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元件/連接器 > 業界動態 > 零部件業:一塊亟待分享的大蛋糕

零部件業:一塊亟待分享的大蛋糕

作者: 時間:2008-08-28 來源:semi 收藏

  當北方微電子和拿到了中芯國際的訂單,當在挺進65納米及45納米的高端設備市場,當中國的本土設備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同時,本土設備商不約而同的面臨著一個問題,設備的關鍵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于進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7464.htm

  加工制造在汽車行業的進展如火如荼,這是利益所趨。對于門檻相對較高的半導體行業,盡管加工利潤豐厚,但仍然處于弱勢群體。然而這樣一個時間點正是發展的契機,中國市場本身處于成長期,格局未定,零部件商的市場份額還在不斷調整,這也是零部件廠商“圈地”的好時機。

  零部件市場究竟有多大?

  據(AMEC)Robert Wu介紹,中國、特別是長三角地區有開發高質量供應廠商的充分條件,在06年一年內供應商數量提高10%,達到46%。Robert表示,產業對設備業的需求可能會上下起伏,而對備件業的需求永遠都呈遞增趨勢。依據SEMI的估算,中國2004-2008年零部件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25%,預計今年中國零部件市場規模將到達3.8億美元。

  誰愿意來為這預計的3.8億美元買單呢?當然是Fab和設備商。在追求利潤的時代,成本是商家最為關注的問題,而中國制造的低成本優勢是得天獨厚的。據業內人士介紹,在產能利用率不是很高時,就是fab尋找備選零部件的最佳時機,這樣可以利用設備的閑暇時段對零部件進行驗證(Qualification)。

  而對于本土設備廠商為了提高將來設備的競爭力,更是鉚足了勁,不遺余力地培養本土零部件商。據沈陽科儀的姜謙介紹,為了扶持本土零部件商的成長,設備商之間達成資源共享,相互推薦優質的產品,保證零部件商的加工部件數量呈穩定成長趨勢。姜謙說,該公司生產的PECVD中有2863件部件,純本土制造的占到36%,約為整體價格的42.7%(若合計海微公司在中國制造的份額,那么中國制造的件數將達到70%,約占成本的60%左右),其中900件機加工零部件中有90%是國產的,價值也占到90%。這些本土設備的成長將會帶動零部件供應鏈的共同成長。

如此巨大的發展潛力更是得到國外設備商的關注。應用材料早在幾年前就在中國尋找合格供應商,如今又在西安設立研發中心。據應用材料中國區總裁關悅生介紹,西安研發中心的任務之一就是在中國尋找合適的零部件供應商。據專業人士透露,在中國零部件加工,依技術需求不同、晶圓尺寸大小不同、以及加工技術的成熟度不同,其利潤從30%至100%不等。而據稱設備商Mattson把交給Foxcom做后,制造成本可以降低1/3。

  把零部件放在中國制造只是國際設備公司的探石之路,嘗到甜頭的大公司們也在考量是否將制造中心放到中國。一旦這些公司入駐中國,將會把大批的國外廠商帶入中國市場。屆時,本土零部件商的成本優勢必然會給新介入的廠商帶來不少壓力。那么國外OEM是否應該比設備公司先行一步,加盟中國呢?

  零部件廠商在行動

  半導體的身影在中國市場才剛剛活躍幾年,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目前的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產業鏈尚未完善。但是,產業的發展時不我待,已經投產運行的fab、以及設備公司對本土零部件需求的呼聲越來越響。

  有了fab和設備商的親眛,在機會真正降臨時,本土零部件商是否準備好了呢?如果參加今年在SEMICON期間舉辦的本土化高層研討會,就一定留意到中國已經有不少本土零部件商做得相當成功。北京德望(BAM)就是其中的一家,該公司已掌握了鎢、鉬等稀有金屬中各種雜質對半導體摻雜工藝的影響,據稱其材料雜質標準不低于美國Applied Material公司要求。該公司產品已經得到國內fab的認可,同時還受到一些國際設備公司的關注。

  國外零部件廠商也在時刻關注中國,該選擇什么樣的時間點入駐中國才是最佳的時機呢?進早了怕市場遲遲不起步,進晚了怕先機盡失,踏空一輪牛市。然而機會往往錯失在猶豫之間,一些半導體廠商的做法相當明智,比如Advanced Energy早早的就入駐中國,目前已有90%的產品由中國制造。首先,中國人力的成本優勢,高產量和高靈活性是不可忽略的。此外,半導體市場雖然還處于成長期,但相關領域如太陽能,平板顯示等等,處處是市場,幾大市場的需求量加在一起就相當可觀了。中國市場的格局尚未形成,誰搶占了市場,誰就搶占了先機。

  與機遇并存的挑戰

  雖然國內零部件商目前已經有能力做部件加工,但下一步的挑戰是原材料,作為零部件制造的根本,還未能過關。據姜謙介紹,國內一些關鍵零部件的原材料如鋁、陶瓷、石英、鎳等,目前仍然需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或是直接進口零部件。沒有高純度、高品質的原材料是很難做出合格的零部件的。

  此外,由于原先國內一些供科研院所用的設備很多都是單臺采購,所以對部件一致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然而要實現產業化,所面對的標準就全然不同了。對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及表面處理的要求也極其高。動輒幾百萬美金的半導體設備對表明處理的要求猶如一輛寶馬車,誰會容忍新坐騎上無端多了幾條刮痕?但是國內能做好表面處理的廠家還為數不多,甚至于一些部件要運到國外做完表面處理后,再運回中國。

  求量(規模化的生產)、求標準是零部件代工存在的需求。與foundry相同,零部件代工也將涉及到知識產權(IP)問題、人才以及整個運做模式(Business Model),包括市場需求是不是已經到達這樣的量。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然而鴻海集團的成功卻是個典范。這樣的模式是否可以多幾個翻版呢?

  結語 

  國家在一個產業興起過程中總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回頭看看中國的Fab和設備業的興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家政策的扶持和指導。作為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業,要跟上設備業甚至Fab的規模,還需要政府進一步的扶持。

  由于中國零部件市場受到廣泛關注,SEMI目前在做統計工作,預計于今年SEMICON China期間將有正式的中國零部件市場規模報告公布。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