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臺灣放寬企業大陸投資上限 有望調至60%

臺灣放寬企業大陸投資上限 有望調至60%

作者: 時間:2008-07-17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收藏

  臺灣地區企業赴大陸投資上限將逐漸調整。昨天,臺灣當局發言人公開確認,已初步批準經濟主管機構放寬臺企大陸投資上限,即從不超過資本凈值的20%-40%提高到6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5805.htm

  目前該計劃還需通過后天進行的行政審批。如通過,不久有望正式落實。這意味著,臺灣地區面向大陸投資的最大阻力正日趨舒緩。而臺灣地區IT巨頭則已開始正面響應這一舉動。全球第一大代工企業發言人曾晉皓昨天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公司樂見政策走向開放,“也更期待涉及技術層面的自由度”。

  全球巨頭總部助理發言人吳長榮表達了類似看法,并強調這有望帶動新一輪臺商向大陸投資的熱潮。

  60%“單一”上限

  關于投資限制的條文,集中體現在臺灣地區所謂“條例”中,它制訂于1992年9月,其中包括多項實施細則。其中,“對大陸地區間接投資和技術合作管理辦法”表示,資本凈值低于50億新臺幣(約合12.5億元人民幣)的臺灣企業,其投資大陸的資本額不得超過其資本凈值的40%;而資本凈值高于50億新臺幣的,投資大陸的部分,依據不同行業,不得超出20%或30%,而這還要看投資企業的整體規模。

  來自臺灣地區的富蘭得林咨詢公司總經理劉芳榮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種限制其實等于有三種標準,在申請、審核方面比較繁瑣,長久以來,嚴重限制了島內企業西進大陸的行動。

  而改為60%的上限則意味著,三個標準將統一為一個,且提高了20%至30%的增資空間。

  他強調,這將讓那些處于灰色地帶的臺灣企業走上“臺面”。因為,過去幾年,很多企業為了突破40%的投資限制,一直采取了隱蔽手段。比如,涉及到設備采購,往往假借租賃名義,不在財務報表上體現。而更多企業也從大陸銀行貸款,這相對增加了它們的運營成本。

  此前,為突破限制,部分企業還曾嘗試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以繞道西行。富士康等企業已經達到目標,而封裝測試巨頭日月光去年也有如此打算。劉芳榮說,如果實現,將可以規避投資限制,同時降低投資成本,因為人民幣持續升值,迫使它們要適應人民幣本位投資。

  據悉,為鼓勵臺灣地區企業并購、推升臺灣成為跨島投資平臺,在臺設立營運總部或跨島并購企業將獲得更大優惠,取消投資金額上限限制。劉芳榮介紹說,一般來說,營運總部是指戰略和財務部門的落腳地,它對企業的規模有一定要求,一般指中大型企業。

  期待技術層面限制放寬

  曾晉皓同時也表示了一絲尷尬。他說,即使上述政策馬上實施,短期內也不會對公司帶來更多實質好處。因為,臺灣地區在產業投資大陸方面,不但有資本額限制,更有技術層面的限制。截至目前,在半導體制造業,臺灣地區僅對大陸開放到8英寸0.18微米的制程,而這一水平對、聯電等全球巨頭來說,等于“雞肋”。因為,它們多年前就已進入12英寸半導體制造。

  如果技術層面依舊維持限制,即使取消投資額限制,它們也不可能在大陸大規模投資,否則將只是低端循環布局,無法提升其競爭力。

  “相對來說,我們也更盼望技術持續開放。”曾晉皓透露,目前,臺積電在大陸的投資額還很可憐,與2003年松江廠正式建設時相比,額度并沒有明顯提高。

  而劉芳榮也表達了一種尷尬。“真正的開放是不加限制,這畢竟符合兩岸產業界的意愿,我只能說,60%的上限聊勝于無吧。”他說。較早時候,談到投資限制與代工業命運時,他曾有些無奈地說:“臺灣IT代工業已經陷入一種無可逃避的宿命與悲情。”

  全球電子代工巨頭鴻海集團發言人丁祁安沒有回答本報提問。筆記本代工巨頭廣達也沒有對此發表看法。

  而事實上,根據臺灣地區“證交所”的統計,很多企業早已踏了紅線。今年第一季度,超過40%投資“紅線”的企業約為52家,越過30%以上接近40%投資額度的約有110家,放寬限制后,這162家企業有望立刻受惠。

  不過,曾晉皓補充說,政策面雖然向好,但具體企業是否增資大陸,還要考量其他因素。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