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武裝未來的先進安全汽車
伴隨著我國快速進入“汽車社會”的步伐,道路交通系統的運行正面臨著極大挑戰,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極其嚴峻。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約占世界的2%,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卻占到15%左右。交通安全問題成為嚴重制約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因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1344.htm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先后開展了與智能汽車技術相關的PATH、IVI、VII和CVHAS等國家項目。成功研制了高級ACC系統、PATH磁釘導航系統、公交車輛集成報警系統、前向避撞報警系統、精確泊車系統、車-車通訊、車-路通訊、駕駛輔助控制或全自動控制等,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歐盟先后啟動了PReVENT和eSafety等大型項目的研究,在安全車速控制與安全跟車系統、橫向安全輔助與駕駛員監控、交叉路口安全輔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與通信技術,加快智能安全輔助系統的研發與集成應用,為道路交通提供全面的安全解決方案。
日本于上世紀90年代初就制定了大力發展智能交通系統的國家戰略,其中智能汽車作為智能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深入研究。日本政府主導的先進安全汽車ASV項目已于2000年取得初步實用化成果。而后的日本Smart Way國家計劃主要負責ITS發展戰略的規劃及計劃的實施,計劃用5年的時間圍繞智能汽車系統、智能道路系統、車車·車路間協調系統、行人·自行車安全輔助系統和先進的緊急救援體系開展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先進安全汽車技術
目前一些先進安全技術已經開始批量裝車,下面舉幾個非常實用且已經批量投入使用的具體例子。
1) ACC系統,即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減輕駕駛員疲勞強度,增加汽車安全性,減小環境污染,是發展最快的駕駛員輔助系統之一,該系統已經在Volvo、大眾輝騰等車型上使用。ACC通過攝像機、測距雷達等信息感知手段獲得自車與前車的相對距離、相對速度、相對加速度等信息,并控制自車的節氣門和制動器來自動控制車輛的加速度以保持自車與前車的安全距離,從而大大減輕駕駛員在高速公路上旅行時的勞動強度,讓駕駛員從頻繁的加速和減速中解脫出來,享受更加舒適的駕駛。當自車通過雷達探測到前方沒有汽車等其它障礙物時,汽車執行傳統巡航控制,按駕駛員設定的速度行駛;當雷達探測到前方有汽車切入或減速行駛時,啟動ACC 控制系統,按照駕駛員設定的車間時距來控制自車的速度和加速度,以保證跟車的安全距離。
2) ESP系統,即電子穩定控制程序,ESP系統整合了ABS(防抱死系統)、EBD(制動力分配系統)、TCS(牽引力控制系統)等一系列底盤控制子系統,保證車輛行駛的橫向和縱向穩定性。筆者曾在試驗場親身體驗過配備BOSCH公司ESP系統的性能,當車輛以90公里以上速度切入彎道再轉入直道后急剎車時,ESP系統的作用就表現得非常突出。沒有啟動ESP時,車輛會出現180度以上的拋尾現象,而啟動ESP時,車輛則完全穩定可控。在日常行駛中,駕駛者往往由于技術或道路突發情況等多方面因素而操作失誤或緊急變道,導致車輛出現轉向不足、轉向過度甚至失控的危險。ESP技術則可有效防止這些現象的發生,大大提高車輛的安全性。
3) AFS系統,即自適應前照燈系統,AFS系統能夠根據車輛的速度、方向盤轉角、車輛的前后傾角等信息實時地調整近光燈的照射角度、范圍,甚至光照的形狀,有效地降低駕駛者在夜晚的彎道、交叉路口行車的疲勞程度,增加駕駛員的視野,進而有充分的時間來應付緊急情況,明顯提升夜晚彎路上行車的安全性。如車輛左轉彎或右轉彎時,近光燈會自動增加左側或右側的照射范圍,增大駕駛員的視野范圍,這一點在實際駕車時是非常有用的。
實際上,先進安全汽車技術還有很多,如車輛盲點監視及危險預警技術、駕駛員狀態監測技術、車道偏離預警技術等等,這些技術將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另外隨著我國汽車先進安全技術的進步、道路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智能交通體系建設的發展,車-路通訊、車-車通訊技術也將得到快速發展,未來行駛在道路上的汽車安全性將大大提高。2008年2月18日,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動計劃合作協議”簽字儀式,汽車先進安全技術必將引起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關注,成為汽車技術新的關注點。
評論