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評論:通信業新“七國八制”之批判

評論:通信業新“七國八制”之批判

作者:朱誥仁 時間:2008-08-22 來源:新浪科技 收藏

  最近,拜讀愚濁者(不知是何方神圣)所寫《業新“七國八制”的暢想》,文章雖以調侃和搞笑的口氣來寫,但是其闡述的道理發人深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7245.htm

  從歷史上看,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七雄的割據局面,并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制度,對中華文明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社會進步做出巨大貢獻。

  從鐵路產業角度來看,在一個國家不管有幾家公司來經營鐵路,鐵路的基本標準應該是一樣的,不可能每家都采用的自己獨有制式,這樣才能保證火車的暢通無阻,也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鐵路建設投資和運營成本,有利于經濟發展。

  產業與鐵路行業有一定相似之處,也有不一樣地方。總體感覺在技術制式方面要更復雜一些,有產業發展的原因,也有技術發展演進原因。

  從產業發展角度,中國最早的通信設備都是被國外廠家壟斷,比方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國發展程控交換機,由于最開始沒有自己廠家,整個電信市場幾乎都被歐美日壟斷,當時有七個國家為中國市場提供了八種制式的交換機。這么多廠家的這么多種制式的交換機,導致當時通信網絡互聯互通極其復雜和通話質量低下,這就是通信業界著名的“七國八制”亂中華。后來由于以“巨大中華”為代表的中國通信設備企業崛起,才徹底結束了“七國八制”混亂時代。而且通信設備價格也有每線500美元以上,迅速降低到每線300-500元。這樣不但國家受益,通信企業受益,而且廣大消費者更受益。大家一定記得80年代末到90年中期裝一部電話動輒幾千元的初裝費,而且還要排隊才能裝上。到后來,初裝費逐步被取消了,而且電信企業服務質量也好了,裝電話非常容易。

  從技術上來說,傳統的交換機就有三大制式:步進制、縱橫制和程控交換機;作為固定電話接入方式也有多種:有線的雙絞線、無線的PCS、450和S;移動通信技術包括:1G是模擬移動通信,2G主要有GSM和兩種制式,及后是3+1制式,即原來的WCDMA,CDMA2000,-SCDMA,以及后來加進來的Wimax,將來4G以及后4G有多少技術標準現在還很難下結論。過去已經建好的PCS、SCDMA、GSM等網絡,已經難以改變,只能發揮他們最大作用。但是,在制式選擇上,應該有更科學的規劃,未雨綢繆,避免重復投資、提高運營效率。如果不經過科學論證和研究,在中國3G上同時采用-SCDMA、CDMA2000、WCDMA和Wimax四種制式,再加上原有PCS、SCDMA、GSM、CDMA450,那可就真的是無線通信領域形成八種不同制式了,同時這些制式背后的利益國家(除了中國)有美國、加拿大、日本、瑞典、芬蘭、德國、法國,正好七個國家,不多不少又形成了新的“七國八制”局面,是產業的輪回?還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我們喜歡這樣熱鬧而混亂的局面呢?

  其實,也沒必要深究到底是不是七個國家八種制式,“七國八制”是一種制式混亂局面的代名詞而已。我們不妨從國家戰略、通信設備業發展(包括國內和國外)、通信運營企業發展、消費者利益等四個主要關鍵角度分析“七國八制”帶來的問題。

  1、國家戰略,國家戰略基本可以概括為: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自主創新,構建和諧社會、讓廣大人民充分分享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的實惠。本人愚鈍,但是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理解,所謂科學發展觀和自主創新,其核心就是要把產業做大做強,不能單純依靠低附加值的制造業,強勢領域要向產業鏈的上端擴張,改變單一依靠“制造”環節的產業結構,而自主創新是產業做強,甚至控制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的基礎,很難想象自己不掌握核心技術,能在產業里有話語權。眾所周知,拉美國家主要產業已經被國際資本控制,其本產業的地位已經被邊緣化,整個經濟有增長無成長,同時過渡揮霍國家資源。一旦國家所有產業被國外控制,也就意味著進入被“經濟殖民”時代。中國如何避免經濟拉美化呢?我想硬道理只有一個,中國自己把產業鏈作強,不能為國外力量所控制,同時加大對外擴張力度。按照郎咸平先生的“6+1”理論就是,我們“1”(制造環節)要做,因為中國人多,必須解決就業問題。同時,我們“6”(發明、標準、設計等高附加值環節)也要做,這樣保證中國的產業在全球有競爭力。記得前幾年西方經濟學家有個論調說:全球整個產業作個分工,西方發達國家集中做要高附加值的環節,而中國這樣人口大國集中做好制造這個勞動密集型的環節。感覺就像地主對長工們說:你們不要造反,不需要擁有土地,你給我干活,我來養你們,日子雖然窮點苦點,但是餓不死啊。中國給歐美等發達國家做“長工”的日子能過好嗎?不能,現在有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加入到“制造”這個環節,中國作“長工”的飯碗說不定被其他窮國家弟兄搶跑了,因為競爭激烈,能吃個半飽他們也愿干。

  從中國通信產業來看,應該是國內做得最好產業之一,從設備業來看,有華為、中興、大唐、普天等民族企業,已經在全球通信設備格局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還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從運營業來看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勢力強大企業,在國際電信巨頭排行榜上也站在比較靠前的位置;從用戶看,移動用戶超過6億,固話用戶3.5億,寬帶用戶超過1億。但是中國在通信產業鏈的最上端—標準和標準組織的力量還很薄弱,這個環節基本被歐美勢力所控制。-SCDMA是中國在通信標準上的重大突破,由于有TD存在,中國在國際通信領域地位得到很大提升。目前TD的勢力還很小,如果從國家戰略層面不能重視并大力支持,TD夭折的可能性還是很有可能的。如果TD夭折,對整個中國產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信心將是致命的打擊。現在有人建議在中國3G上采用3+1四種3G技術,其目的非常明顯,就是在國內打壓TD市場空間,同時變相封殺TD進入國際市場的可能性,其最終目的就是徹底絞殺TD。

  2、通信設備產業發展 目前通信設備業正在發生改朝換代的變革,西方公司紛紛萎縮、并購、衰退,正在逐步退出主流供應商行列。而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優秀企業正在迅速擴張,快速蠶食西方公司市場份額。但是,要想徹底打敗西方公司,只有市場爭奪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標準甚至標準組織層面和西方公司爭奪控制權。TD-SCDMA這個中國提出的3G國際標準,正好為中國企業在更高層面同西方公司斗爭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支持TD在中國為唯一3G制式,而不是為了蠅頭小利,而變相自殺式——封殺TD,喪失占領全球通信設備業制高點的機會。而對歐美公司來說,還巴不得我們自己把TD搞死,這樣他們就會完全控制通信標準和標準組織,在通信產業立于不敗之地。

  3、通信運營業發展 通信網絡覆蓋要遠遠超過鐵路,鐵路只要把主要城市、港口連接好就可以了,而通信要覆蓋到人們活動能否到達的任何區域,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高山大川還是高原、湖泊、沙漠,甚至是海洋,對通信覆蓋都有要求。在中國人口主要集中大城市和東部,占中國四分之三的中西部廣大區域是人口稀少區域,如果在全國用每種技術制式的通信網絡都覆蓋一遍,無疑是投資上的巨大浪費。如果采用同一種技術制式,就可以對全國人口稀少區域可以按照運營商進行劃分覆蓋,建網運營商為其他運營商的用戶提供漫游支持,這樣將大大減少建網的投資,提高運營企業的利潤,同時也間接減少了廣大消費者負擔。同時減少制式,適當精簡多國供應商,必然能降低網絡運營難度,減少維護成本。

  如果在3G制式選擇上,毫無疑問應該選擇TD-SCDMA,中國的運營業應該很明智的支持中國的設備企業發展,而不能貪圖一己眼前之小利,而幫著別人封殺自己標準和自己通信設備業。要知道,中國通信備業一旦潰敗,也就意味著中國電信運營業的好日子結束了,類似于“交換機每線500美元”的時代還會再來。我們運營企業乃至消費者,必須掏空腰包為西方公司的高收入、高福利乃至奢華生活“買單”。

  4、消費者利益 消費者是通信產業鏈的最末段,也叫最終消費者,產業鏈上每個環節產生的成本,最終買單者必然是消費者,不管運營商、設備商、服務提供商提供什么花樣的優惠或促銷。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出發點應該是以廣大人民利益為重,而不能只考慮個別企業甚至利益集團的利益。在通信行業,消費者的實惠是什么?當然是在比較低的資費基礎上享受到更好服務,說白了就是花更少的錢用更好東西,這就需要競爭。運營商重組之后形成移動、電信和聯通三家,不是有競爭嗎?看起來是有競爭,但是如果三家分別上不同制式3G網絡,采用三種不同終端。不可能充分競爭呢?用戶如何能很容易就轉換運營商呢?道理很簡單,轉網帶來換終端等一切成本,都是消費者自己買單。因為競爭不充分,消費者很難享受最優惠資費和最好服務,電信運營商的店大欺客局面如何改變呢?用戶充其量是被套上“枷鎖”的上帝。

  綜上所述,如果新的“七國八制”出現,顯然是不科學的、不和諧的,不利于國家利益和通信產業利益,更沒有充分考慮廣大消費者利益。因此,有感而發寫下《通信業新“七國八制”之批評》一文,以供決策者參考,歡迎大家拍磚!



關鍵詞: 3G 通信 CDMA TD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