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連橫 邁向半導體產業之巔
合縱連橫,這是戰國時期秦統一六國的外交基礎,是應對激烈競爭重要的戰略手段。在半導體產業日益激烈的巨頭競爭中,有一家公司在演繹著合縱連橫之謀,寄望在此基礎上實現半導體事業的夢想。
2007年開始,全球半導體市場出現周期性增長放緩態勢,整個產業陷入相對低迷期,與大多數半導體巨頭維持觀望或者緊縮銀根的策略不同,意法半導體(ST)逆勢而上,頻頻祭出重磅交易擴充自己的實力,成為半導體行業耀眼的明星。究竟是基于什么樣的戰略促使ST逆勢而上,意法半導體公司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經理Bob Krysiak先生為記者解答了一切。
擴張戰略緣于市場信心
面對激烈的半導體市場競爭,ST公司的發展戰略是更重視產品陣容的管理,以及對客戶的全面完善的服務,主要通過四個發展方向來實現發展目標。第一,提高銷售額,可以通過新產品與新技術的開發和市場推廣,以及更好地服務客戶來實現。二是動態的產品/業務組合管理,鎖定技術型廠商領導地位并面向規模化的市場應用,對未達到足夠標準的產品系列必須采取相應措施。ST將繼續有選擇性的收購戰略,為產品組合及IP作出補充。三是精簡優化制造設施。最后是向輕資產結構的轉移。ST會努力尋找一個平衡點,既保持對前沿產品和技術的生產工藝IP的控制能力,又能夠降低成本。在這些發展方向中,產品和業務組合管理是關鍵的一環。過去的一年中,ST在公司業務方面進行了有效地重組,這一系列的舉動都是基于企業對業務整合既定的戰略,即“剝離非贏利業務,強化投資于高成長業務,保證公司對高增長市場的關注度”,這些舉措令ST在保持超強行業競爭力的同時,也確保公司的財務健康。與此同時,行業增長放緩正好又是企業進行戰略投資的好機會,利用現有資源可以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戰略調整。
美國經濟不景氣、負面匯率波動、高油價以及通貨膨脹等都是影響全球經濟的不利因素,會導致消費行為的下降,進而一定程度上抑制半導體市場的需求增長。但目前,ST還沒有看到半導體行業受強烈沖擊的明顯征兆出現。ST預期2008年全球的半導體行業仍將有4%~6%的增長,而ST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約9%,因此對半導體市場充滿信心。據預測,200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開始回暖,在這之前完成一系列戰略重組,有利于更好地抓住市場快速增長期,因此在現在這樣恰當的時機進行戰略調整,無疑能讓投資效益最大化。
連橫:樹立市場優勢
局勢:ST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其特點是擁有非常寬的產品組合,而且其中80%以上在全球市場份額都位列前三甲。目前半導體市場競爭激烈,如果不能保持市場的領先地位,就很難獲得合理的市場利潤。而ST之所以能以高于整個產業的增長速度發展,就是緣于在眾多領域的市場領先地位。ST的目標是在多媒體應用一體化和電源解決方案方面,成為無可爭議的領導廠商,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確保自己在這些產品領域的市場領先地位。
應對:實現市場地位的領先優勢,一方面依靠企業自身的積淀與發展,另一個手段就是連橫,同行業廠商進行深度的合作甚至是進行收購以保持自己的領先位置。ST源于20年前兩家歐洲公司連橫而成的“航母”,現在ST瞄準時機,在多個領域繼續著連橫壯大自己的成功之道。ST與英特爾和Francisco Partners建立一家獨立合資公司恒憶(Numonyx),提供消費電子和工業設備用非易失存儲器解決方案為主營業務。新公司憑借來自兩家母公司的雄厚實力和技術專長,在風起云涌的存儲器市場占據了更為領先的市場地位。在多媒體應用一體化方面,ST通過創建設計開發平臺來為客戶提供集成全面的軟硬件系統解決方案,保持機頂盒領域的絕對市場領導地位,牢牢抓住數字電視市場。通過兼并Genesis帶來的重要知識產權,強化在成像領域的資源。
在無線終端市場,ST與諾基亞公司簽訂了3G協議,發展3G和后3G的業務。這個多方面、多角度的合作協議將使ST擁有基于諾基亞的調制解條技術、電源管理技術及射頻技術的設計和制造能力。今年四月,ST通過與恩智浦合并無線產品事業部拓寬了產品組合、擴大市場規模及客戶資源的無線產品市場,新公司還將整合先前NXP已經并購的Silicon Lab無線業務,以及GloNav公司的GPS衛星定位系統業務。雙方互補的組織結構與產品線相結合,將擴大研發規模,建立起全球無線與多媒體市場領導廠商的強勢地位。
圖1 收購引發的無線芯片市場占有率變化
合縱:多方合作力拓中國市場
如果說連橫讓ST壯大了企業的規模,合縱則加大了ST植根本地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局勢:ST預測,2007至2012年間,全球半導體市場62%的需求將是來自于中國市場,因此中國市場的戰略對于每個半導體企業來說至關重要。ST中國把自己看作是一家中國公司和中國整個產業生態的組成部分,2007年,ST全球銷售收入100億美元,其中27%就是來自中國市場。大中國區半導體市場的一個關鍵特性是速度,意味著提出新的解決方案或改進的應用發展速度是令人驚嘆的。為了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相對于全球其他市場,半導體公司必須采取更快的速度,用更快的反應能力來更有效地滿足客戶的本地化特殊需求。
應對: ST一方面加大本地化開發力度,同時采用加深與本地廠商廣泛合作的策略力圖盡可能貼近中國市場的需求。這貫徹了合縱戰略的特點,聯合本地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共同對市場需求進行準確及時的判斷,從而迅速調整產品戰略適應本地市場的需求。ST在國內各地擁有超過300人的研發設計團隊,還設立了多家制造和封裝測試廠,未來ST全球的近50%的后工序產能將來自中國。可以說,ST是少數幾個可以在中國自己建立完整半導體產業鏈的廠商。與這些相比,ST更看重對人才的培育。隨著中國業務的深入,本土人才逐漸走向較高的管理職位,可以說人才戰略是ST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基石。
另一方面,ST通過在中國半導體產業中建立很多合作伙伴關系,努力融入本地的產業環境,在中國打造完整的產業鏈,不僅是市場銷售,還有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等各環節。通過與本地各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更貼近本地市場,把握市場需求,調整企業戰略,進而占領市場。比如和龍芯的合作就是ST與中國半導體業合作的典型案例。ST與中科院將龍芯作為一個長期發展計劃,在相應的市場領域中進行長期的市場培育,需要去發展更廣闊的客戶基礎,力爭使其成為成熟的產品,實現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共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