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Gbit/s光傳輸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方案
摘要:隨著互聯網業務的迅猛發展,對骨干傳輸網提出了更高的傳輸速率需求,在此背景下40Gbit/s傳輸系統逐步進入了歷史舞臺。首先對40Gbit/s系統的應用背景、采用的關鍵技術和所具備的優勢進行論述;然后給出40G系統的商用方案,并對方案進行對比分析。
1、背景
自90年代中期以來,網絡容量一直以每5~6年翻4倍的速度穩步增長。從622M到2.5G,從2.5G到10G,光纖傳輸速率的每次飛躍過程用“道路曲折,前途光明”來形容最為貼切。近期,40G也將面臨類似向10G演進時的微妙階段。目前普遍認為,向40G邁進的步伐明顯落后于容量增加的正常規律[1],其中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市場需求迫切程度、大容量10G波分復用技術的廣泛應用、高速傳輸帶來的技術或成本難題以及電信泡沫的破裂等。同時,運營商對新技術的應用更趨謹慎,對網絡優化和網絡容量的提升采取了亦步亦趨的做法,網絡建設更加理性。
光通信市場在經歷低谷之后,如今元氣已基本得以恢復,并呈現良好的上升勢頭。互聯網業務(尤其寬帶業務)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拉動了市場對帶寬的需求,加上3重播放業務的出現,使得運營商有必要采用更高速率。因此,時隔幾年,沉寂了一段時間的40G系統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讓人們又一次充滿期待。
2、40Gbit/s傳輸系統的關鍵技術
40Gbit/s系統的實現要廣泛應用電子學和光學領域的技術。首先,需要將網絡業務低速顆粒復用為40Gbit/s信號,將其成幀;其次,選擇適合傳輸的格式進行編碼,然后進行驅動和調制;最后,將其發送到光纖上傳輸到最近的光放大站點。完成這些工作需要解決許多關鍵技術問題,主要包括:IC材料技術、調制技術、提高光信噪比(OSNR)技術、色散補償技術、超級FEC等。
(1)IC材料技術
40Gbit/s網絡隨著脈寬或脈沖間隔的變窄,信號抖動和碼間干擾(ISI)對信號的影響也變得更差。為了保證高質量的波形傳輸,就必須改善數字和模擬IC技術,以便高速、寬帶、低噪聲地對光波形進行整形和再定時。另外,IC功能的改良和功耗的減少是縮減成本的必要途徑。
在40Gbit/s系統中很多芯片需要采用InP(銦磷)材料,但是InP材料制作比較困難,同時由于芯片尺寸太小,使得與光纖的耦合變得非常困難,插損大。
(2)調制技術
目前主要有3種傳統光調制器:直接調制分布反饋半導體激光器(DFB-LD)、電吸收外部調制(EAM)、包括集成在DFB-LD芯片上的EAM和LiNbO3馬赫-曾德爾(MachZehnder)外部調制。這些調制器的應用領域是由他們各自的帶寬、啁啾脈沖和波長相關性所決定的。前兩種方式不適合高速系統,LiNbO3調制可以生成高速、低啁啾的傳輸信號,而且特性與波長沒有關系,被認為是40Gbit/sWDM傳輸系統的最佳選擇。
40G調制格式的選擇是一個難題。目前有多種方式,例如NRZ碼、差分相移鍵控RZ碼、光孤子、偽線性RZ、啁啾的RZ、全譜RZ、雙二進制等等。從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差分相移鍵控RZ碼(DPSK)顯得最有希望,這種調制方式的頻譜寬度介于NRZ和RZ之間,比普通RZ碼的頻譜效率高,可以改進色散容限、非線性容限和PMD容限,傳輸距離比普通RZ碼長。
(3)提高光信噪比技術
同10Gbit/sWDM系統相比較,40Gbit/s WDM系統有更多與光信噪比(OSNR)、色散、非線性作用、PMD等有關的尚待解決的問題。對于40 Gbit/s系統,為了要達到與10 Gbit/s系統相近的傳輸誤碼率,系統OSNR需提高6~8 dB。
(4)色散補償技術
從理論上看,色度色散代價和極化模色散代價都隨比特率的平方關系增長,因此40G的色散和PMD容限比10G降低了16倍,實現起來非常困難。由于小于100ps/nm色散容差很小,對于40Gbit/s的系統來說有可能會造成極其嚴重的限制,所以,從系統靈活設計和經濟角度考慮,應采用可變色散補償器(VDC)進行自動補償。40Gbit/s傳輸系統的另一個很嚴重的制約因素是偏振模色散(PMD),它是由纖心的不對稱以及內、外壓力(如光纖的彎曲)所致。由于引入了雙折射,光纖中的兩個傳播偏振模經歷了群時延的微分(DGD),這導致了脈沖的加寬,即產生碼間干擾(ISI)并表現為比特誤差率的上升。
(5)超級FEC技術[2]
這是一個相對比較古老的技術,從1984年面世,至今才開始形成大規模的應用。隨著光速率達到40G,提高光信噪比的難度越來越大,成本和代價也越來越高,FEC就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實用技術。特別是對于40Gbit/s速率,采用帶外FEC已經成為關鍵的使能技術之一,不僅可以使傳輸距離達到實用化要求,而且在一些短距離傳輸系統上,可以避免實施昂貴復雜的有源PMD補償。
3、40Gbit/s傳輸系統的主要優勢
基于所采用的關鍵技術以及本身的特性,40Gbit/s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1)可以比較有效地使用傳輸頻帶,頻譜效率比較高。
(2)減少了OAM的成本、復雜性以及備件的數量。尤其在城域骨干網絡上,調度性、集成度要遠遠好于4個10G系統,可以節省機房面積,減少設備堆疊,提高單節點設備的帶寬管理能力和調度能力。
(3)每比特的成本比其它的城域網的方案更加經濟。
(4)通常單波長可以處理多個數據連接,核心網的功能將會大大地增強,40G將使業務得到更加高效和有保護的承載。
鑒于以上優勢,40G將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在商用模式具備后,40Gbit/s接口將會出現在DWDM系統、ADM設備、大容量帶寬管理設備及路由器上[3],將為數據中心或網絡POP節點提供高速互聯的功能。因此,40G系統將會在城域骨干網以及長途干線網絡中得到廣泛應用。
激光器相關文章:激光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