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中移動獨大優勢:寄望固網與移動融合
均衡中國移動過大的領先優勢,是此次中國電信業重組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在不大幅削弱中移動的情況下,除了采取攜號轉網等非對稱管制政策外,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方向是發展固網與移動融合業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3594.htm重組后,中國移動獲得中國鐵通的固定業務,而這塊固定業務將可能成為中國移動發展全業務的軟肋。全業務模式意味著,電信運營商同時獲得固定通信和移動通信業務的運營資質。
而能充分發揮新電信和新聯通從中國網通處獲得固定網絡的優勢,則需要允許他們進行業務捆綁,統一賬單,網間通話免費等市場策略。
全業務優勢
根據現有數據,電信重組之后,在移動通信領域,新移動占69%份額,新電信占8%,新聯通將占23%。在固話與互聯網業務方面,新電信將占60%份額,新聯通占30%,包括鐵通在內的其他運營商只占10%。
從用戶數看,重組后,新移動手里有近4億GSM用戶和鐵通2000多萬固話用戶,新聯通有1.25億GSM用戶和1億固話用戶,新電信有4300萬CDMA用戶和2.16億固話用戶。
重組之前,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對于固定和移動通信全業務牌照的渴望,已經上升到一個空前的高度——不僅是缺少移動業務的中電信和網通不斷呼吁全業務牌照,就連中移動高層近期也在歐洲路演時指出,公司將獲得固網牌照,通過光纖到戶技術向企業提供包括移動電話、固網及專線等通信服務,要做全業務運營商。中移動要想提高競爭力,走出國內市場,也必須向全業務方向發展。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的報告也指出,全業務牌照可解決電信市場結構失衡問題。從全球電信運營業發展的大趨勢看,美國AT&T、法國電信、德國電信等巨頭,無一不是全業務運營商。
全球電信業已經進入了規模化、全業務運營階段。從1999年到2006年,全球電信行業發生的企業兼并重組的數量達到了8469起。而從收購的規模來看,電信行業高居榜首,兼并重組的金額達到了2萬多億美元。通過兼并和重組來實現規模化和全業務運營已經成為電信業發展的一種潮流。
目前運營商需要有整合多個網絡,提供多種服務的能力。隨著數字化和IP化的推進,以前分離運營的各網現在開始真正融合在一張網絡上進行運營,從而實現了綜合信息的服務。
新電信和新聯通的優勢是擁有移動牌照后,在已有的寬帶服務基礎上,可以在接入網上不斷地擴充自身的網絡覆蓋實力,而投資成本在初期也遠遠低于移動運營商同類的鋪設成本。
而且,固網擁有移動業務經營牌照后,在語音業務上可以實現固話語音與移動語音的同號捆綁服務,由此,可以給固定電話用戶提供更便捷的通話手段及多種服務選擇,更重要的是使固網公司在轉型中,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傳統語音業務萎縮造成的收入損失。
最大、最具市場前景的發展來自于融合性業務。固網運營商擁有全業務牌照后,完全有能力利用現代通信技術發展基于固定和移動融合的號碼攜帶、IPTV、寬帶無縫覆蓋等增值業務。
以此,通過全業務發展、非對稱管制和新業務競爭,縮小各運營商之間的不平衡發展,逐步解決電信產業結構失衡的問題。
具體競爭方式
新電信和新聯通獲得全業務運營牌照后,未來將打造整合發展平臺,整合語音、電視、訊息和高速互聯網。新運營商可以將寬帶上網、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進行捆綁,在一張賬單上解決所有收費問題,用戶在雙網間的通信費用可以極其優惠,甚至達到免費,就可能因此建立全面競爭優勢。
3G跟IPTV、寬帶和數據業務的費用結合,運營商即可以多增加一些收入,用戶的接受程度也可以提高,這就是整合提供多種服務的意義。而且,面對統一客戶可以提供更多的不同服務,使用戶黏著度更緊,并降低服務價格。
目前最具整合網絡特色的示范服務之一為家庭遠程監控服務。利用“手機+電視+PC”,用戶可以隨時監控度假屋、保姆、寵物等動態,而且可以實現家居控制,如深夜開門時自動亮燈,以及孩子放學進家時,父母即刻接到通知。
從視頻應用角度看,如醫院對于早產嬰兒的住院看護,父母無法全程監視。而通過全業務平臺的整合服務,在醫院病房安裝攝像頭,通過固網和移動網傳輸給用戶,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和3G手機隨時收看。
而這也體現了新電信固網與移動網融合的優勢,競爭對手如果只有移動網而沒有固網優勢的話,就無法實現針對此類視頻業務實現很好的傳輸質量。
在資費方面,充分發揮整合優勢的資費政策,是自身網絡內通話無限制,網內的移動及固定電話用戶都可以無限制撥打或接聽電話。
將移動電話網與自己的固定電話網整合,不僅節省了成本,且為雙網捆綁作戰提供了便利。
中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中移動就對此極為擔心。固網和移動網捆綁之后殺傷力巨大,中國電信和網通獲得全業務運營牌照后,完全可能效仿AT&T等全業務運營商,進行網間無限制甚至免費通話,從而將中移動的用戶吸引過來,再通過增值服務盈利。
這種無限制甚至免費的通信服務將是未來通信業的發展大趨勢,將對現有蜂窩移動通信的運營計費模式產生強烈沖擊。免除話音費用后,運營商將依靠寬帶數據接入業務、增值業務和多媒體業務,以及一體化解決方案等新模式盈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