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技術制造業規模已居世界第二
為充分發揮高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解決科研和經濟發展脫節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國民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中國從1998年開始,將高技術產業化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力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8479.htm10年來,中國高技術產業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高技術產業化,不僅提高了國人的生活品質,也使中國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獲得強有力的驅動力。近5年來,中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以兩倍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速度增長。去年,中國高技術制造業規模已居世界第二,高新技術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接近20%。
在當前發達國家憑借技術、資金和人才等優勢,主導著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對資源、市場和產業發展方向的控制力繼續加強,對產業高端技術壟斷地位不斷強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政策必須突出加強技術創新和高技術成果產業化,這樣才能促使產業發展擺脫對西方技術的依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1998年以來,發展改革委開始大規模組織實施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并聯合科技部、商務部和知識產權局,先后四次發布《國家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領域指南》,還于去年發布《高技術產業化“十一五”規劃》,為社會投資指明方向,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奠定基礎。
近10年來,國家先后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推動產業技術進步。發展改革委還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高技術產業化組織管理體系,形成了中央與地方聯動,經濟、科技、知識產權和有關行業部門協調推進產業化的工作機制,形成了政府積極引導,企業為主實施,社會廣泛參與的產業化工作新局面。
去年,中國高技術產品實現增加值1.9萬億元,占GDP的7.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近3500億美元,比2002年翻了兩番多,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近30%。過去7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年均增長21.5%、37.7%。
隨著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中國的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被國際標準組織批準成為國際標準,生物芯片和多個基因工程藥物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了產業化,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化已使中國風能、太陽能雙雙躍上年產千萬千瓦的領先地位……
中國高技術產業集聚化發展顯著加速:去年,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區域的高技術產業規模占全國的比重達到80%以上。中國企業通過掌握核心技術,擴大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實力不斷壯大,已涌現出一批如華為、中興、海爾、聯想等跨國企業。
據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綦成元介紹,根據國務院批準的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2006-2010年)規劃,“十一五”后兩年,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大對高技術產業化的宏觀支持力度,特別是要緊緊圍繞高技術產業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高技術產業化宏觀政策環境,聯合金融機構加大對重大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的扶持力度,努力通過高技術產業化促使技術創新迅速轉化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動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