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七大舉措落實電子信息行業振興規劃

七大舉措落實電子信息行業振興規劃

作者: 時間:2009-02-27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落實七方面措施,推動信息產業調整振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1823.htm

  2月26日,在重慶召開的第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上,副部長婁勤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是2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之后,首次對外披露落實該規劃的具體措施。

  由牽頭制定,預計將拉動逾萬億市場需求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被外界視作中國2009年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廣的產業扶持政策之一。根據該規劃,未來三年中國將在實施十項政策措施,并加快實施集成電路、平板顯示、3G等六大重大工程。

  婁勤儉透露,包括電子信息在內,工信部目前正抓緊落實鋼鐵、汽車、船舶、紡織等九個行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

  “我們鼓勵臺灣企業參與大陸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和拉動內需。”婁勤儉同時表示,工信部將鼓勵臺商參與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的重點工程和其他領域。

  今年工業增速目標12% 《21世紀》:現在大家最關注的是國家通過的各個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這些規劃出臺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婁勤儉:2008年,中國大陸經受了雨雪冰凍、地震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等多方面嚴峻考驗,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沖擊。其中,工業受到的沖擊最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2008年6月份的16%逐月回落到11月份的5.4%,12月份略有回升,達5.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9%,增速同比回落5.6個百分點。工業發展面臨多年未有的嚴峻形勢。

  在危機中,中國大陸采取積極負責的態度,把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基本立足點。大范圍實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正是其中舉措之一。

  我們提出,2009年工業增加值要實現12%左右的增速,發揮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為全年GDP增長8%左右的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21世紀》:工信部將如何落實主要產業的規劃?

  婁勤儉:當前,我們正在突出抓好鋼鐵、汽車、船舶、紡織、電子信息等九個行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推進節能減排和兼并重組,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突出抓好企業技術改造,安排了專項資金對技術改造進行貼息支持,鼓勵企業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擴大生產力開發適銷對路產品。突出抓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組織實施和科技成果轉化,力求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突出抓好“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項惠民措施,依靠內需拉動產業發展。突出抓好對中小企業的指導服務,推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最近,一攬子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已在一些地方和領域開始見效。一些行業企業產品銷售開始回升,庫存開始減少,用電量開始恢復,訂單開始增加,工業增長下滑趨勢放緩。根據用電、運輸、重點行業生產情況測算,今年1月份,扣除節假日因素,工業增速穩中略升。基礎原材料、裝備制造業生產出現一些積極變化,鋼鐵、汽車生產逐步恢復。

  七舉措落實電子信息規劃

  《21世紀》:在這些舉措中,國家希望通過《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實現怎樣的目標?

  婁勤儉:《規劃》對中國信息產業未來三年發展進行了部署。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將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主線,強化自主創新,完善發展環境,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優化環境鞏固規模優勢,以重大工程帶動技術突破,以新的應用推動產業發展。

  越是危機越要重視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和一些經濟學家在探討,有沒有哪一項技術能替代信息技術成為經濟增長點,但目前看還沒有,它仍然是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21世紀》:工信部將通過哪些細則措施來落實《規劃》?

  婁勤儉: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落實七方面措施。

  第一,為信息產業調整振興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保持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策的穩定性加大實施力度。落實數字電視產業政策,推動數字電視產業發展,推進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支持電子整機和新型平板顯示器件骨干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光伏發電和半導體照明的推廣應用。繼續保持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退稅力度,發揮出口信貸和信用保險的支持作用。

  第二,組織實施調整振興規劃涉及的重點項目。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實施集成電路升級、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第三代移動通信產業新跨越、數字電視推廣、計算機提升和下一代互聯網應用、軟件及信息服務等重要工程,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信息產業。

  第三,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實施“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提升集成電路、核心元器件及專用設備工藝技術水平。大力推動實施標準和知識產權戰略,推廣自主知識產權標準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第四,實施“家電下鄉”,落實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據初步測算,“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四年,可實現家電下鄉產品銷售4.8億臺,累計拉動消費9200億元,而各個地方也在根據當地情況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

  第五,大力支持TD發展,加快3G建設。繼續支持TD的產業化,壯大TD產業鏈。預計未來三年3G網絡建設投資規模約為4000億元,將對通信設備制造業、終端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等上下游產業形成有力拉動。

  第六,大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鼓勵支持電信運營企業開展業務創新,培育新的增長點,加快向信息服務轉型。鼓勵軟件企業與金融、電力等行業加強合作,支持鋼鐵、汽車、紡織等行業優勢的軟件中心成為行業軟件服務企業,開拓新的應用空間。著力推動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軟件外包服務為切入點,創新發展信息服務業。

  第七,進一步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圍繞產品研發設計、流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開發等環節,提升工業自動化、智能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發展應用電子技術、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建立共性技術支撐服務平臺,為工業技術改造提供信息化支撐。

  鼓勵臺商參與

  《21世紀》: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平板顯示等重大產業,臺灣企業在相關產業中具有全球領先優勢,而去年底大陸也確定了加強兩岸合作、攜手促進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等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在規劃落實過程中,兩岸合作會否進一步加強?

  婁勤儉:我們將把保持信息產業平穩較快增長同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結合起來,將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有條件的臺資企業參與大陸擴大內需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強融資擔保和信貸支持,幫助解決大陸臺資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我們將進一步擴大開放,繼續拓寬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的領域,為臺灣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積極鼓勵大陸臺資企業加快向中西部轉移的步伐。同時,鼓勵和支持大陸有實力的企業赴臺投資。

  我們歡迎臺灣企業到大陸建立研發中心,加強同大陸產學研各方面的合作;支持兩岸產業園區間加強合作,促進技術轉移,合作開發技術含量高、高附加值的產品;鼓勵雙方共同建立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另外,將推動兩岸信息產業鏈的整合,提升兩岸信息產業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