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世界電子產品垃圾場
每年數千萬臺電腦報廢,外加全球電子垃圾70%以上流入
在網民數量成為世界第一的同時,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也已經成為世界電子產品的垃圾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危險廢物管理培訓與技術轉讓中心辦公室主任李金惠日前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透露,2007年全國廢棄電腦達3080萬臺,預計2009年,這個數字將達到4000多萬臺。
記者得到的另一份資料顯示,世界上有80%的電子垃圾被運往亞洲,而中國就接納了這80%中的90%。換言之,中國容納了世界70%以上的電子垃圾,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垃圾場。
據悉,一臺電腦顯示器中鉛含量平均達1公斤多,鉛元素可破壞人的神經、血液系統和腎臟。電腦的電池和開關含有鉻化物和水銀,鉻化物透過皮膚,經細胞滲透,可引發哮喘;水銀則會破壞腦部神經。機箱和磁盤驅動器中的鉻、汞等元素對人體細胞的DNA和腦組織有巨大的破壞作用。如果將這些電子垃圾隨意丟棄或掩埋,大量有害物質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嚴重污染;如果進行焚燒,則會釋放大量有毒氣體,造成空氣污染。
舊電腦回收以及與之相關的電子垃圾回收,已經成為一個困擾全球環境的嚴重的社會問題,在中國尤為嚴重。
中國有毒污染防治項目核心志愿者霍偉亞告訴本報記者,他曾在2007年到廣東貴嶼鎮——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垃圾集散處理地實地考察,“貴嶼鎮到處都彌漫著燒焦的味道,鎮子里的人拆解電子廢物的方式非常粗放,用火烤電路板取出電子元件,用酸洗的方法來提取貴重金屬,沒用的邊角料就在城外直接焚燒,用過的廢酸直接倒掉,當地的河流已經受到嚴重的污染。”
“到目前為止,戴爾在中國市場上回收了55000多公斤的廢棄電腦和相關器材,約等于12300多臺筆記本。”戴爾企業傳播部總監張颯英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然而,她也承認,相對于戴爾2006年全球回收7800萬磅設備來講,中國的電腦免費回收率是相當低的,“這是我們必須要正視的現狀”。從2006年12月份起,戴爾開始為個人和企業消費者提供免費回收服務。
其實,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注意到電子垃圾的危害并采取了積極的行動。可是,消費者對環保的認知度低是電子產品回收的最大“敵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