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4C融合加速我國彩電產業結構升級

4C融合加速我國彩電產業結構升級

作者: 時間:2008-05-21 來源:賽迪網-中國電子報 收藏

  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結構調整和重新洗牌過程中,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2854.htm

  據最新調查,“五一”期間國產平板電視的銷售量并沒有像預計的那樣與外資品牌形成很大的懸殊,等國內主力軍團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關鍵因素是國內企業迎合了以融合為主線的彩電產業發展趨勢。

  彩電行業是周期性的消費品行業,產品結構轉型和消費升級是影響行業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國彩電業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無論是生產技術、產銷量、企業管理等均已全面成熟,目前,彩電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結構調整和重新洗牌過程中,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需求將達1400萬臺

  根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披露,2008年第一季度,國內共生產彩電1957萬臺,其中,平板電視產量857萬臺,約占總產量的43.8%。國內彩電市場的主要變化在于產品結構的調整:LCD(電視)和PDP(等離子電視)為主新型顯示技術的電視逐步取代CRT(顯像管)電視,產品逐漸向數字化、平板、大屏幕、高清晰度、節能環保等方向升級。

  2007年中國彩電市場總體規模保持良好的增長,銷售額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083億元,增長幅度為14%。這主要是由彩電技術結構轉型所帶來的。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平板電視市場還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契機,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預計2008年中國電視的需求量將達到1400萬臺以上。

  隨著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在4月22日發布“動態清晰度行業標準”,完善了平板電視機清晰度及畫質評價體系,給等離子電視提供了更有利的宏觀成長環境。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公布的消費者調研結果顯示,約45%的受訪者將為更好地觀看奧運會而選擇購買高清平板電視,80%左右的受訪者將在奧運會之前購買平板電視。

  這表示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奧運會的熱忱和期待將轉化為購買平板電視機的動力,奧運會將對平板電視產生積極拉動效應,而高清電視的開播以及動態高清標準的出臺也將對行業起到進一步的規范作用,中國彩電市場將繼續保持穩步、健康成長。

  首先解決液晶模組缺乏問題

  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占領先機,許多國內彩電企業正在積極實施結構調整和戰略轉型。在向LCD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彩電企業首先面臨的是解決液晶屏模組核心技術缺乏的問題。

  液晶模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以夏普、索尼、三星為代表的日韓企業手中,使中國彩電業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游供應鏈的供需關系。由于液晶電視模組占整機成本的60%-70%,一旦成本波動,就會對國內的液晶企業造成很大的沖擊。因而,介入液晶電視模組業務不僅能打破現有的產業鏈格局,降低成本風險,更能有效延伸液晶電視價值鏈,獲取更大增值空間。

  據悉,目前以為代表的一些國內大企業均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不同合作方式進軍液晶模組領域。首先投資建設了液晶模組廠,同年也參股了LG Digital公司廣州液晶模組工廠,則聯手三星在惠州建立了模組基地。據了解,TCL模組項目是目前國內彩電企業投資規模最大、技術最完備的模組整機一體化項目,投產后將有利于提升國內信息產業的整體競爭力。而在等離子產業方面,已經投入巨資建設等離子面板生產線,目前進展順利,預計今年10月底就會開始出貨。

  隨著中國成為全球彩電制造基大國,許多國內企業意識到,技術已經成為決定企業能否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素,中國彩電企業正在逐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眾所周知,液晶電視最大的能耗在于顯示屏的背光,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減少能耗,國內有些企業在顯示屏背光技術上有新的突破,如TCL的自然光技術,TCL采用圓偏振光和動態背光兩項技術,在提升畫質、視力保護、環保節能三個方面都有極大革新。采用自然光技術的液晶電視比普通液晶彩電節約能耗近50%。

  融合引導彩電產業發展

  從軟實力方面看,產業融合對彩電行業產生了深刻影響,彩電行業和其他行業的邊界也日益模糊,彩電行業越來越呈現出IT化的特征,由此而引發的行業經營模式、管理模式也在發生變化。

  內容增值服務是影響企業競爭力和行業格局的關鍵因素,在當前產業鏈瓶頸短期內難以突破的現狀下,它是獲取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和有效手段。許多彩電廠商已經從單純的硬件生產向提供全套信息服務發展,電視正在與內容、服務加速融合,國外廠商紛紛宣布與網絡媒體、廣電媒體、搜索引擎等內容服務商的合作計劃,充分借鑒了原先手機與內容、服務融合的發展趨勢。

  對此,國內廠商也不甘落后,一些主流國內廠商陸續推出了類似內容融合的彩電產品。海爾推出了流媒體電視,首次實現了電視與個人消費電子產品及網絡的對接;推出酷開電視,使電視首次具備了電視以外的娛樂功能;此后,推出了TV2.0,使TV和網絡實現了有機融合,海信也一直倡導數字家庭,推動電視與其他家電產品的智能化連接。

  同時,TCL的閃聯盒子不僅和電視之間的連接只需要音頻、視頻線,它與電腦之間則無需任何線纜即可實現數據傳輸。

  專家認為,融合(即消費電子、IT、通信、內容4個方面的融合)是彩電產品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呈現出模塊化和標準化的趨勢,單一的整機在價值分配中的比重越來越小,產品制造價值將不斷向高附加值的環節轉移。

  可以看到,科技進步和消費模式的變化正在給包括中國彩電在內的許多行業帶來市場契機,以此契機為新的出發點,中國彩電企業在結構上不斷的深化和完善,將帶來市場競爭格局巨大的改變。首先,打破原有的壟斷格局,建立自己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大勢所趨;其次,隨著產業不斷向上游挺進,不斷挖掘新的業務增值點,未來的中國彩電業將在更高層次上與外資品牌展開一輪新的較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