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T企業上市進入冰河期
無論人們是否情愿,或許都得承認一個尷尬事實,2008年將成為中國IT企業IPO冰凍期——沒有一家IT企業明確選擇在2008年上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4309.htm無論是瞄準創業板的天涯社區、神舟電腦,還是希望能夠去華爾街的千橡互動,2008年不過是明確上市口號。搜房網?是選擇A股,還是香港市場或納斯達克,現在看來都是一個謎。
在經歷電腦公司、門戶網站、新型服務、網絡游戲四大上市浪潮后,中國IT業IPO是否又將進入下一次冰河期?
商業模式缺乏難獲市場青睞
“誰能告訴我,2008年中國IT產業的熱點是什么?又有哪一種商業模式能夠讓我看到投資的前景?”一位曾對中國多家IT企業進行過投資的投資人士疑惑說。
其實,這位投資人士的疑惑正說明了一個規律:每一波上市浪潮背后,必然有一個成熟的,能夠吸引資本市場青睞的商業熱點——2002年前,是門戶網站鼎盛期,新浪、搜狐、網易等均在這一時間內獲得了華爾街的青睞;2002-2005年,中國IT產業百花齊放,即時通訊、搜索引擎、增值專業服務等領域唱響了中國IT產業主題曲,騰訊、空中網、百度等也先后演繹股市神話;2007年,隨著中國網絡游戲市場的興起,巨人網絡、完美時空金山開始扎堆上市,電子商務的成熟也把阿里巴巴推進港交所。
但尷尬的是,2008年的中國IT產業,卻找不出一個成熟的、能夠吸引投資者的商業熱點。
3G、數字電視、GPS、網絡視頻,這些曾被寄予上市厚望的領域,現狀與預期相比已大打折扣,難以向IPO沖刺。其中,3G、視頻網站又曾被寄予最大期望。
對于3G來說,盡管中國電信重組大幕已開啟,但3G牌照發放尚無明確時間,TD-SCDMA的未來連運營商中移動都不看好其發展。3G產業鏈設備商中,凱明首先因資金鏈斷裂倒閉,欲分拆上市的大唐電信又內亂不止,曾經的上市熱點3G產業向IPO沖刺也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經過三年的發展,視頻行業從最初的混亂狀態到現在的競爭日益明朗。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視頻網站宣布盈利。以土豆網為代表的視頻網站也才剛剛開始不同類型的廣告嘗試,但效果不如人意。盡管廣告價格相較門戶網站便宜,只是廣告主并不買賬,因為這些廣告主在投廣告時忌諱將自己的廣告插在視頻或版權不清晰的內容中,但悖論的是內容和版權問題視頻網站至今都沒有找到解決辦法。除卻這些不安的因素,視頻廣告本身真正被認可,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今天,在中國IT產業未上市的企業中,尋找到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類似規模、對中國IT產業能產生重大影響的企業,成了無法完成的任務。
擁有2000萬注冊用戶的天涯社區,盡管為許多網民所熟識,但天涯并不能改變中國社區網絡尷尬現狀。天涯從2007年才開始微薄盈利,在融資市場,天涯也是今年3月才獲得了第一筆千萬美元投資。與之對比,百度從成立開始就沒有面臨過資金危機,阿里巴巴上市前也已奠定在C2C領域霸主地位。
資本市場讓IT企業很受傷
或許,在客觀上,IT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也要受到經濟規律的制約。
進入2008年,在次貸風波沖擊中,全球各地資本市場普遍重挫,至今看不到市場回暖跡象。市場低迷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延遲了許多IT企業的IPO計劃。即便在華爾街,在2008年也只有兩家互聯網公司小規模IPO。
4月下旬,IDG高級副總裁熊曉鴿在參加電腦報首屆“天使投資論壇”時表示,次貸危機造成股市風險加大,市場環境欠佳,一些預備上市的企業可能因此改變計劃。
那些創造上市神話的科技股,在次貸風波沖刷下,也早已不復風光。百度、新浪、搜狐、網易、騰訊與2008年初的股價峰值相比,至少下挫了20%;阿里巴巴、巨人網絡、金山,這些在2007年上市時風光無限的公司迄今在為達到IPO價格而苦苦掙扎。
為了應對重挫的資本市場,刺激不斷下跌的股票,從2月開始,TCL多媒體、聯想集團、創維數碼、巨人網絡等IT企業多次從公開市場回購股票,但效果明顯有限。
“去年有12家中國IT公司上市?,F在有一半在招股說明書的價格之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士說,這些公司的低迷市場表現,讓投資者在投資時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格外謹慎。
中國投資市場信息咨詢機構ChinaVenture最新報告顯示,IT行業的投資案例數占比從2007年第四季度的57.9%降至40.9%,投資金額從61.5%降至43.4%,首次雙雙跌至50.0%以下。表明VC(風險投資)對于經濟何時回暖也心中無底。當低迷市場所引發的低市盈率無法滿足股東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減少投資也就成了必然。
中國創業板或許是一個新的機會。但創業板大幕尚未開啟,即便是在2008年內開啟創業板,IT企業在2008年沖刺創業板成功也幾乎不可能——一個成功的IPO必須兼備縝密的上市準備和幾乎完美的執行,從遞交申請到路演到發行公開股,至少需要8、9個月時間。
一窩蜂入“市”之憂
其實,有質量的公司總是不用擔心能否IPO。對于投資者來說,質量就是他們喜歡聽到的故事。
摩根斯坦利研究部執行總監理查德·吉一年要研究100家左右的中國IT公司,但是其中只有5家左右符合上市要求。他在考察這些公司的時候看重三點:稀缺性(包括服務、內容、合作關系的稀缺性)、藍海商業模式(即是否搶在競爭對手前進入新市場,是否能創造出新市場),其公司的股權結構和盈利狀況。“任何一家公司無法IPO都是因為上述三點無法滿足。”
久游網原本有望打破中國IT企業在2008年零IPO的尷尬,但在一波三折后,本應在去年就去日本IPO的久游網不再提起“上市”二字——據悉,久游網內部大股東目前爭斗正酣,第一大股東日資企業Dragon Groove(為日本游戲開發商)希望久游網去日本,第三股東中科英華希望去納斯達克或創業板,久游網本身則在中間搖擺不定,“上市”進程也只好隨之擱淺。
早于天涯接觸資本市場的社區網站是千橡互動(貓撲)——自2006年千橡集團董事長陳一舟宣言千橡互動擬上市來,“貓撲上市論”已成了互聯網產業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最新的版本是,陳一舟剛剛表示在今年12月份前上市,隨后又表示今年上不了市也不會感覺失望(這話說了三年了),繼而又宣布分拆校內網單獨上市。“自己都明白自己是什么,想干什么。這就是貓撲。”一位互聯網人士評價說。
更大的隱憂還有,許多公司一窩蜂撲向了某個想象中的領域,缺乏創業應有的創新意識。在記者一個所熟識的IT圈,從2006年底起,有20多個人改變身份,成了垂直搜索、婚戀交友、分類信息等等領域的創業者,一窩蜂擁入的結果,注定了他們距IPO的最終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程。
中國IT產業正面臨領域細分之變,但細分同時又要求這些公司在業務上更加專注。這是中國IT產業如今的挑戰,一方面,公司需要改變單一依靠某項業務收入的現狀,發展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市場又需要更專業化的公司。“市場越來越需要專業性的選手,他們的轉型也應該往這個方向。”摩根士丹利執行董事、中國網絡股分析師季衛東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