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優勢遭威脅 利潤危機倒逼本土PC轉型
在PC行業各廠商開始準備過冬之際,跳槽、裁員、并購、抱團、整合都成了新聞中最常見的字眼。據《新京報》報道,方正科技近日針對新總裁任命一事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確認了聯想前高管藍燁將加盟的消息。方正科技董事長方中華表示,選擇藍燁是看中他既熟悉本土市場,又具有國際化團隊管理經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7920.htm換句話說,看中藍燁是其具有深厚的“聯想背景”,方正在下半年肯定會有所動作。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方正在激烈的PC銷售“紅海”中,尋找“另類”突破點的新嘗試;同時,也吹響了重返國內市場第二的號角。
利潤危機揭示PC市場競爭加劇
藍燁的加盟與方正目前所面臨的危機不無關系。根據方正科技近日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由于消費需求下降影響,其PC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1.36%,為30.81億元。
實際上,方正利潤下滑只是反映了國內PC廠商所面臨困境的冰山一角。
8月份,七喜控股發布的08年上半年業績快報顯示,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999億元,相比07年同期的15.8597億元減少24.34%,而凈利潤只有85.25萬元,較去年同期下滑85.39%。
與此同時,同方股份也傳來了利潤滑坡的消息。根據其半年報顯示,今年1-6月,其營業利潤1.9億元,同比減少16.98%,凈利潤則小增1.06%。
相比之下,聯想的財報則要好看得多。其最新財報顯示,聯想集團憑著其在國內市場業務的強勁增長、對全球市場的擴張,它在全球經濟增長下滑的情況下,實現了連續第七個季度利潤的增長。
顯然,目前國內PC廠商利潤大幅度下滑與國際PC巨頭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有很大的聯系。
在次貸危機的影響下,各地市場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響,國內PC市場反而獲得了平穩的發展。由此不難推斷,中國作為全球發展最為活躍的PC消費市場,對任何一家PC產業的領先廠商而言,都是未來遠景規劃中舉足輕重的關鍵棋子,在國內市場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跨國廠商國際戰略的成效與結果。因此,國際PC巨頭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也就不足為奇。
漸失的優勢
在惠普、戴爾的猛攻下,上半年國內PC市場格局出現很大的變化。其中,惠普、戴爾增長明顯,而聯想的市場份額出現萎縮,方正則讓出了老二的位置,其他國產品牌好像也只能“韜光養晦”。國內PC廠商的既得優勢受到了威脅。
首先,成本優勢蕩然無存。08年上半年一大特色就是低價PC產品的盛行,這次由本土廠商掀起的低價電腦風潮反而表現了國內PC產業內部的動蕩與不安。由于沒有足夠的產品規模支撐,以及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國內PC廠商很難獲得價格優勢,也有可能陷入惡性循環的境地。
其次,渠道之爭落后。一方面,眾多廠商加強了渠道的爭奪,前不久明基與國美達成了“排他性”協議,此前戴爾已經宣布與蘇寧電器達成銷售合作,加上之前就已經進入3G賣場的惠普、聯想等品牌以及正在策劃進入的TCL、方正等,PC廠商的渠道之爭正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加強與渠道的聯系雖然會緩解企業的銷售和庫存壓力,但過分依賴3C賣場反而會影響到產品的定價權,將會使國內PC廠商陷入無利可圖的境地。
最后,本土優勢不復存在。宏基和聯想,讓我們確信“君子務本,本立道生”,領先本土市場是全球化的一個關鍵因素,利用本國市場推動企業國際化進程是國際化成功的要素。
但在國內大城市的市場逐漸飽和、競爭日益白熱化的情況下,近兩年來國外PC廠商開始意識到區域市場才是未來PC增長動力的來源。例如戴爾,戴爾曾經的直銷模式面對地級、縣級的拓展明顯乏力。于是,在痛失3-6級的市場份額之后,今年戴爾公司有了一系列的戰略調整,把觸角伸向了國內PC廠商的“后院”—農村市場。
轉型:尋求差異化
在競爭壓力下,戴爾也撐起轉型的大旗:開辟零售渠道進軍消費市場;一反常態地大舉收購軟件和服務廠商,強化完整解決方案;聘請著名設計師,讓產品變得個性張揚;甚至宣布了大舉進軍游戲PC的計劃。
應該說現在國內PC市場形態已經發生變化,注重娛樂、影音、游戲、辦公、便攜等領域的市場越來越細分化,在這些領域,國內PC廠商仍有很多機會占據有利位置。
其實說到底,不管廠商如何走差異化路線,其要成功都是建立在產品和服務之上,差異化路線只是企業發展的一種策略,選擇好的策略加上過硬的產品和良好的服務才能在現在激烈競爭的PC市場上站穩腳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