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呈現“三軍突破,兩箭齊發”格局
經過短短5年的發展,在各個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呈現出“三軍突破,兩箭齊發”的戰略格局,即通過有線電視數字化實施城市人口的數字化;通過移動多媒體廣播規劃中的S波段大功率的發射戰略實現移動人口的數字化,通過直播星的發射推進農村以及邊遠地區人口的數字化。顯然,數字電視戰略格局已經形成,標志著我國電視數字化全面啟動,也標志著我國的廣播電視數字化開始由局部向全行業推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1912.htm有線數字電視迎來新增長點
自2001年廣電布局有線網絡的數字電視技術試驗開始,有線的數字化就已經初露端倪。2003年被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為“網絡發展年”和“廣播發展年”。在這一年我國啟動了有線電視數字化試點工作,之后由于逐步確定了“四大平臺”和“整體轉換”的戰略,有線數字電視開始進入較快的發展階段。
至2007年底,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2500萬戶,有60多個城市完成了整體轉換,有線數字化已經勢不可當。與此同時,有線數字化的發展方向也從單向轉移到雙向、互動、多功能上來,以杭州、深圳、青島等地為代表的一批有線數字電視運營商已經開展了諸如VOD、信息查詢、在線游戲、遠程教育等多種多樣的增值業務,有線數字電視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付費頻道數量越來越多,商業化運作程度有所提高。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開始基于市場的自主聯合。所有這一切都表明,我國的有線數字電視發展的各方面條件均以具備,市場已經比較成熟。
地面數字電視任重道遠
地面數字電視有兩種接收方式:固定接收和移動接收。
其中移動接收方式通常被稱作“移動電視”。自從2002年上海開始啟動移動電視運營以來,以廣告經營為贏利模式的移動電視在全國遍地開花,各地廣電機構紛紛開展移動電視業務,并且出現了全國性的以移動電視為平臺的系統外運營公司,如江西巴士在線、廈門世通華納、華視傳媒等。
而固定接收方式因為牽扯面廣、影響大,國家的政策規劃是以無償提供義務性的公益服務為主,因此雖然在湖南株洲、上海崇明、河南安陽等地出現了一些技術和運營試驗,符合國標的芯片、終端等設備也已經生產出來,但總體來看仍屬于技術試驗階段。只有香港自2007年12月31日起開始全面應用,深圳、北京等地進行了高清地面數字電視的試播。
在這幾年的地面數字電視發展歷程中,傳輸國標的出臺可謂是對整個產業影響最為深遠的事件。2006年8月30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正式公布《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標準,該標準是基于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所提出的兩個標準的融合標準。按照規定,要求在一年轉換期之后,所有開展地面數字電視服務的運營機構,必須全部強制性地轉換為國家標準,但是事實上,由于種種原因,到2007年8月時,這一計劃并沒能順利實施。
盡管如此,由于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事關重大,對國家整個電子產業的升級也至關重要,因此地面數字電視仍然在有序推進中,任重道遠。
“直播星”將在上半年正式發射
相對有線數字電視的蓬勃發展和地面無線數字電視的有序推進,衛星數字電視目前最大的應用仍然是在“村村通”工程上,其發展尚處在等待觀望過程中,其中最大的等待就是直播星何時才能發射成功,只有等到直播星發射成功之后,整個產業才有可能啟動。
2006年10月29日,中國發射了第一顆直播衛星“鑫諾二號”,但是由于技術故障該衛星并未能投入使用,因此業界把希望寄托在了其備用衛星“中星九號”身上。規劃中的鑫諾二號衛星將直接服務于國家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廣播電視衛星直播領域,一方面為實現廣播電視全人口的數字化覆蓋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為廣電數字新媒體多業務發展戰略提供了優質的傳輸通道保障。預計2008年上半年直播星將正式發射,相關部門及企業已經對直播星業務市場投入了極大的熱情。
2007年12月25日,中國直播衛星有限公司完成重組正式掛牌成立,這標志著中國衛星通信廣播電視運營的“國家隊”開始面向公眾提供服務,此舉可以看做是中國直播衛星數字電視市場開始啟動的一個信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