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CEO四處宣講:LG海爾均有勝出可能
昨天,在中國北京和韓國首爾,這位前不久剛被杰克·韋爾奇(GE前CEO)批評的通用電氣現任CEO均公開表示,GE家電業務的“潛在買家呼之欲出”,且多來自海外,其中中國的海爾集團與韓國的LG電子均名列其中。他在首爾強調,LG是最有希望勝出的競購者之一。但在昨天下午的北京記者見面會上則沒有如此強調,只是說海爾和LG都可能成為勝出者,甚至也可能是其他企業。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昨天,印度最大的消費電子制造商videocon(前不久曾表態要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也表示,正在研究并購GE家電業務的可行性。
昨天,伊梅爾特向本報記者表示,出售家電業務是幾個月前公司高級管理層作出的一個戰略決策,并不是因為家電業務經營存在困難,而是希望調整為一個發展布局更加合理的發展戰略。伊梅爾特沒有正面回答海爾和LG哪個是最有可能的勝出者,他評價海爾是個國際上很有名氣的大公司,包括在美國的名氣也很大。
但曾有海外并購失敗經歷的海爾,一直對此“欲言又止”。昨天,海爾集團一位副總裁也拒絕對《第一財經日報》的采訪問題作出回應。
而就在前不久,LG公司CEO公開表示,GE家電業務的出售可能導致全球家電行業的格局發生變化,LG正密切關注,但目前還不能公布更多信息。昨天,鑒于LG電子的表態,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要求其立即澄清,是否有興趣參與競購。而LG方面還沒有公開回應,公司發言人Na Joo Young也拒絕評論其CEO的言論。
作為全球家電業重要企業之一,LG確實有著足夠的并購理由。如果能將GE家電收至麾下,將可直接獲得挑戰惠而浦等巨頭在美國主流市場的地位。因為,公開數據顯示,2006年,GE在美國家電市場約占27%的份額。
相對海爾,除了資金實力外,LG家電在美國的品牌影響力要勝過一籌。此外,LG幾年前已有過至少兩次并購美國企業的經驗。伊梅爾特也指出:“GE公司每個員工的目標是,每項事業都要遍布全球,LG確實是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在美國也有業務。但是,這仍將是個漫長的過程。”
相對LG電子,海爾的優勢在于,它誕生于制造業強大且屬全球市場規模最大的家電市場中國。著名家電研究專家羅清啟表示,如果GE真要為其家電品牌尋找最有生命力的土壤,它絕不會錯過中國這一市場。畢竟,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家電品牌,它正急于擴張海外業務,尤其是美國市場,除了減少國內市場增長趨緩的壓力外,更想借此鍛造國際品牌。
新鴻基證券香港一位龐姓分析師說,它們都急需打入美國市場,因為GE有一個非常強的品牌,而并購則相當于一次最大價值的廣告。 羅清啟對本報表示,韓國是美國的“盟友”,韓企成功幾率更高。
對GE來說,它肯定期望在海爾、LG之外出現更多買家,以便爭取獲得最大的價碼。伊梅爾特昨天強調,公司家電業務的出售將是一個漫長過程,但是一個月內,將作出剝離或出售的正式決定。
新華社昨天有消息稱,通用電氣家電部門已經營101年,目前因為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和經濟放緩而受到打擊。2007年通用家電部門營業額為70億美元,約占公司總營業額的4%。據花旗和高盛分析師估算,通用電氣家電部門售價在80億美元左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