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中國電子出口業受金融風暴影響面臨過冬大考

中國電子出口業受金融風暴影響面臨過冬大考

作者: 時間:2008-10-1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金融風暴卷走訂單 中國業過冬大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8653.htm

  本報記者 丘慧慧

  10月12日,星期天,早上8點30分。

  環球資源(NASDAQ:GSOL)董事Sarah Benecke已經站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正門的登記接待處,忐忑地等待著世界各地“買家”的到來。

  一天前,當Sarah宣布本屆“環球資源電子產品及零件采購交易會”為環球資源歷年“最大規模的一次”時, 她心里很慶幸,2900個展位已全部售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早在去年就預計出去了,網上預登記出席的全球買家也達到了2萬個。

  盡管如此,最近兩周以來越陷越深的華爾街金融風暴,令環球資源此次交易會能否成功舉辦變數驟增。“我也不能確定,過去幾天加重的金融危機是否會讓一些買家取消行程。”Sarah告訴記者,“我也想知道,到底有多少(買家)會來,這要等四天展會結束后我才能告訴你。” 而她認為,到會買家的多寡,直接決定了一個以出口導向型展會的成功與否。

  9點30分,Sarah與公司展覽部總經理黃譚偉一道,密切注意著登記處膚色各異的人流。約半小時過去了,登記處開始排起了約有50人規模的隊伍,并以緩慢的速度逐漸拉長人龍。

  “如果說沒受影響,那是騙你。”黃譚偉說,“從今年早上到會的買家數量看,應該說是達到了我們中等預期,我們希望后面幾天會有更好表現。”

  而正在展覽館中焦急守候買家的深圳市億豐數碼電子制造有限公司程先生就遠遠沒有這么樂觀:“我感覺,今天早上來的買家肯定會比往年少很多。”他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大家就已感到冬天的寒冷,今年十月的全球金融風暴則給“冬天”再裹上了一層霜凍。

  隨著十月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加劇,更多中國本土廠商開始意識到,這場冬天的實質,開始從對人民幣匯率、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的上升等問題的擔憂,直接轉向了對外部需求及定單下降的深刻憂慮。

  抗冬能力分流

  “現在惡劣的形勢應該是直接影響到了公司的生存。”東莞市祺葳電子有限公司一位銷售負責人Edwardc對記者說,受去年以來匯率、原材料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經做好了“過冬”的打算,包括收縮開支,以及適當裁員。但是下半年形勢繼續惡化,“定單比上半年減少了,最近我們南美的客戶因為北美金融問題也取消了定單。”他表示說,公司目前還是只能一再控制成本,以期熬過冬天。

  東莞祺葳電子是一家典型的中國本土中小型電子產品制造商:一百余人的規模,產品以相對單一的音響設備為主。受經濟不景氣的刺激,祺葳目前正在尋求轉型,向“更高端一點的產品方向走”,但又苦于目前國內緊縮的金融政策對中小企業借款的制約,如此內外夾擊,給公司的“轉型”增加了障礙。

  “過去20年,這些(大陸)企業太順了,他們都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冬天,風險意識不夠。”80年代中期即加入環球資源負責招展工作的黃譚偉總結說,這是他從業以來第二次遭遇展覽業的“寒冬”。而與上世紀90年代初爆發的亞洲電子業寒流不同的是,當時受影響的主要是第一批在大陸投資設廠并經香港“中轉”出口的港臺商,而這一次影響力和波及面要大許多。

  嚴冬襲來,冷暖自知。而崛起于上世紀70年代的港臺電子廠商,與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新興的中國大陸電子廠商,有著明顯的溫差:

  來自中國臺灣憶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陳碧云告訴記者,盡管憶揚的主產品——記憶卡的市場均價已經下降了30%,而憶揚前三季的銷售額只降了10%。“我們歐洲市場占了30%,它一波動我們受的影響就比較大。” 陳碧云說,但是她依舊能保持相對平和的心態,“我們在發展中地區和國家市場還不錯,比如中東市場的需求一直就比較旺盛。”

  而把公司主體設在深圳的另一家臺灣電子廠商負責人唐先生則告訴記者,公司今年銷售額及利潤尚能保持相對良好的態勢,因為公司早幾年就開始從OEM逐步向自有品牌的轉型。“上半年OEM定單下降了40%,但我們自有品牌的銷售是上升的。”據唐先生介紹。

  唐所在的公司以代工消費電子類產品的連接件及相關配套組件起家,近年開始以“Opt”的自有品牌開始與Iphone展開合作,銷售針對蘋果公司產品的相關配件。隨著Iphone在全球的熱賣,“Opt”也隨之熱銷。

  “經濟環境不好并不代表沒有市場,好產品和有創意的產品還是有需求。”唐先生說,未來公司的戰略是繼續保持一定比例的OEM業務,“因為與國際廠商的合作,給他們做代工還可以繼續學到很多東西”;而與此同時,加大投入設計與創新,以提高公司的盈利和抗風險能力,因為“既然學到了這些東西,為什么我們自己不能做呢?”

  “Opt”的轉型路徑,代表了大多數有“閱歷”的港臺電子廠商的真實處境: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逐步向上游走,向更創新、價值更高的中高端市場轉型的經驗和能力,同時在國際市場的議價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都比較高。因為經歷過上世紀多次經濟衰退的港臺商們,起步更早,轉型也更快,在同樣價格條件下,產品的功能、品質也都更經得起采購商的考驗。

  到印度去?

  事實上,在這個被業界稱為全球第四大、亞洲第一大的電子展上,一個突出現象足夠說明中國本土公司在這場寒流中,相對脆弱的抗風險能力——盡管本屆展會,來自大陸的參展商占據了絕對大的比例,但是由環球資源集合業界評選出的本屆展會“電子產品創新設計獎”仍大多落入了港臺電子廠商囊中。

  根據環球資源統計,本次參展的2900家企業中,有2200家來自中國大陸,而僅有296家和363家分別來自香港和臺灣。而這導致了展會上相對高比例的悲觀聲音:大多數大陸廠商認為,出口的持續低迷將會至少維持到2009年,而更為灰暗的觀點認為,寒冬將持續三至四年。

  深圳市億豐數碼電子的程先生認為,公司產品目前還處于中低端市場,正在努力通過管理能力、效率的提升來總體提高公司的運營能力。產品向更高端創新與轉型固然是一個良好預期,但當前的形勢對中國本土廠商而言,首要目標是熬過嚴冬,因為現實的處境并不容樂觀:除了成本上升、定單下降等困擾外,“價格戰總是難以避免的”——也就是說,對于大多數廠商而言,除了應對寒冬,還得應對同行之間的殘酷競賽,力求在這場淘汰賽中成為“剩者”。

  而在中國出口環境惡化的大環境下,引導中國廠商回避風險、另辟蹊徑的一種思路是:盡量縮小受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歐美市場的出口比例,開拓更多元化的出口市場,比如中東、俄羅斯、巴西、印度等。

  “環球資源的下一個電子展將于11月14-16日在印度孟買舉行。”Sarah透露,這是環球資源電子展首次走出大中華區,這次展覽完全是為中國供應商準備,有250家廠商參展。

  她同時透露說,2009年,電子展將由過去的只在香港、上海等地舉辦,改為在香港、孟買、迪拜三地巡回拓展,其目標即幫助中國供應商向中東、印度及南亞、俄羅斯等新興市場進軍,她說目前已有不少中國供應商表示樂意到該些地方參展。

  黃譚偉說,作為從事出口中間業務的綜合服務商,公司方面希望一方面在展會期間拓展發展中地區的買家的到會人數;另一方面,即聯合供應商直接走出去。

  根據環球資源的統計,目前中國電子產品出口大區還是在歐美為主,盡管中東等發展中地區、國家需求持續走強,但是受制于地域、文化等因素,該些地區的出口比例目前仍不足30%。

  與大多數過度悲觀的聲音不同,環球資源認為中國電子產品在類似于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存在巨大的機會,其理由是:印度有11億人口,但是其擁有強大購買潛質的中產階層高達3億人;同時印度近年對中國的貿易往來持更為開放的態度,與此同時,印度在基礎建設、電子制造上存在巨大的空白點——而這都是中國的強項。

  “內地向臺灣學習”

  “未來幾年你可以看到,發達的歐美國家由于經濟衰退會調整三、四年,而在電子制造業上,印度、巴西、俄羅斯這些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的差距還非常大。”黃譚偉說,長期來看,中國制造的優勢依舊無人可以取代。

  并且,根據環球資源向數百家中國本土企業發出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在“代工”中成長的中國工程師,其總體水平正在向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經驗的工程師人均一年參與開發設計項目的數量已經從幾年前1-2個上升到5-10個——這表明,中國本土企業轉型已經具備了相應的人才和技術積累。

  關鍵仍在于寒冬之后的轉型。

  “中國大陸要學習臺灣經驗。”黃譚偉感嘆,臺灣企業在這場風暴中表現的相對高的御寒能力,得益于臺灣前三十年,從官方到企業,組成了一個良好的技術創新體系——即官方支持建立大量基礎研發中心,企業在此基礎上完成市場化的創新,從而使臺灣電子產業從簡單代工向更為高端的設計、原創、品牌轉型,提供了前提條件。

 



關鍵詞: 電子出口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