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價已跌50% 業內吁調整能源結構
上海證券報日前曾獨家披露了2009年多晶硅合同價大跌43%的消息。記者上周進一步從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行業人士處獲悉,自10月份以來,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也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近兩周的出貨價僅為每公斤1000元至1500元人民幣(合147-220美元),這和高峰時期的每公斤400-500美元相比已跌去一半有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9541.htm上述行業人士是在參加“首屆中美綠色科技論壇”間隙接受記者采訪并透露上述信息的。他指出,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國際油價的暴跌,不少光伏項目都受到銀貸緊縮和現金流緊張的影響而被迫延遲,這使得短期內市場上原料不再短缺,多晶硅價格因而大跌。
“加上今年以來全球多個大型多晶硅項目接連投產,市場供應進一步放大,這也加速推動原料供需走向平衡。”該人士說。
對此,同樣參加了昨天論壇的CSI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向記者證實,多晶硅現貨價格的確已經出現回落。“今年6、7月份,多晶硅現貨價曾達到最高峰,為400-500美元/公斤。當時,我們就完全停止從現貨市場購買,而采取物理法提純冶金硅和通過長期合作伙伴等其他方式獲得原料。”
不過,道康寧大中華區總裁柯同德此前曾告訴記者,盡管一些多晶硅現貨合同價格已開始回落,但總體上多晶硅市場還未出現產能過剩。
在談及金融危機和國際油價暴跌對光伏產業的影響時,瞿曉鏵認為,影響只是暫時的,“短期看可能對光伏行業有心理上的沖擊,但長期來看,發展趨勢不會改變。”
在他看來,一個成熟的政策制定者應該乘當前國際油價相對較低之時調整國家的能源結構。這包括兩方面:一是提高能源自主率和能源安全度;二是調整化石能源與新能源的比例。在高油價條件下,這種調整會因為成本高比較難進行;但當前正好是個機會,可以實現更平穩的調整。
賽維LDK董事長彭小峰近日也表示,金融危機給公司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原因是金融危機帶來了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降,公司原料成本有望降低40%至50%。“在這種情況下,光伏發電成本有望提前與傳統發電成本接軌。”彭小峰指出,電價上漲趨勢不改而光伏成本在不斷下降,這將加快光伏產品的普及,可能之前預期的2012年光伏發電1元/度的成本水平會提前兩年實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