續持續下跌至60-80美元,這無疑是一場夢魘。因為,國內有些多晶硅企業的生產商成本就在90美元。

  大全新能源總經理姚公達告訴本報,目前,其成本在60美元,希望今年能突破50美元成本。“市場行情一直往下掉,如果你控制成本的速度比市場跌幅慢,企業將面臨嚴重虧損。”姚公達說,“按照去年的價格,一個廠的投資成本一年即可收回,而現在則需要四五年時間,如果行情持續下落,損失更大。”

  很多光伏企業還將面臨嚴酷的還款壓力,由于發了很多企業可轉換債券,要償還給投資者的利息往往比商業銀行高1倍以上。

  在本次論壇上,匯豐創業、德豐杰風險投資、集富創業等也在討論金融危機下光伏產業投資的機遇和挑戰。在金融風暴以前,私募和風投偏好財務投資,以幫助企業上市為目的,而現在則會精選企業,以戰略投資的方式,看3-5年內的企業發展。

  機遇

  3月18日,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立友告訴本報,公司在整體光伏行業逆勢的環境下,剛獲得5000萬美元私募支持,是由國內著名的私募基金賽伯樂及中科院所屬的上海聯和領銜。

  楊立友此前有近20年的薄膜光伏從業經歷,三年前與浙江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對薄膜光伏的前景一拍即合,遂與團隊一起歸國籌劃太陽能項目。

  楊立友介紹,光伏從業者心態在金融風暴前后也發生了大幅變化,之前,由于多晶硅價格過高,很多人都殺入薄膜光伏行業,只要能做出來,哪怕只有4%的轉換率,依然有市場。但是現在產業逐漸回歸理性,這對踏踏實實做事的企業來說,提供了好的競爭環境。

  如何渡過眼下難關,進入未來的光明前景,光伏企業希望中國政府能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展會上記者了解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德國太陽能行業爆發了多起并購案。一連串的負面影響迫使德國眾多中小太陽能企業不得不低價掛牌。“他們擁有的技術正好滿足中國投資者的需要,這是適時采購歐洲太陽能技術的好時機。”主要負責中歐新能源業務往來的普華永道稅務部總監舒克(ClausSchuermann)說。



關鍵詞: LDK 光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