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CDMA巨頭遭遇困境 國內廠商或將借機突圍
盡管CDMA目前面臨著產業鏈不完善、市場規模較小以及終端不夠豐富等難題,但工信部近日出臺的研究報告以及眾多投行依然看好中電信將來的運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6758.htm與國內市場的強勢相比,國內CDMA廠商在國際上的成績仍不盡如人意。不過,國內與國際市場上的遭遇迥異,也給將來的發展提供了空間。鑒于中國巨大的市場以及中國電信加入CDMA陣營,這種現狀可能會得到改觀。
國際巨頭的沒落
在全球CDMA網絡設備市場,主要參與者包括阿爾卡特朗訊、北電、摩托羅拉以及國內的中興、華為、等幾家設備制造商。不過,當中興華為在國際市場上屢屢實現突破之際,傳統CDMA巨頭卻陷入了步履維艱的境地。
全球CDMA市場的蕭條加劇了阿朗的頹勢。最新財報顯示,CDMA業務貶值給公司造成巨大的虧損,阿朗二季度虧損17.3億美元。在蒸發了六成市值和經歷連續六個財季的巨額虧損之后,就是在CDMA大本營的美國,阿朗的市場占有率也已經跌破50%。而從目前來看,阿朗的管理層將逐漸放棄CDMA市場。
在此背景下,中電信即將召開的CDMA招標格局也將變得撲朔迷離,業內人士預計阿朗所占的份額不會超過30%,甚至更低。
另一CDMA巨頭——摩托羅拉日子也不好過。全球市場份額的不斷下滑以及目前側重終端的策略,必將會影響到其CDMA業務。最新財報顯示,摩托羅拉2008年第一季度營收為74.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4.3億美元下滑21%,跌到過去4年的最低點,虧損高達1.94億美元。
對比之下,北電的情況則好得多。目前,北電在中國8個省擁有超過15000個基站,市場份額是17%。北電希望進一步加強與中國電信的溝通和合作,能夠在重組之后取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國內企業將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
報告數據顯示,在全球CDMA網絡設備市場,中興通訊已經連續兩年位居全球CDMA合同數量第一名,2006年和2007年合同數量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41%和50%。在國內CDMA網絡設備市場,中國通信設備制造商打破了國外廠商壟斷的局面,以中興、華為、上海貝爾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已經占有60%的市場份額。
中國通信設備制造商能夠借助CDMA發展迅速提升競爭力,在國際和國內CDMA市場占據重要地位,這是在其他技術領域短期內難以實現的。
CDMA為國內通信設備制造商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舞臺。在全球CDMA終端市場,中國CDMA終端廠商的出貨量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12.5%,其中,中興和華為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6.4%和4.5%。在國內CDMA終端市場,國內廠商出貨量的市場份額超過77%。
中電信運營CDMA網絡為國內廠商提供了發展契機,未來,我國CDMA網絡設備市場將會呈現出國內廠商主導的局面。而國內CDMA市場的持續發展將提高中國CDMA廠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為其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工信部的研究報告甚至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全球最大的CDMA運營商、CDMA網絡和終端設備制造商都將來自中國,屆時中國將在CDMA技術演進和市場發展上具有更強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更重要的是,中國通信設備制造商還將有機會把這一競爭優勢逐步擴散到其他技術領域,全面提升中國通信制造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CDMA將成就誰?
對于即將啟動的CDMA市場,華為和中興都已做了充分的準備。
據媒體報道,目前中興已在國內CDMA市場占有30%的市場份額,因此對競標結果期望很高,但仍然有兩點擔心:一是運營商不會讓一家設備商份額過大,從而平衡幾家設備商的份額;二是,競爭對手有可能會打價格戰。
此外,華為之所以在目前國內CDMA市場份額不高,主要由于一些歷史原因。中國聯通在建設CDMA網絡初期主要采用IS-95技術,而當時華為的技術已經升級到了CDMA2000,因此沒有向運營商提供IS-95的相關設備產品。
不過,中興在CDMA市場的優勢地位也不是一天造就的。從2004年開始,以中興為代表的國內設備商開始在CDMA市場顯示出優勢地位,到2007年,中興全面替換了退出CDMA市場的愛立信的設備,從而成為國內CDMA第一大供應商。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市場是華為和中興進行國際化的基礎,不久的將來,中興和華為將會在國內以及國際兩個市場展開競爭。
cdma相關文章:cdma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