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中高端產品PCB業轉變發展模式
我國已成為PCB生產大國,但要成為PCB生產強國還需要業內企業把握PCB向更高密度發展機遇,提升技術水平,不斷推出適應市場需要的高技術含量的產品。
據中國印制電路行業協會(CPCA)統計,中國的PCB(印制電路板)產值在2007年達到143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8.6%,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PCB生產大國。然而如何從PCB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轉變,PCB企業還應該從求強求精上做文章。
PCB走向高密度精細化
隨著電子整機產品向多功能化、小型化、輕量化方向發展,多層板、柔性印制電路板FPC、剛撓結合板、高密度互連積層板(HDI/BUM)、IC封裝基板等品種已成為需求量大的產品。
從世界PCB產品結構來看,下一代的電子系統對PCB的要求突出表現在更加高密度化和精細化。中國印制電路行業協會顧問林金堵表示,PCB產品已經開始部分或全面地走向高密度互連積層板(HDI/BUM)、封裝基(載)板、集成(埋嵌)元件印制板和剛-撓性印制板。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這四大PCB類型產品必將成為PCB行業的四大亮點,而未來更先進的以“光信號”傳輸和計算的印制光路板也會取代現在的以“電信號”傳輸和計算的印制電路板。
名幸電子總經理筱崎政邦表示,數字化家電產品,如手機、數字電視,以及低消耗、寬敞舒適的汽車等產品的迅速普及使得人們對HDI多層板的需求不斷擴大,從而促進了板厚及層數等難題的破解。他強調說,以手機為中心的任意層構造的PCB將逐漸成為行業的主流產品。
業內權威人士闡述的這些發展趨勢為國內PCB企業指明了未來技術發展的線路圖,企業應該在PCB產業向更高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化散原材料漲價壓力
近年來,PCB行業的原材料在整體不斷漲價的基調上,每年都出現大幅波動,如果企業控制不好,不能對沖風險,將面臨經營利潤被材料價格波動“吞噬”,甚至可能出現虧損的局面。
佛山市承安銅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騰芳告訴記者,要規避原材料漲價帶來的風險,首先要明確企業的定位,那就是生產企業做的是實實在在的加工與制造,賺的是在產品加工過程中帶來的升值部分,所以PCB企業不要試圖賺取原材料經常大幅波動所帶來的“利潤”,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原材料漲價帶給企業的影響。
分析PCB原材料漲價的原因,業內專家表示,從全球的角度看,有大的國際金融環境影響的因素;從國內的層面看,目前國內的經濟形勢和原材料廠家個人行為等都是PCB原材料漲價的誘因。深南電路總經理由鐳表示,應該把PCB生產企業與材料供應商放在一條產業鏈上看,不能分割開,雙方應該相互理解、支持。他指出,合作是一種長期的商業行為,大家的目標是共同渡過難關,如果立足于短期,或許某一方賺了一些利益,但長期來看會損壞整個PCB產業鏈,也會損壞雙方的合作關系。同時,PCB企業自身也要采取積極降低成本,開發替代材料,開發更多供應商,合理向客戶報價等方式,分散材料供應集中、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壓力。
提高技術檔次是關鍵
原材料漲價固然會對國內PCB企業產生一定影響,但國內PCB企業要想真正取得跨越式發展,則必須適應市場,提高PCB制造技術檔次,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與附加值,向中高端PCB產品邁進,適應國內產業結構的大轉型,以維持企業及行業的持續發展。
由鐳表示,中國PCB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大而不強,過于分散,在低端市場展開以價格戰為代表的惡性競爭;在高端產品領域還是以外資企業為主,國內企業普遍小而不強。中國PCB企業在技術創新、產業進步、提升整體競爭能力方面要走的路還很長。另外,中國PCB中小企業環保意識相對較弱,容易造成對環境污染,從而影響整個行業的社會形象,甚至導致許多地區抵制PCB產業;中國PCB企業主要依靠低成本的單一市場競爭模式也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的存在,他建議,國家及地方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第一是將PCB行業放在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高度來看,這是一個決定國家整體信息產業水平、國家競爭能力的關鍵配套產品,特別是高多層背板、HDI、IC封裝板等應該成為國家產業政策鼓勵、支持的產品。第二,由于PCB產業有一定污染,這種污染是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所帶來的,不能簡單看待。對技術含量高、管理規范、規模大、推進節能減排、開展清潔生產的PCB企業應該重點扶持;而對于眾多小企業,應幫助并組織他們對環保技術進行改進,積極趕上來,對于不滿足要求的企業,應有合適的退出機制。第三,要適當提高新進入者的門檻,優先在現有行業內扶持大而強的企業,降低社會成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